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丧葬礼仪大全(丰县地区传统丧葬礼仪)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下面为大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中丧葬礼仪大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中丧葬礼仪大全(丰县地区传统丧葬礼仪)

关中丧葬礼仪大全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下面为大家

丧葬礼仪在丰县较为重视,俗话说:“事再大也大不过爹死娘亡。”可见丰县人的尊祖敬宗之情是多么浓厚。丧葬习俗是社会文化的标志之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这也是丰县丧葬遵循的礼节。

《吕氏春秋节哀篇》写道:“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展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能为也,故有葬死之仪。”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死葬有多种:水葬、土葬、火葬、天葬(藏族鸟葬)、风葬、悬棺葬等。丰县汉族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以回族较多,丧葬习惯,向都沿用土葬。葬,掩埋尸体曰葬;葬者,藏也。在封建社会,丰县丧葬礼仪各阶层的人是不一样的。封建社会上层人物的葬礼,十分讲究,先要勘看好风水坟地,内棺外椁,木材贵重,开丧行吊 ,大摆宴席,纸人纸马,素衣素孝,仪杖摆列里余。丧后要守孝三年。

入葬时,用金玉器物陪葬,有的还用生人殉葬,将丫环、仆女放入墓中。后来这种惨无人道的陋习虽已杜绝,但仍以陶俑代替。

穷苦人家殡葬简单,甚至有的死无坟地,芦席裹身,黄土盖脸,埋在乱坟岗或义地。丰县城内的四角、城外土堤的两坡、东关处的蛮子林(今爱民巷所在地)、西关外的凤凰嗉等处解放前都是公葬义地。在农村也都留有义地,供无地的穷苦农民死后埋葬之用。

一般的丧葬礼仪为:

1.纸幡; 2.盖棺入殓;3.扎纸罩;4.送行;5.讣闻;6.吊丧;7.发引、送殡; 8.谢丧

1.纸幡

有丧事的人家,要用表寸纸剪成纸杖,放置大门外旁边(放在门左说明死了男性,右则为女性),门扇上用宽约四寸的长表寸纸条贴成“×”形(若两位老人有一位健在,贴成“/”或“/”形),门框两边贴无字的表寸纸或蓝色纸,如对联形,这是对外向亲友告知家有丧事。重孝子不能自由出入家门,所有外事活动都必须停止。

2.盖棺入殓

将死者换上寿衣、寿帽、寿靴,用纸蒙脸。用苘缚双足腕,盖棺缝用纸封贴,棺头上置饭罐,子女等亲属要在棺旁昼夜守候(谓之守丧)。

3.扎纸罩

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人死后到阴间与在世一样。所以,为了尽孝道,子女亲属便为死者扎纸罩。纸罩一般为纸屋、纸轿、纸马(男性)、纸牛(女性)、纸人等,现在有扎纸电视机、纸轿车等。纸罩为送行和送殡时用,要烧掉。

4.送行

习俗在死后的第三天傍晚要送行,俗话称叫“送盘川”。送行时二人抬着灵位牌楼,二人抬纸轿,亲属随后,并小声祷告,喊死者去拾钱。送至十字路口,便将纸冥器物烧掉,并将周围用水环泼,以示财不外溢。焚烧完毕,众亲属哭着走回家中。

5.讣闻

人死后,其家属主丧人用文字讣告众亲友周知。讣闻上要写明死的时间及开吊祭葬的日期,在旧社会讣闻的写法如下:

不孝子×××罪孽深重,祸延已身,家严(如是母亡则称“家慈”)于×月×日时寿终正(内)寝(男死曰“正寝”,女死曰“内寝”)。兹定于×月×日开吊祭葬。

亲友接到讣闻(穷人叫“报丧”,派人到亲友家口头通知某月某日烧纸吊丧)后,即准备吊丧奠礼,吊丧者一般用三牲祭礼(三鲜供:猪头、鲤鱼、公鸡)或糖供、菜供,亲友关系疏远的便是三事祭盏(缺蜡烛)或只送一块铂(大德宝,小德宝或粗铂),到期前往吊唁。

6.吊丧

吊丧,俗称出殡,即集体悼唁祭拜。吊丧,要在死者灵前搭丧棚,上有起脊棚顶,正面用秫秸箔隔开,正前方放灵桌,以便放置祭品。两面围成墙形,晚辈亲属在两旁跪棚谢客。

吊丧时,吊丧人要先到收吊礼的地方进行登记,在吊礼单上由登记人记下吊丧者的姓名、祭品名称等。然后由主持丧事的总管(俗称“大老执”)安排,按先后顺序进入丧棚吊唁。 吊丧时,要鸣炮,奏哀乐;吊丧人至灵前哀哭,行跪拜礼。

(客人吊丧之前,要先开丧,即子女至亲在灵棚行跪拜礼,并大哭一场)行跪拜礼时,由一人在前主祭,行二十四拜或十八拜礼(简单的行八拜礼),其余的人,则跪在后边陪祭。

7.发引、送殡

《清·通礼》“役人举柩就载,设奠柩前,如祖奠礼,奉魂帛就灵车,置主椟于后,乃发引。”“发引,曰,柩车启行也。”按《吾学录》:“挽柩车之索谓之引,古亦谓之拂,今以整匹的布为之,系于杠之两端,前属于,柩行,引布前导,故称“发引”。后来将棺灵置丧架上,上覆纸罩,横杠前后系有粗苘索,以代白布,重孝子牵引慢行,其余亲属也挽苘前进,又称“执拂”,俗称“送丧”。

发引前,重孝子披麻带孝,手持哀杖,将牢盆摔碎,一人高声报路,孝子、亲朋痛哭慢行,纸人纸马,伴随前进。

至坟地,按方向置棺土圹内。如夫妻均已去世,要两棺并列,中间搭桥,以示至黄泉相会之意。如两妻均去世,则葬棺的顺序按“排棺葬”,嫡妻在前,庶妻在后。棺材的前上方,放置弓箭饭罐,然后封土筑坟。坟为圆形。殡葬毕,众亲属哀号归家。

丰县回民的丧葬习俗与汉民不同,回民丧葬,棺材无底,死者脱去衣服,送入清真寺公用的“金匣”内,用白布盖在死人身上,再用双幅白布裹好,用三根白布带子捆起来,然后放入棺材内,用土作枕头。葬时,家家户户送葬至哀,阿訇口念“可兰经”,追悼死者入土。坟筑方形。葬后归来不回头。

8.谢丧

孝子除当日追悼发引谢丧外,还要在第二天黎明时,由一人携地毡领到附近的亲友门外作踵谢,引领人高喊:“谢金子啦!”即俗话称“谢金子”。如路途遥远,不亲往踵谢,便邮寄谢柬,以示谢意。旧时的谢柬写法如下:

谢 孤哀子×××泣血稽颡齐期孙×××顿首叩

×××

×××

说明:如父母双亡则称“孤哀子”,如父亡母在,则称“孤子”,如母亡父在,则称“哀子”。即无父曰孤,无母曰哀。

注:来源于网络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