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包含的所有典故(详解滕王阁序之二)

滕王阁序包含的所有典故(详解滕王阁序之二)(1)

王勃,世间少有的天才

《滕王阁序》之所以难,难就难在典故。王勃在短时间内即兴提到如此之多的典故,可见他知识储备多么丰富,一般人不能与他比较,难以望其项背。知晓了文中提到的典故,文章就懂了一大半,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会更加容易。我结合孩子的知识结构,整理了二十个值得单独拿出来讲的典故,这一篇十个,下一篇还有十个。(内容比较长,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之后慢慢观看)

一、龙光射牛斗之墟

这个典故涉及到两个人、两把剑。一人叫张华,他是西晋时期的名臣,可能是留侯张良的后代,曾经做过大官。一个叫雷焕,西晋时期的名士,善于望气识宝,丰城县县令,这个地方现在叫丰城市,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两把剑是指龙泉和太阿,也有可能是干将和莫邪。

要想理解这个典故,还要顺便了解一下星野这个词的意思。在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星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东西南北方向各七个。每个星宿都对应地上的某个区域,这个区域就叫这个星宿的分野,不同的时期,对星野的划分不同,比如九个星野、十二个星野等。

话说张华夜观天象,发现牛星、斗星之间有紫气,牛星、斗星就是两个星宿。当时西晋正在计划讨伐东吴,有人说,这个紫气代表东吴还比较强大,西晋还不能讨伐吴国,张华属于灭掉东吴的支持派,所以他不认可这个说法。果然,西晋灭掉东吴之后,紫气更强。张华就把雷焕找来,让雷焕看看是怎么回事。雷焕一看,说那是宝剑的精气,位置就在豫章郡的丰城。于是,张华便让雷焕担任丰城县令,去寻找宝剑。雷焕赴任后,果然在丰城监狱的地基下面找到两把宝剑。一把寄给张华,一把自己佩戴。

后来,张华没有得到善终,宝剑也不翼而飞、不知所踪。雷焕的宝剑传给了他的儿子雷华,雷华有一次佩戴宝剑在福建过一条河时,腰间宝剑自动跳出,落入水中。雷华赶紧让人下水寻找。去找剑的人,根本没有看见宝剑,只看见两条在水里缠在一起,找剑的人赶紧浮出水面。一会儿,水面上龙光闪烁,光彩照人,波浪大作,两条龙腾空而起,消失不见了,也就是两把宝剑又合二为一,同时消失了。

二、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个典故涉及两个人。一个是陈蕃,陈蕃是东汉末期的名臣。《三国演义》第一回里提到过陈番,“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陈蕃和窦武要剪除弄权的宦官,但因为没有做好保密工作,最后被宦官杀死,宦官就更加猖狂了。另外一个是徐穉,字孺子,穉同稚,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朝廷屡次想让他去当官,他认为东汉即将灭亡,即使他去当官,也不能拯救即将灭亡的东汉,所以他不去。陈蕃被贬为豫章太守期间,对别人都不太亲近,但是对徐孺子特别重视,想让徐孺子当他的幕僚,但是徐孺子仍然不同意,但是答应常去陈蕃那里做客聊天。为了方便招待徐孺子,陈蕃专门给徐孺子准备了一张榻,徐孺子来的时候就从墙上拿下来,徐孺子走后又收起来挂在墙上。

三、腾蛟起凤

这个典故涉及两个人。一个是董仲舒。董仲舒是东汉汉武帝时期的人,儒学大家,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提出了很多理念、主张,比如君权神授等,影响深远,汉武帝采取他的建议,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至今。他写过一本书,叫《春秋繁露》。说董仲舒写这本书的时候,梦见一条蛟龙来到了他的怀里。另外一个是扬雄,字子云,四川人,就是《陋室铭》里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那个子云。扬雄是西汉末期的人,善于写文章,他写过一篇叫《太玄》的文章。传闻,他梦见自己口吐凤皇,所以他才写出《太玄》这篇文章来。因此,腾蛟起凤用来形容一个人写文章比较厉害。

