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

在互联网的并不算长的历史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充满历史感的事件。从诞生就开进入过气倒计时,网络内容仿佛加速拨动着表盘秒针的旋转。

当现在再有人跟你说起贾君鹏事件和“杯具啊”、“信x哥,得永生”这些出现在 10 年前的网络热词,除了感慨一句“哇塞,原来我那个时候就开始上网冲浪了呀!”之外,似乎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2)

别问了,我是gg

要说真有什么可以抵御这种开了加速外挂一样的时间冲刷,书应该算是一个。现在读一读那些好几百年前的世界经典,丝毫不会有过时的感觉。

除了因为一些出版社疯狂再版公版书以外,更是因为,图书总是被人视为是一种承载着超越时光的使命的存在。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3)

豆瓣搜索小王子,点击显示更多,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

在正在消失的「超级畅销书」一文中,作者竹光待谈到,近些年超级畅销书近乎绝迹,各榜单上销量前列的图书都是多年前的老书。

对我而言,最好奇的是五年之后,图书销量榜 Top 10 的还会是这些“老面孔”吗?如果还是,那将是我不愿去往的将来。

一边是稍有过时,就被网友们调侃“村里终于通网了”(现在还在用这句话的人其实也能被这句话形容了)“上次看到这个时,我还xxx”的网络内容;

一边是好几年如一日的图书畅销榜,被人担心着新书出不来,卖不动。两者奇妙地组合。

画风不搭,效果不差。

其实回看过去十年,电商方兴未艾,图书也搭上了这辆高速列车,由此诞生了许多超级畅销书,不过许多都最终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当中。

我找到一份 2009 年的当当网图书年中榜,借此可以重温一下那时人们在看的书,并且感受这十年来,关于畅销书,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4)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5)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6)

果然,历史的气息还是扑面而来了,喜庆中带着一丝土气的网页设计无声地告诉人们它已不再属于当下这个时代,无论怎么刷新都刷不出来的图片透露着一丝荒凉颓败,点击书名链接跳转后的页面设计浑然焕然一新,和曾经的页面犹如两个世界。只是底部的购买按钮已经变成了不再销售,而有些链接跳转后,则直接显示页面暂未找到,仿佛存在过的痕迹也被抹除。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7)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8)

2009 年,是怎样的一年?那时,知名畅销书作家 big ice teacher 还在山东卫视主持婚恋交友节目《爱情来敲门》,距张嘉佳写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有 4 年。

而多年以后,面对人设崩塌,知名“健康教母”马悦凌会回想起 2009 年她凭一本健康养生书《不生病的智慧》横扫当当年中畅销榜单的那个遥远下午。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9)

当当 2009 年中畅销排行榜

第一名《不生病的智慧》

本书的作者马悦凌也是一代弄潮儿,与张悟本这对神医侠侣,在互联网信息相对闭塞的十多年前,新媒体尚未出现时就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焦虑,站上风口,起飞了。不仅《不生病的智慧》高居榜首,另外两本《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也是榜上有名。

《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于 2007 年出版之后,好评如潮,销售突破 20 万册。并入选“2007中国十大健康好书榜”。

不过因为书中提到生吃泥鳅的内容,被人打了相当多的差评。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0)

后续爆发的泥鳅治疗渐冻人、“马悦凌糕”被工商查封、非法行医等事件登上央视,其人设彻底崩塌,最终淡出了公众视野。

如今《不生病的智慧》已不再销售,仅有部分书店标注二手书清理库存。

不知是不是看中了这本书的名气,后续又有几位作者以《不生病的智慧》为名,又出2、3、4、5,皆反响平平。在此之后,养生类书籍的热潮也开始逐渐退却。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1)

第二名《小团圆》,2009 年文学类畅销书的代表。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2)

作者: 张爱玲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青马文化

出版时间: 2009-4

张爱玲的《小团圆》简体中文版由新经典引进,于 2009 年 4 月首度出版,用时 2 月冲到当当 2009 年图书销售总榜第二,登至 2009 年中畅销新书榜榜首。

