诗经全文及译文拼音完整版(诗经原文译文十七)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全文及译文拼音完整版(诗经原文译文十七)(1)

北山——公平不同于平均

【原文】

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①。

偕偕士子②,

朝夕从事。

王事靡监,

忧我父母。

普天之下③,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④,

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

我从事独贤⑤。

四牡彭彭(6),

王事傍傍(7)。

嘉我未老(8),

鲜我方将(9)。

绿力方刚(10),

经营四方(11).

或燕燕居息(12),

或尽瘁国事。

或息偃在床(13),

或不宜于行。

或不知叫号(14),

或惨惨劬劳(15)

或栖迟偃仰(16),

或工事鞅掌(17)。

或湛乐饮酒(18),

或惨惨畏咎(19)。

或出入风议(20),

或靡事不为。

【注释】

①言:我。②偕偕:身体强壮的样子。③溥(pu):大。(4)率:从,沿着。滨:水边。率土之滨:意思是说四海之内。⑤独贤:一个人辛苦。(6)彭彭:奔跑不停的样子。(7)傍傍:无穷无尽。(8)嘉;夸奖。(9)鲜:珍视,重视。强:强壮。四旅力:同“膂力”.体力,筋力。(11)经营:做事。四燕燕:安闲的样子。(13)僵:刚睡下。(14)叫号:辛苦叫喊的声音。(15)惨惨:愁苦的样子。(16)栖迟:闲游。(17)鞅掌:负荷捧持,指公事繁忙。(18)湛(dan)乐:沉溺于享乐之中。(19)咎:过错。(20)风议:夸夸其谈。

【译文】

登上高高的北山,

我把枸杞来采摘。

身强力壮的士子,

从早到晚忙不停。

君王差事无休止,

心中忧伤念父母。

苍天之下的土地,

没有不属于君王。

四海之内的臣民,

都是君王的臣仆。

大夫派差不公平,

派我差事真辛苦。

四匹公马不停跑,

差事多得没有完。

夸我年壮未衰老,

说我身强力又壮。

还说我的精力旺,

可以办事走四方。

有人安闲地休息,

有人为公尽全力。

有人终日床上躺,

有人奔走不停息。

有人辛苦不知叫,

有人劳累多忧愁。

有人优游又安闲,

有人公事太繁忙。

有人享乐沉于酒,

有人忧心怕遭祸。

有人信口夸夸谈,

有人无事不动手。

【读解】

古人不如今人,没有承包制、责任制、竞争机制、按劳取间一类解决劳逸不均的制度。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付出劳种取得报酬不是按人本身的能力和应尽的职责,而是凭借地位、权力、靠山、关系等等,自然会出现忙的人忙死,闲的人闲死。不仅如此,取得的报酬同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得到赏赐的不必定辛苦有功,辛苦有功的往往得不到奖赏。

这大概同人性中的惰性有关。一般的人都希望不干活儿或尽可能少干活儿而挣大钱、出名、享受荣华富贵,谁愿意劳而无获、劳而无功?但是,地位不一样,权力不一样,关系靠山一样,就完全可能使人们偷奸耍滑、无功受禄的愿望得以实现,而另一些人则像牛马一般地辛苦劳累。

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和人治的政治有关.等级制不以才能、贡献来确定人的地位、责任、俸禄,而是按的排辈、人际关系、出身门第来确定人的权力、地位和俸禄。人治的社会很难说有什么使社会按公平原则运行的严格标准,谁的权力大,谁的意志和所说的话就是标准,朝今夕改、出尔反尔、极力就是真理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

除此之外,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社会正义不是以公平为基础,而是注重平均。公平和平均表面看很相似,实际上有质的差别。公平讲究竟争得规则;规则的约束是至高无上的,任何都不能超越规则的约束而为所欲为。平均讲究的是“天理良心”,不论才能贡献一律均等,以平均划一抹杀了人的差别和竞争排则。规则导致的是公正、公平、公开,人心导致的是随心所欲、互相攀比、压制强者、埋没能人和大锅饭。在规则约束下的公年反付出和得到成正比,在人心支配下的平均使人无论付不付出都要分一杯羹,无论才能贡献大小都要沾光。

也许我们比古人幸运,正在开始享受公平带来的好处。但是,人性中的那些惰性,以及传统的观念,是否就此消失不再复现,这还是一个难以下断语的问题。

诗经全文及译文拼音完整版(诗经原文译文十七)(2)

