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高龄老人(重阳节特别报道②退休老人再就业调查)

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高龄老人(重阳节特别报道②退休老人再就业调查)(1)

老,字典里有很多种解释: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形容“极”“很”;死的讳称……

今天的网络语境下,“老”似乎经常被认为“倚老卖老”,或有年轻人希冀抵御内卷,把养老生活当作最后的温柔乡。但老年人自己,往往失语。

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据国家卫健委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你、我,都将是其中之一。

重阳节,我们有必要将话题归还给真正的主人公,让“老年”回归到它的本真。

红星新闻记者丨陈怡帆 蓝婧

实习生丨严亚 吴亦阳

责编丨邓旆光 编辑丨彭疆

今年9月,在北京的一家麦当劳招聘已退休员工的广告登上热搜。广告写道,招聘人员包括全职、兼职、学生以及退休人员,其中退休员工要求女50岁以上、男60岁以上。这则广告来自于今年8月正式上线的中国老年人才网。

尽管处于退休年龄,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具备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老年人才网上线,意味着“银发资源”再就业已全面启动。人口学专家表示,老年再就业有助于缓解老年贫困,能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同感、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他们再就业时也会面临不受《劳动合同法》保障等法律问题。律师建议,老年人再就业时需签订书面劳务协议并保存好相关文件,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01仅部分高学历老人通过网络登记求职

网站信息显示,中国老年人才网面向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提供择业指导等服务。

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就业需求。截至9月7日,中国老年人才网已经登记120余条求职信息和40余条招聘信息。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求职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0岁到65岁之间。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过学校、国企、机关单位等工作经历。招聘岗位涉及养老、教育、医学影像、财会等领域,岗位设有兼职全职、线上线下各类形式。

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高龄老人(重阳节特别报道②退休老人再就业调查)(2)

↑中国老年人才网网页截图

红星新闻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试用后发现,中国老年人才网尽管有着无障碍模式,为老年人浏览网页带来一定的便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个人中心的图标不易找到,“求职”页面无法直接输入个人信息,只能通过“招聘”页面获取企业号码,打电话与招聘人联系。

如果老年人要生成个人简历并同步到求职页面,需要打开“个人中心”完善“个人设置”,再编辑“个人简历”,并在页面右上角将简历状态设置为“公开”。

中国老年人才网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对求职者和招聘公司两方的信息进行审核,“会检查他(求职者)的求职意向、工作经验等信息。(招聘)公司我们会进行审核,确保它都是安全正规的。”工作人员称网站“跟智联、boss直聘差不多”,如果有公司对求职者感兴趣,会主动联系对方。

然而,到底有多少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仍是未知数。

还有两年才从某地级市国企退休的周先生,已经开始为退休后找工作做准备。他表示,会更多考虑熟人推荐,并不倾向于去招聘网站、求职App向陌生人“推销”自己,“我们小城市的工作机会不多,留给老年人的更少。”

66岁的陶爷爷刚从环卫工人岗位退休,他表示自己不太会使用手机,更别提在网上找工作了。

50岁出头的建筑工人“川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找活都是靠工友,“我们每年要做四五个工地的活,一个工地做完了就联系兄弟、包工头、熟悉的老板,活都是靠工友互相联系。有时候工地没活也没熟人,就看哪个工地上在做砖、在粉刷,直接去找老板问。”

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高龄老人(重阳节特别报道②退休老人再就业调查)(3)

↑“川哥”(前)

对于现在流行的社交媒介和招聘平台,“川哥”表露出无奈,“我们60后、70后,现在还暂时没搞懂这方面。我们知道有专门找工作的软件,但我们没什么文化,也怕上当受骗,我们99%的人都不会用手机去找工作。”

在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的第二天,北京某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就在网站上发布多条招聘线上兼职老师的信息,涉及书法、绘画、乐器、摄影、手工等共计11个招聘岗位,每周一次线上直播课程,薪酬设置为1000-10000元。

王先生表示,他所在企业主要为中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学员以退休老人为主,需要具备一定才艺的退休老师入驻平台。此前,他曾在其他平台上发布过招聘信息,但找来的都是年轻人。王先生推测,可能是上传简历这一步就把老年人都拦在了门外。

王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中国老年人才网发布招聘信息后不久,一位约60岁的老人来应聘书法老师。这位老人是北京市某区书法家协会成员。此外,还有一位女士替母亲了解招聘情况,她母亲是刚从舞蹈学院退休的舞蹈老师。

他发现,前来求职的老年人会问需不需要签协议,工作形式、工作时间有什么要求,“很有意思的是,他们(老年人)唯独不怎么在乎收入,这和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是希望找一个有价值的事情来做。”

02老年人再就业城乡差别显著

在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老年人力资源亟待开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比重达到18.7%。到了2021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0056万人,占比为14.2%。

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高龄老人(重阳节特别报道②退休老人再就业调查)(4)

↑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 据IC photo

在中国,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身体素质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表达了强烈的“再就业”意愿。2018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60到69岁年龄段的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较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指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以后呈减少的趋势。虽然我国目前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依然巨大,但因为过去长期的低生育率,加上较早的退休年龄制度,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呈走低的趋势。如果结构性劳动年龄人口不能满足需求,数量庞大的低龄老年人群体可以替补宏观层面劳动力资源的衰减。

“从个体层面来看,不少老年人仍有继续就业的意愿。”杨菊华表示,退休后的老年人有相对较多的空余时间。其次,他们有一定的受教育程度或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自己也还有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效能感。有的可能是出于维持生计的目的,有的可能是为了改善目前的生活。

在老年人才网上线后,有观点质疑,已退休老年人重返岗位是否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空间?

