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来小院月添愁(云村听月意徘徊)

20年前,我推出第一本作品集《月色潮声》书名中“月色”暗喻文学,而“潮声”喻指新闻我认为新闻是时代快餐,文学是精神飨宴,两者杂交,毕竟幼稚兼且孟浪,难入方家法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云来小院月添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云来小院月添愁(云村听月意徘徊)

云来小院月添愁

20年前,我推出第一本作品集《月色潮声》。书名中“月色”暗喻文学,而“潮声”喻指新闻。我认为新闻是时代快餐,文学是精神飨宴,两者杂交,毕竟幼稚兼且孟浪,难入方家法眼。

这些年来,我虽陆续写了不少作品,分类可编数本集子,但对于出书,还是持慎重态度。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的看法是:散文者,不该是躺卧纸面的句段章节,而应是独立行走的心灵风景;与其制造废纸,还不如让其深藏于心,暂存于抽屉或电脑,来日方长,待时机成熟再说。

及至退隐家园,心境不那么浮躁了,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深悟解,对亲情和友情也有了更真体味,每逢月晕花影、秋风梧叶有所感时,我又随心顺意写了些小文,在几位挚友撺掇下,遂萌生了结集之意,也算是记取“夕阳箫鼓”里的“晚眺归舟”,留个念想吧!

本书定名“云村听月”,是有寓意的。十年前,我卜居莆田北郊天马山麓,居所开门见山,夜窗挂月,逢着静夜神怡时,对着柳梢明月,流放性灵,沟通天机,常有所得,故号“听月山房”。山房旁有个屋顶院落,我用南洋松木搭起凉亭和棚架,摆上一张琴桌和几方太湖,又用紫竹和牵牛花藤作篱笆,栽种些蔬瓜花果,颇有“悠然见云山”的村野况味。春晨秋晚,西北环列的天马、凤凰诸山常有云雾山岚弥漫。思之再三,又把该院落名之“云村小筑”。

“云村听月”之书名往浅里说,是取小筑和山房之名组合而成,点明我家居所“半围青山半座城”的环境;往深里想,也透露了我所追寻的“一卷闲书一壶茶”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情调。

回顾烟云岁月,风雨平生,我的生命行旅可说是曲折坎坷。一路走来,生涯跌宕,云水苍茫,此中艰辛,难以备述。促我昂然奋起,力图改变命运,重构人生。就在“胼手胝足流汗水、深夜挑灯淌心血”的黛色境遇里,我悄悄地萌发了一个遥远的乌托邦理想,企盼有朝一日构筑个逍遥洒脱的心灵家园,能约云为友,邀月谈心。

当然,历经命运水火的锤打锻造,“云村听月”也是我所羡慕的意境和心境。

我在闽西连城山乡抛掷了十载青春,回乡又历经五年寒窗苦读,终至捧起“新闻”这一饭碗,像一朵无根的云游荡八方,可谓飘飘然且凛凛然。这些年来,在骨子里坚守记者的良知,秉持中国儒生的操守,尽量为平头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无拘无束的出世云村,就成了两难时的憧憬;自由自在的听月心境,也成了长夜里的清梦。云村山岚烟霞,可透灵府;山房微芳幽馥,怡养心性。毕竟,在云村中,在月光里,放飞心灵是美丽的!

前不久,不经意中听了“逃跑计划”音乐组合的《阳光照进回忆里》,被其中歌词“当实现了童年理想,童年又成为理想”所触动,反复玩味,余韵不绝。深感从童年的纯真走向“童年”的散淡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潇洒似道、踏风而立的人生态度。

深长思之,“云村听月”还凝聚着我所尊崇的道境和禅境。

此书编排之际。我以“云村听月归禅境,天马牧羊修道心”为题,请数位知己画家创作了几幅山水人物,寄托远离喧嚣回归简淡的情怀。这些年见识了好多人,经历了好些事,备尝桃李春风和江湖夜雨,甘苦冷暖自知。山中岁月,月下情怀,才是“退隐江湖”的真实况味。云村归禅,听月修道,应是修心养性的题中之意,也是人生的最好归宿了。

云山不老,明月长在,云村听月意徘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