四、紫电青霜

滕王阁序包含的所有典故(详解滕王阁序之二)(2)

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芒砀山旅游区

紫电和青霜都是宝剑的名字。青霜宝剑和汉高祖刘邦有关。刘邦押解一批囚犯从安徽出发,前往陕西去给秦始皇修陵墓,但是刚出安徽境界、进入河南境界,囚犯就开始逃亡。刘邦一看这种情况,也比较郁闷,如果囚犯都逃跑了,他自己也逃不过惩戒,所以干脆把这些囚犯都给放跑了,自己准备远走高飞。

有些人觉得刘邦重情重义,就跟随刘邦一起。经过商议,他们决定暂时去芒砀山避难。芒砀山在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镇,这个地方的芒砀山风景区是国家级5A级风景区。说他们进入山区后,前面的人给刘邦报告,说前面有一条白蛇挡道,刘邦正喝得醉醺醺的,说道,“区区一条白蛇竟胆敢拦我的路”,于是手拿宝剑前去砍杀。正当他举剑要砍时,白蛇忽然口出人言,说道:“你是赤帝之子,我是白帝之子,我这次来就是要和你共谋推翻秦朝。”刘邦不听,举剑再砍。白蛇又说道:“你砍我哪一段,以后我就在哪个阶段造你的反。”刘邦还是不听,手起剑落蛇断,白蛇从中间断为两截。

后来,汉朝果然分为西汉和东汉。跟随刘邦的那些人,路过刘邦斩白蛇的地方时,看见一个老妇人坐在地上痛苦,那个老妇人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说完这句话,这个老妇人就突然消失不见了。从此,这些人就更加敬畏刘邦。

刘邦斩杀白蛇的宝剑就是青霜宝剑。后来汉朝的皇帝将宝剑保留了下来,每十二年磨一次。这把宝剑的刀刃会发出像霜一样的白光,即使装在剑匣里,从外面也能看见青霜。紫电宝剑和东吴的皇帝孙权有关。传说,孙权收藏了六把宝剑,一把叫“白虹”,一把叫“紫电”,一把叫“辟邪”,一把叫“流星”,一把叫“青冥”,一把叫“百里”,这六个名字都极富诗意,在一些武侠小说里面,经常出现这些宝剑的名字,比如《笑傲江湖》里面的“辟邪剑谱”,《卧虎藏龙》里面的青冥宝剑。

五、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睢园绿竹这个典故与西汉的梁王刘武有关。刘武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汉景帝时期发生七国叛乱,梁王刘武在平定七国叛乱时立过大功。他在他的封地,以睢阳为中心,睢阳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建立了一座睢园,也叫梁园,占地面积较大,其中有很多绿竹,梁王经常组织大家在里面进行打猎、举办宴席等活动。另外还有一句话,“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或者“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也为大家所熟知。当时,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不受汉景帝待见,就成为了梁王睢园的座上宾,但是对有追求的司马相如来说,待在梁园游乐,毕竟不是他想过的生活,所以他才发出“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的感叹。彭泽是指陶渊明,因为陶渊明做过彭泽县的县令。

六、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个典故与一城一水一人有关,分别指邺城、邺水、曹植。在曹操时期,邺城是曹操管辖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中心,也就是今天河北省邯郸市的临漳县,邺水位于邺城,应该就是现在邯郸市的漳河。曹操、曹丕、曹植都喜爱文学,在他们身边聚集了一大堆文人,他们经常在曹操在邺城修筑的铜雀台上饮酒作诗,曹植写的诗里面,有一句就是“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朱华是指荷花,朱是红色的意思,也就是红色的荷花。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兰花长满了长长的斜坡,红花绿叶的荷花让整个荷塘绿油油的。

另外,小学课本里学的《西门豹治邺》,就是这个邺城,巫婆就是被投入了邺水。临川是指谢灵运,因为谢灵运在临川做过太守,所以称为临川。谢灵运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其爷爷是谢玄,他爷爷打过一次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就是淝水之战。谢灵运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有关。有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吹牛,说天下的文学之才一共有十斗,曹子建也就是曹植占了八斗,他自己占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