“目前老年人参与就业的情况还称不上是‘热潮’,并未产生对年轻人带来冲击的态势。”杨菊华认为,老年人口就业率总体上依然偏低。从国家宏观调控层面来看,年轻人就业更为重要,不过可以有更完善的制度设计,让老年人就业对年轻人就业形成一种替补作用,“让年轻人去做一些更富有创造性、创新性的工作;对于老年人能做而且能够做得很好的工作,可以引导老年人来做,从而推动就业市场,以至于更广阔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多数老年人从事的工作是保洁、门卫、社区服务等,这些对体力和脑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工资较低,晋升空间也较小,不太符合年轻人的期待。另一方面,一些老科技工作者,例如老教授、老医学工作者等专家型人才,他们退休以后,大多扮演的是咨询、管理、专家智库角色,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可能年轻人还登不上。实际上,两者没有太多的冲突。老年人再就业,对年轻人再就业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此外,老年再就业有助于缓解老年贫困,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这是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杨菊华指出,积极老龄化首先是人的积极,让老年人过上更主动、更有活力的生活。老年人再就业也能提高保障水平,“老年人参与(再就业)能让他们的经济基础更为雄厚,对他们经济上不返贫是有帮助的。”

杨菊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除了经济贫困,老年贫困还包括精神贫困和照护贫困。老年人参与再就业有助于他们获得社会认同感、自我效能感,是老年人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部分。

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总会有需要照护、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如果在还能工作的时候积攒更多的财富,能给老年人带来更高的支付和偿还能力,也有助于之后的照护。另外,老年人参与再就业对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也会延缓失能、失智的时间。

“对老年人而言,如果生命历程突然撕裂地跨越到下一个阶段,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因此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有一个延缓的再就业过程,对老年人适应新的生命阶段能起到润滑的作用。”杨菊华说。

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高龄老人(重阳节特别报道②退休老人再就业调查)(5)

↑2022年9月28日,西安雁塔区,养老服务发展指导中心 据视觉中国

杨菊华发现,老年人再就业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别,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就业率客观上比城镇高一些。原因在于,农村老年人中有很多不适用退休制度,农村老年人通常会一直干活。此外就是农业老龄化,有很多老年人在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过去我们谈到就业,一般是指离开家进行的、与生活有比较明显边界感的活动。但目前,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劳动者都按照就业人口进行统计,城镇人口退休以后再就业比例并不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劳动力市场,老年人就业一定会比年轻人就业遇到更多挑战。杨菊华指出,现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仍较丰富,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一些年龄方面的优势,比如有更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劣势,包括健康问题和对新技术的掌握等,“肯定会存在市场用不同的标准来看待老年人的问题。”

03老年人再就业面临法律困境

除了求职面临的种种问题,老年人再就业后也常常遇到法律困境。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再就业老人与用人单位构成什么法律关系?

2015年,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曾发布“64岁保洁员被辞索补偿被驳”的案例。一位64岁的保洁员大爷被主管“一句话”辞退,此前双方曾签署一份“协议书”。老人在申请仲裁未果后将公司告上法庭。公司辩称,双方签署的是《劳务协议书》,而非劳动合同,解除合同是因为老人违反公司禁止捡废品的规定。海淀法院审理认为,老人在签订协议时已满60周岁,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大爷提出的经济补偿要求没有法律支持。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无法与之签订合同。这意味着,已满退休年龄的人员重新工作没有被《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纳入保护范围,所以这种情况下签署的协议往往不属于劳动合同,而属于劳务关系。

对此,北京星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郝旭东律师表示,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达到退休年龄,已经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退休待遇),双方就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此时,职工与用人单位形成的是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通常不适用《劳动法》。

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高龄老人(重阳节特别报道②退休老人再就业调查)(6)

↑2022年9月26日,湖北十堰,84岁的施后银在捆扎扫帚

此外,工作中出现意外能否被认定为工伤,也是老年人面对的困境之一。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受伤一旦被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此外,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那么,老年人再就业因工作原因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

郝旭东表示,由于现行法律制度下涉及劳务关系的,上述情形不能被认定为工伤而适用《工伤保险条列》,只能依据普通民事法律主张人身损害赔偿。根据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以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也明确“提出工伤认定需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目前,我国在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劳动关系方面还存在法律空白。郝旭东认为,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没有将退休再就业人员纳入保护范围,用人单位和退休再就业人员就不能依据相关法律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很多退休再就业人员不再像普通劳动者一样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特殊保护,一些法律强制性规定也不再适用。

他建议,为保证自身权益,老年人群应避免与用人单位通过口头协议约定劳务事宜,最好签订书面的劳务协议。涉及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资报酬和医疗保障、加班补偿,以及其他福利待遇等,应仔细确认,并保存好相关的文件。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高龄老人(重阳节特别报道②退休老人再就业调查)(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