无将大车——参与和逃避的困境

【原文】

无将大车①,

祗自尘兮②

无思百忧,

祗自疧兮③

无将大车,

维尘冥冥④。

无思百忧,

不出于熲⑤

无将大车,

维尘雝兮(6)。

无思百优,

祗自重兮(7)。

【注释】

①将:用手推车。大车:牛拉的载重车。②祗(Zhi):只。自尘。招惹灰尘。③疧(qi):生病。④冥冥:昏暗的样子。(5)熲(jiong):火光,亮光。(6)雝(yong):遮掩。(7)重:拖累。

【译文】

不要把那大车推,

只会惹得尘满身。

不要去想忧心事,

只会得病伤身体。

不要把那大车推,

只会扬起层层灰。

不要去想忧心事,

只会越想越不明。

不要把那大车推,

尘土飞扬遮天日。

不要去想忧心事,

只会加重心中累。

【读解】

推车回来满身灰,忧心导致心病累,这种人生感慨饱含着沉重的挫折感,发出这般感慨,既是劝解自己,又是劝戒他人二不要自寻烦恼,不要去做劳而无功反受累的事。但是,人生来似乎就总在参与和逃避的悖论中循环,似乎这摆脱不掉这样的尴尬局面。参与吧,费劲费力,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不仅得不到好报,还经常招来不满、非议、妒忌,结果是羊肉没有吃到,还会来一身臊。逃跑吧,又总想以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甘心通这江湖,逍遥山林,虽然身在江湖,心却在朝廷,家事国事天下事尽入梦中来。

也有被迫参与的时候。车在那里,你不得不推。非推不可,明为会惹来满身灰尘,还是得去推。被迫逃避的痛苦在传统中甚至不逊于被迫参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患意识总如幽灵一样随时都如现,虽然有车,就是不让你推,不让推则无比失落和烦恼。

不即不离的超脱状态在实际当中虽然很好,却难于达到。我们很难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也不可能只看路不拉车。看路就会有忧虑和恐惧,拉车也会有招惹是非麻烦的可能。如何是好,似乎并无标准答案。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人甘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功成身退,有人急流勇进。在无可选择之中仍然有选择。

诗经全文及译文拼音完整版(诗经原文译文十七)(3)

鼓钟——掩盖不住的悲哀

【原文】

鼓钟将将①,

淮水汤汤②,

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③,

念念不忘④

鼓钟喈喈⑤,

淮水湝湝(6),

忧心且悲。

淑人君子,

其德不回(7)。

鼓钟伐鼛③,

淮有三洲,

忧心且妯(9)。

淑人君子,

其德不犹(10)。

鼓钟钦钦(11),

鼓瑟鼓琴,

笙箫同音(12)

以雅以南(13),

以籥不僭。

【注释】

①鼓:敲击。将将(qiang):钟声。②汤汤(shang):水势奔腾的样子子。③淑:善。④允:语气助词,没有实义。(5)喈喈(jie):钟

声。(6)湝湝(jie):水势奔腾的样子。(7)回:奸邪。(8)伐:击打。鼛(gao):大鼓。(9)妯(chou):悲伤。10)犹:终止。(11)钦钦:钟声。(12)笙: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罄: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13)雅:雅乐。南:南夷之乐。(14)籥(yue):古代的一种乐器。僭:乱。

【译文】

敲起编钟声铿锵,

淮水奔流浩荡荡,。

我心忧愁又悲伤。

那些善良的君子,

让我思念不能忘。

敲起编钟声当当,

淮水东流浩荡荡,

我心忧愁又悲伤。

那些善良的君子,

品德高尚不奸邪。

敲起编钟击大鼓,

淮水当中有三洲,

我心忧愁又悲伤。

那些善良的君子,

美好品德千古传。

敲起编钟声钦钦,

又鼓瑟来又弹琴,

吹签击磬声谐和。

奏起雅乐和南乐,

乐声悦耳不混乱。

【读解】

钟鼓齐鸣的辉煌,掩盖不住内心的忧伤;欢乐喜庆的盛况,同样抹不去铭刻在内心深处的沉重;人生悲观的滋味,从不会因为外表的灿烂壮观而被冲淡。

悲伤并不一定始于快乐到极点,也并不一定只产生于落叶萧萧北风呼啸之时。在平和宁静之时,在歌舞升平之时,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人悲从中来,发思古之幽情,感念天地人间绝望和悲观,以至不能自已,难以自拔。

没有感念的日子,注定是空虚的;没有悲伤的日子,注定是轻飘飘的;没有迷惘彷徨的日子,注定是没有厚度的。尽管沉重的悲伤在物欲、权欲的洪流中已被视为陈旧过时而不再被看重,但是,生命存在在本质上令人悲观和绝望的性质,却并不随时代思潮的改变而改变。

可以笙歌宴舞乐而忘返,可以花天酒地云里雾里,可以变作挣钱机器拼命运转,也可以一夜暴发声名显赫,也可以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然而这一切过去之后呢?在沉溺于其中忘乎所以的时候呢?为了什么?意义在哪里?