七、奉宣室以何年

这个典故涉及到汉文帝和贾谊。贾谊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论家,但是汉文帝并不是很喜欢他,曾经把贾谊贬谪到长安做官。几年之后,汉文帝又把贾谊从长沙召回长安,并在未央宫的宣室接见贾谊,虽然汉文帝与贾谊交谈了很长时间,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问贾谊如何治理国家等正经事,只是问贾谊一些鬼神之事。针对这个事情,唐朝诗人李商隐还专门写了一首题为《贾生》的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八、冯唐易老

冯唐是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生活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期。他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都没有受到重用,到汉武帝时期想重用他的时候,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已经过了为国家出力的年龄。

除了王勃引用过冯唐的典故,后来的苏东坡也引用过冯唐的典故,即《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写到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说的是在汉文帝时期,有一个叫魏尚的人,担任云中郡的太守,云中郡的大部分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魏尚在云中郡抵御匈奴入侵,但是有一次在上报歼敌人数的时候,魏尚多报了6个人,汉文帝要治他的罪,不再让他担任云中郡太守。冯唐对汉文帝说,对待守边将领要多宽恕、多包容,况且魏尚守边、抵抗匈奴的工作做得很好,不能因为魏尚犯了一个小错,就这么严厉地惩罚他。汉文帝采取了冯唐的建议,当天就派遣冯唐带着符节前往云中,去赦免魏尚,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东坡希望,朝廷能出现像冯唐那样的人,让自己不再遭受贬谪。

九、李广难封

李广是汉景帝、汉武帝时期的人,抵御匈奴的名将,但是他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皇帝封的爵位。古代除了封一个人为王以外,一般还封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李广在活着的时候,虽然没有享受到封的爵位,但是名气却极高。比如,王昌龄在边塞诗里就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是从军世家,每一代人都练习射箭,李广也是臂力惊人,能把箭射入石头,有一次,李广以为一块石头是老虎,一箭射去,箭入石头。诗人卢纶根据这个故事写了《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当将军的时候,比较清廉,对待士族也比较好,司马迁在《史记》里评价李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就是说,桃子和李子,他们的花比较香,果实比较甜,即使不用自己说、自己宣传,仍然会有人来采摘、来欣赏,来的人多了,树下面都形成了小路。据说,唐朝的李渊、李世民他们尊李广为他们的祖先。

十、窜梁鸿于海曲

梁鸿是东汉时期的隐士,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人。虽然从小家贫,但酷爱读书学习,学问很好。因为他的人品好,很多人希望将女儿嫁给他,都被他一一拒绝。后来,他挑选了一个容颜不怎么样,但和他志同道合、也是他的粉丝的女子为妻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明星娶了女粉丝,这名女粉丝的名字叫孟光。有一次,他们夫妻路过东汉时期的首都洛阳,他看见洛阳新修了许多高大巍峨的宫殿,就作诗说,朝廷只知道修宫殿,不去管老百姓的艰辛。当时的汉章帝看见这首诗之后龙颜大怒,要捉拿他们夫妻二人,他们只好逃到了今天的山东,在海曲这个地方躲了起来,现在海曲这个地名已经不用了,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后来汉章帝表示,只要梁鸿愿意去当官,为朝廷效力,就不再追究他,但是他不愿意去做官。

滕王阁序包含的所有典故(详解滕王阁序之二)(3)

这样的场景,现在就别多想了,不可能出现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梁鸿、孟光夫妇。说的是孟光服侍梁鸿吃饭的时候,目不仰视梁鸿,把托碗的案举到自己眉毛这个地方,便于梁鸿吃饭。当然,随着社会变迁,现在可不要奢望妻子这样对你。不过这个成语的意思,主要还是说夫妻相敬如宾,感情很好。

另外说一句,汉章帝刘炟(da,第二声)作为东汉的第三任皇帝,比较清明,比较有作为。所以,王勃才说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详解《滕王阁序》之三为典故(下),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