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重点转型(山西长治八面发力)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历史悠久,古称上党2013年,长治市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8年以来,长治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创新发展主线,坚持从八方面同时发力,构建起了特色鲜明且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示范区发展新生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长治市重点转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长治市重点转型(山西长治八面发力)

长治市重点转型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历史悠久,古称上党。2013年,长治市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8年以来,长治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创新发展主线,坚持从八方面同时发力,构建起了特色鲜明且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示范区发展新生态。

机制保障,营造示范区创新发展良好氛围。任务启动之初,长治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及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规划设计、业务指导、协调推进等专项工作。同时,市、县文旅局每年成立专项小组深入基层进行常规性监督检查。

设施优化,拓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近年来,长治市优化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新型文化空间,对文化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后,达标率实现全省第一。长治市致力于打造“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成乡村文化记忆展馆234处,全市“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覆盖率达95%;打造了东湖文化创意空间、韩洪沟“红色 康养 绿色”分馆、南垂村“耕读阁”分馆等主题鲜明、兼具多种功能的新型公共文化场馆。目前,全市已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供给丰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长治市常年坚持开展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近3年来,累计免费送戏下乡7000余场次、图书下乡5万余册、流动图书车下乡服务500余次、文艺演出走基层3万余场次,每年为全市2603个行政村、26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各社区、广场等放映公益电影近4.5万场。自2009年起,长治市采取“群众娱乐、政府买单”的办法,每年由政府补贴50万元,每周五在当地潞安剧院安排1场文艺演出,持续至今已累计演出600场。此外,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曲驻场演出从2017年启动至今,累计演出523场。

文旅融合,打造节庆文化品牌。长治市近年来积极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绿色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了长治市艺术节、中国长治太行山登山活动暨八泉峡户外挑战赛、国际观鸟节等节庆文化品牌,并推动地方民俗、艺术创作、文化活动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同时加强与文人名家、创作团队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近年来,长治市加强文化数字化建设,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通过图书馆于线上推出阅读、展览、讲座、读书会、有声朗读等活动,结合线下活动内容及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文化馆也不断完善数字化服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提供网上培训、在线辅导、慕课、网上展览展示等多种服务,线上活动丰富多彩。

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共享文化盛宴。长治市制定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方案》,大力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组织文化志愿者从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打开突破口,由区志愿者辅导培养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志愿者,再由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志愿者辅导培养村级志愿者,同时带动“文化名人”“文化能人”“文化热心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队伍。

人才建设,激发公共文化发展内生动力。注重基层文化人才素质培养和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育,每年组织多个专题培训班,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不断加大各级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自2019年山西省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培育文艺小分队509支,挖掘乡土文化能人、艺人208名,培养乡村文化带头人467名,并通过给予适当补助的方式充分调动其活动参与积极性。

财政保障,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长治市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全市各县区都将示范区后续建设及创新发展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示范区后续建设及创新发展工作。

如今,长治市文化场馆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截至2021年,全市文化场馆达标率全省第一,同时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为群众提供了高品质文化空间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了“情满太行”农民交响乐、“沁风舞韵”沁源秧歌广场舞巡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人民的文化幸福感;全面实施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公共图书馆常态化开展流动图书服务、读者交流会、公益大讲堂等活动,文化馆常年组织类型多样的公益文化培训;组织创作了舞蹈《乐秋》、长子鼓书《最后一笔党费》、上党落子《第一书记》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其中多个作品获国家级、省部级大奖,广受好评;常态化开展演艺进景区、全民阅读进景区、文化志愿活动进景区等活动,各县区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区演出品牌,如沉浸式红色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大型实景剧《梦回石泉海》等。

“十四五”时期,长治市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继续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积极探索新型文化服务方式,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苗苗 王新普 徐润东)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