第三名《杜拉拉升职记》,2008 年图书市场杀出的黑马,2009 年初时出了第二本,两本全部进入到畅销榜的前 20 名中。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3)

作者: 李可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9

另外有意思的是,在作者李可的介绍页面写着,“李可,女,著名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在图书市场一片萧条声中,《杜拉拉升职记》却一反常态地火了。《杜拉拉1》面世后,大卖 60 万册。紧接着《杜拉拉2》又登场了,市场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你看,在 10 年前,人们就觉得图书市场一片萧条了。

除了当当的榜单,另有一份开卷的数据。

2009 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畅销书报告

来源: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构类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4)

非虚构类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5)

少儿类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6)

相比纯电商的销售统计,这份报告似乎更能代表那个大家多去报亭和书店买书的时代。

在书目更加丰富的榜单中,从虚构类图书一眼看过去满是自己的青春,年轻的朋友可以在少儿类里找找童年,而如果你看的多是非虚构图书,首先恭喜你能在众多养生书的指导下活到现在,其次请允许我说一声叔叔/阿姨好。

于 2009 年首次上线的新浪好书榜,这个榜单综合了图书销售量、专家意见、网友投票和新浪编辑部意见评定,所以又出现了一些前面都未曾上榜的书。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7)

而点开畅销榜,画风又变得诡异了起来。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8)

同时新浪也收录了各书城与网站的销售榜,不同平台的榜单也是争奇斗艳,各不相同。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19)

如今 2019 年的当当年中图书销量排行榜也已发布,和十年前那简单直接,经典文学要和健康养生书一较高低的排行榜不一样,现在的榜单严格分门别类进行排名。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20)

相比十年前,榜单变化巨大。粗略看下来,仅有《明朝那些事儿》一本书同时登上了 2009 年和 2019 年的销量榜单。

对比开卷数据,则是你没见过的“船新”版本,唯有少儿榜的《窗边的小豆豆》坚如磐石,米小圈取代了曾叱咤风云的马小跳,成为新一代教小朋友调皮捣蛋的教父。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21)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22)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23)

综合上面这些榜单,再来看看时下的畅销书,十年间发生的变化,大概也有个感受了。

过去十年常被人视为是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对于图书行业其实也是。这十年,一批批出版公司和品牌成长起来,图书品类愈加丰富,装帧设计不断革新,当然书价也随之提高。电商和商业连锁书店各自发展壮大,购买图书的渠道也变得更加便利。

但是,就像《杜拉拉升职记》作者简介里随意提起的那句“在图书市场一片萧条中”,这些年,唱衰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时常有人担心图书市场青黄不接,新书出不来,各种榜单都是老面孔。

超级畅销书的出现确实是一个比较“玄学”的事情,时代偏好、政策法规、营销、流量......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能否在时下火起来,书本身的内容质量反倒成了一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因素。

而当我们将时间尺度再拉长一些,回看十年前的这些图书榜单,当年不同榜单上的图书各不相同,各领风骚,而今多数已消失在时光的洪流中。这时,能否被时间记住,内容几乎就成了唯一的条件

现在提起《不生病的智慧》《小团圆》和《杜拉拉升职记》,哪本更给你一种过时的感觉呢?

《活着》是近些年各大销量排行榜上的常客,它最早于 1993 年出版,到 2009 年也已出了多版,却并没有进入上面的榜单。

尽管现在榜单上还有许多“老书”,但长江浪已经拍死了一浪又一浪,如今的图书榜单,相比十年前,也已更新了一茬又一茬。时间最终还是会证明一切,尽管在图书领域,反射弧会长一点

我们只需相信,好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气,也不用怕它出来得太慢,只要质量过硬,中老年粉丝总能将你捧上超话排行榜 No.1。

当然,十年后我们也不是不可能见到另一番景象:那时新成长起来的粉丝会满腔愤怒地痛斥这乌烟瘴气的环境,并怀念我们坤坤在舞台上闪耀的美好青春。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24)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25)

三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我找到一份十年前的图书畅销榜)(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