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绪不被慈禧毒杀后果 韬光养晦为何没能麻痹慈禧

光绪皇帝推行变法、力图振兴,结果却在瀛台被囚10年之久,成为了当时最高级的囚徒,实在是一个及其悲剧的人物。

如果光绪不被慈禧毒杀后果 韬光养晦为何没能麻痹慈禧(1)

光绪在被慈禧幽禁之初,想来是情绪激动、愤懑的,也会采取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但时间稍久、冷静下来之后,他会仔细的思考应该怎么办,最后他在无奈之际,采取了韬光养晦的办法,他假装屈服,愿意当个准囚徒,以求能避过被废或者被害的结局,熬到慈禧死后复出。

在中国历史上,身处劣势、面临危险而力所不及,无法与可能加害自己的人相对抗时,很多采取欺骗对手的办法,以种种假象麻痹对方,让对方对自己放松警惕,或者让对方取消加害的企图,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越王勾践用忠诚不二来欺骗吴王夫差,战国的孙膑装疯卖傻骗过庞涓,刘备灌园种菜骗过曹操等,光绪在被幽禁之后,显然也想采取类似的办法,以意志消沉麻木不仁等办法,企图躲过慈禧的迫害。

不过光绪的韬光养晦是被动的,是在无能为力时采取的消极办法,他的“不问事”,是因为慈禧不给他问事的权力,并不是他有权力问事的情况下主动回避,让权于慈禧。

另外,光绪一直不会装糊涂,他虽然不发一言,但总是冷眼旁观着一切,并偶然说出一两句话,让慈禧或其他人知道他还及其明白。比如当袁世凯在朝堂上就立宪中改官制问题大肆表演,为自己准备后路时,光绪就忍不住发言。这一段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慈禧太后命袁世凯进京,然后在储秀宫召集众官商议他的方案,将光绪皇帝也请了出来。袁世凯振振有词的解释自己的方案,说“宪政之行,上下阻力必大,阻力的来源便是旧官制,旧官制不打破,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立宪之事如何能顺利进行。”

如果光绪不被慈禧毒杀后果 韬光养晦为何没能麻痹慈禧(2)

袁世凯一番说辞,对立宪一窍不通的慈禧来说,似乎很有道理,但她总感到那儿不甚妥当,却又一下说不上来,所以就紧绷着脸不说话,铁良、荣庆却立刻发言,驳斥袁世凯的方案,不过,袁世凯提出方案之初,早已想好了对付反对意见的办法,铁良荣庆却是临时寻找理由。

因此,被袁世凯三言两语,轻松的就对付过去,驳得两人说不上话来。此刻的袁世凯如坐春风,满脸得意。

慈禧低头沉思,犹豫未决。坐在旁边的光绪却是旁观者清,看清楚袁世凯要利用改官制而自己从中渔利,致使今后即便自己复出,也对其无可奈何。

光绪猛然间就冷笑起来,大声说:“袁世凯,你的心思我知道!”袁世凯大吃一惊,吓坏了,冷汗直冒。他垂下头,不敢和光绪的目光相接。

如果光绪不被慈禧毒杀后果 韬光养晦为何没能麻痹慈禧(3)

光绪的一句:“袁世凯,你的心思我知道”与其韬光养晦的本意大相径庭,养晦的本意是麻痹敌人,让敌人对自己放松警惕,光绪却是提醒袁世凯:“我心中明白着呢,你最好小心点。”袁世凯得此警告,把光绪帝看作将来的大威胁。

慈禧在临死的前一段时间,曾假装对光绪关心,勉励他鼓起精神,并让他慢慢开始接触一些敏感问题,比如选择大臣等问题,有谕旨也让他审阅,似乎有交权的意思。

此时,戊戌政变时与康有为等人一起出逃的维新党人王照归国,并自首投案,慈禧别有用心地问光绪该怎么处理,此时光绪就犯了一个大错误,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要求保住王照的命,王照的命是保住了,光绪却暴露了对百日维新时那些旧人的眷念之情,为慈禧毒杀他埋下了伏笔。

光绪的韬光养晦做的十分失败。他不善于伪装,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想法,在慈禧精明无比的眼里,光绪不得已下的那一点点养晦样子,根本骗不了她。

如果光绪不被慈禧毒杀后果 韬光养晦为何没能麻痹慈禧(4)

或许,慈禧在拿王照之事试探光绪时,有了饶他命的打算,究竟慈禧也要为大清的将来着想,不可能完全置大清的命运于不顾,而光绪对于这些却是一无所知,也一无所想,结局看来是注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