我们的面前总耸立着一座城堡,若隐若现。我们想尽办法要进去,却始终进不去,即使可以接近,却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最后,我们两手空空,又不肯放弃。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不可理喻的荒谬太多了,不可控制和不可把握的事情也太多了。人在这些东西面前是渺小的,无能为力的,可悲的,可怜的。

我们在任何时候想到这一切时,都可能悲从中来,陷入失语症之中。

诗经全文及译文拼音完整版(诗经原文译文十七)(4)

车舝——新婚时为德行干杯

【原文】

间关车之舝兮①,

思娈季女逝兮②。

非饥非渴,

德音来括③。

虽无好友,

式燕且喜④。

依彼平林⑤,

有集维鷮(6)。

辰彼硕女(7),

令德来教(8)。

式燕且誉,

好尔无射(9)。

虽无旨酒,

式饮庶几(10)。

虽无佳肴,

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

且歌且舞。

陟彼高冈,

析其柞薪(11)。

析其柞薪,

其叶湑兮(12)。

鲜我觏尔(13),

我心写兮(14)。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15)。

四牡排鯡鯡(16),

六辔如琴(17)。

觏尔新婚,

以慰我心。

【注释】

①间关:车轮的摩擦声。奎(xia):车轮轴头上的键。②思娈:思慕美貌。季女:少女。③德音:好消息。括:会面,见面。④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燕同“宴”。⑤依:茂密。平林:平地上的树林。(6)鷮(jiao):野鸡。(7)辰:时刻。这里指出嫁的时刻。硕女:长大了的女子。(8)令德:好德行。(9)射(yi):厌,厌恶。(10)庶几:勉强可以。(11)析:砍。柞(zuo):树名,栎树。(12)婿;茂盛。(13)鲜:善。觏:见到。(14)写:同“泻”,除尽。(15)景行:大路,大道。(16)鯡鯡(fei):排列行走。(17)辔(pei):马缰绳。

【译文】

车行起来间关响,

想那美女要出嫁。

不是饥饿也不渴,

盼望会面好消息。

虽无同好的朋友,

宴饮喜庆也欢乐。

那片茂密的平林,

林中野鸡来栖息。

女子长大要出嫁,

美德使我受教益。

宴饮相庆又赞誉,

爱你永远不厌弃。

虽然我没有美酒,

愿你也能喝几杯。

虽然我没有佳肴,

愿你也能吃几口。

虽无美德与你比,

也可歌吟舞一回。

登上高高那山岗,

砍下柞木当薪柴。

砍下样本当薪柴,

树叶茂盛多新鲜。

有幸我把你遇见,

我心忧愁全不见。

德如高山人景仰,

德如大道人遵循。

四匹公马并排走,

六根缰绳如琴弦。

如今新婚遇见你,

我心从此得安慰。

【读解】

新婚宴乐,夫妻同贺,虽无美酒佳肴,却有情意浓浓,且歌且舞。

庆贺什么?如今我们是先恋爱后结婚,到了结婚之时,至少双方都认为爱情已经成熟,已经到了收获季节,进入一个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共创幸福家庭的阶段。婚姻是爱情自然而然的。可是在古代,少有先恋爱后结婚之说。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即为男女双方定下了终身。

因此,新婚宴乐,既是爱情开始时的庆贺,又是二人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生活开始时的庆贺。这种具有双重意义的庆贺是我们今天无法体验的。两个人事先最多是认识,并无深入地了解和接触,是否情投意合,是否能彼此理解,是否在心理习惯和生活习惯上吻合一致,全都是未知数。以这个角度说,庆贺新婚,如同庆贺一个巨大的悬念从此开始逐渐演绎,结果将取决于两个人如何来编织二人世界的故事。

也许,古时的先结婚后恋爱比我们如今习惯了的恋爱婚姻方式更富有诗意和戏剧性。在长长的人生之旅中,一次次地磨合,一次次地解开谜底,一次次地向悬念靠拢。当然,这之中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别:今日我们是一夫一妻制,两人到了再也走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离异,然后再重新寻找新伴侣;古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可以随便离异,但男方在走不下去之时,可以在不离异的同时寻找妾来作为弥补,发展新的关系,而女方就比较悲惨了。

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不可随意离婚的境况之中注意了德行的重要性。大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明白了:在婚姻的诸多因素之中,德行是维持婚姻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模样儿再漂亮,家中财富再多,手再巧灵,嘴再会说,总不及高尚的德行重要。因此,在新婚燕尔之时,是大有必要为德行干杯、歌舞的。

诗经全文及译文拼音完整版(诗经原文译文十七)(5)

喜欢请转发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