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简谱完整版(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这是古人咏颂茉莉的诗句一朵茉莉花,引来多少文人雅士留下赞美的辞章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简谱完整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简谱完整版(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简谱完整版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这是古人咏颂茉莉的诗句。一朵茉莉花,引来多少文人雅士留下赞美的辞章。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有一朵“茉莉花”的“绽放”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中国民歌《茉莉花》熟悉的旋律中,舞台上,一群素洁美丽的“茉莉仙子”翩然起舞。柔美的中国民族舞蹈与优雅的西方芭蕾融合在一起。一把把抖动的折扇如同随风招展的茉莉花瓣,队形的变化和组合则呈现出花朵的盛开与收合,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难怪有人称之为“今年春晚最好看的舞蹈”。

其实,在登上春晚舞台前,这支中西合璧的《茉莉花》就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它的创意出自辽宁芭蕾舞团,后来,美国亚特兰大一群华裔少女,又将它跳到了国际舞蹈比赛上,获得了总冠军。也正因此,中国民歌《茉莉花》得以插上舞蹈的翅膀,再一次扬名海外。

对中国人来说,“茉莉花”不仅是一种花,更是一曲流传甚广的中国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表达了一个少女爱花、惜花却又不敢采摘的羞涩心情。

时光倒转两百年。在18、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增多的背景之下,民歌《茉莉花》走向了海外。具体时间不知,或许更多的是偶然与无意识的结果。但在1804年出版的英国人巴罗《中国旅行记》一书中,就收入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书中有英译歌词,还用五线谱记了谱。巴罗曾于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年)任英国首任驻华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秘书,正是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这首中国民歌。而在同一时代的欧洲将《茉莉花》一曲收入书中的,并非只有巴罗一人。可见,这首中国民歌在当时已经被传播和介绍到了西方。

《茉莉花》的音乐在当时的西方“知名”到何种程度,可以从百余年后即1924年,歌剧大师普契尼鼎鼎有名的作品《图兰朵》中得到印证。这部歌剧虚构了一个美丽而冷酷的中国公主图兰朵以及她的爱情故事,歌剧里就多次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在一个西方人想象出的中国传奇故事中出现这么一段中国音乐,足以说明这段旋律在当时的知名度。世界对于中国这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的认知,除了瓷器、丝绸、茶叶等之外,还有一曲《茉莉花》。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中国民歌再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1959年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1965年在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期间,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分别演唱了这首歌曲。前线歌舞团演唱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事实上,这首中国民歌并不只有一个版本,在很多省份及地区,如东北、河北、江苏等地,都有民歌《茉莉花》。因地域差异、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音调的区别,每一地《茉莉花》各有其特点,歌词也略有不同。譬如河北民歌《茉莉花》,音调明快,更具叙述性;东北民歌《茉莉花》,音调夸张、风趣;江苏民歌《茉莉花》,清丽、婉转、柔美、细腻……当中,传播最为广泛、影响最为巨大的当属江苏民歌《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起源于流传在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民间的《鲜花调》。它的挖掘、整理及传播与一个人有关。1942年,十四岁的小战士何仿随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江苏六合,在六合金牛山地区从一位民间艺人口中听到了当地甚为流行的《鲜花调》,并记录下了这首歌。后来,何仿将原曲和原词进行了整理,并做了一定的修改,形成了今天我们所听到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民间小调充满江南风情,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已成为江苏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民歌。

茉莉芬芳,香飘四海。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民歌《茉莉花》愈发“走红”,越来越“世界化”,并频频以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亮相在各大重要场合。最有影响的莫过于1997年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演奏这首作品,以及与奥运会的结缘——2004年8月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表演的“中国八分钟”、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背景音乐中,都使用了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仔细对比又会发现,两次奥运会上出现的《茉莉花》,采用的是歌剧《图兰朵》里的旋律——有意思的是,这一版本与今天人们所听到的中国各省份的《茉莉花》都不一样。相似度较高的是现在流行的江苏民歌版本,但也不完全相同。那么,当年的普契尼到底是如何接触到这首乐曲,接触到的又是流传于哪一个省份和地区、哪一个版本的《茉莉花》?有一种说法是,普契尼从他的一位朋友的八音盒中听到了这首中国乐曲,然后写入了歌剧《图兰朵》中。然而在普契尼所处的时代,他所接触到的只是今天《茉莉花》的“前世”,或许就是《鲜花调》,或许是比《鲜花调》更早的“原版”。这个“原版”是怎样的,对此研究者们各执一词,至今还未形成共识。毕竟,探究民歌的版本和起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有一点十分确定,今天我们称之为《茉莉花》的这一段音乐,在百年前、数百年前的中国就已非常流行,并被传播到了西方。

而在某些时候,不同的版本又被融合在一起。比如今年春晚舞蹈《茉莉花》的配乐,就融合了《图兰朵》与江苏民歌两个版本的《茉莉花》,以《图兰朵》版《茉莉花》开场,后半部分则转入江苏民歌版《茉莉花》。这样的融合也许没有多少人注意,却是天衣无缝。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髻边香。”流传数百年的中国民歌《茉莉花》,至今仍散发着芬芳清香,成为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历久弥新的经典。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舒 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