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的何晏(魏晋风流分为哪五代人)

魏晋的何晏(魏晋风流分为哪五代人)(1)

曲水流觞

今天不妨以文学为经,把魏晋风流分为五代。

先聊“建安七子”时代,这是魏晋风流的第一代。

这时代,诗文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称之为“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

孔融是建安七子的头把交椅,但他仗着有才爱多嘴,曹操为儿子曹丕杀了这只骇“猴”的“鸡”,后来又杀掉了多嘴的杨修。

于是,文人们老实多了。

魏晋的何晏(魏晋风流分为哪五代人)(2)

建安七子

后至正始文学,此期处于魏晋易代的转折期,这为魏晋风流的第二代。

此期代表人物有三个,即何晏、王弼、夏侯玄。

这三位都是大贵族,号称魏晋玄学的三大创始人。

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操的继子兼女婿。王弼是王粲的嗣孙,刘表的曾外孙。夏侯玄的叔祖父是夏侯渊,亲舅舅是曹真,亲表弟是曹爽,亲妹夫是司马昭。

司马家族把曹魏轰下台后,特别害怕别人谈论“忠诚”这个词,更加害怕人民群众谈论国事,总觉得别人都在背后戳他们家的脊梁骨。于是,人祸横行,说不定哪天就被打了个小报告掉了脑袋。

以何晏为首的正始名士转而清谈不涉及时事的老庄哲学,但何晏带头吃起“五石散”的,越吃越精神,越精神越多嘴,结果司马懿宰了何晏,司马师宰了夏侯玄,使正始之音断了两根弦。王弼死得及时,在何晏被杀的那一年染上瘟疫死了,年仅23岁。

于是,文人们更老实了。

魏晋的何晏(魏晋风流分为哪五代人)(3)

何晏

随后,竹林七贤接班第三代,七个大老爷们躲在竹林里清谈,且一齐喝酒。

哪七位?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其中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咸则是阮瑀的孙子。阮籍则是阮咸的叔叔。祖孙三代都混进了顶级文学圈,够牛。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是嵇康。嵇康不仅清谈写文章,还业余打铁卖农具。不仅喝酒,还坚决服用五石散,结果又悲催了,药越吃越多嘴,腰越吃越笔挺,写下了抨击司马氏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然后,司马昭为儿子司马炎杀了嵇康这一只骇“猴”的“鸡”。

就这样,精通文史哲、会耕地施肥、开处方、打铁的嵇康走向了刑场,弹完了人世间最后一曲《广陵散》。

而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却活了下来,他装疯卖傻,连续醉了两个月,不与司马氏谈婚论嫁。

原来,篡位者如此振振有词,原来,杀人者这般有恃无恐!

信仰失落的痛苦和官方压抑的恐怖,致使魏晋文人一边精心避祸,一边强行理解,仓猝之间行为乖张,出现了种种独特的风度。

嵇康被杀后,魏晋文坛便没有了文人的噪音,转而专攻绝对的清谈。

魏晋的何晏(魏晋风流分为哪五代人)(4)

竹林七贤

魏晋风流的第四代核心是擅长清谈的王导和谢安。

王导的堂哥就是西晋的清谈领袖王衍。

何为清谈?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

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

东晋初,王导极力推动清谈之风,以之团结南方士族,安抚北方士族,进而巩固江东政权统治。他并非仅用于清谈场以自托风流,更重要的是以清谈的方式向南北士人宣传其政治观点。

之后,清谈的目的有了很大的变化。

倘若说,起初阮籍们是为了避政治而清谈,那么清谈爱好者发展到晋简文帝后,清谈反而相当于现代的文凭,变得吃香了,成了晋人攀升的依据。

比如谢安和他的四弟谢万就是因为清谈而成名进而当官的。

当然,满肚子淝水战略的谢安是一贯抵制“清谈误国”的说法的,那些真正的清谈名士本质上是更为务实的。

魏晋的何晏(魏晋风流分为哪五代人)(5)

王导谢安纪念馆

魏晋风流的第五代的代表是“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魏晋风度的极至,是陶渊明提出桃花源的设想。

作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粉丝众多,或爱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的文,或爱他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

归隐田园,是本性使然,也是社会现实使然。

放飞心灵,追求闲适,这是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本性。

他也曾胸怀壮志过,但身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且有门阀制度的阻碍,他的梦注定破灭。

为了生存,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他才出仕为官,但仅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小官,壮志难成,只能苟合取容,降志辱身,虚与委蛇......

他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他已过“不惑之年”(41岁),迫于生计,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可此次为官,他仅上任八十余日,便解印挂职而归。理由很简单,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从此,他结束了曾经的努力和彷徨,“爱丘山”的夙愿最终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开始了他的耕读生活。

归园初期,他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株柳树,自称五柳先生。又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下庄稼、蔬菜、花草,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知识分子是社会上信仰最为虔诚的一群,即使政治逼迫他们放浪形骸,他们骨子里也不敢忘掉忧国,陶渊明“归去来兮”最后还是充满政治热情地留下了桃源情结。

魏晋的何晏(魏晋风流分为哪五代人)(6)

田园风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