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艺活动(东莞文艺名家绽放德艺双辉)

江山代有名家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在广东东莞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品德好、艺术成果佳、社会影响大的文艺名家音舞戏剧、书画摄影、文学及文艺理论等领域,均不乏东莞文艺名家的闪光身影各名家以其智慧、坚持和勤奋,极大丰富了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的活力形象这些文艺名家的精彩绽放,演绎为文化东莞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东莞文艺活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东莞文艺活动(东莞文艺名家绽放德艺双辉)

东莞文艺活动

江山代有名家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在广东东莞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品德好、艺术成果佳、社会影响大的文艺名家。音舞戏剧、书画摄影、文学及文艺理论等领域,均不乏东莞文艺名家的闪光身影。各名家以其智慧、坚持和勤奋,极大丰富了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的活力形象。这些文艺名家的精彩绽放,演绎为文化东莞的一道亮丽风景。

刘影:东莞舞蹈界的开荒者

刘影是东莞舞蹈界的开荒者之一,见证了东莞舞蹈一步步发展壮大,直至塔尖的形成;她曾数次填补东莞在全国文艺赛事奖项上的空白,创编了一大批极具本土特色的舞蹈精品;她是播种者、浇水者、施肥者,打造了一系列舞蹈赛事,发掘了一大批舞蹈人才。

在东莞各个艺术门类中,舞蹈绝对是绽放得最精彩、最耀眼的那一支。说起东莞的舞蹈,省里的专家以及周边城市的同行,无不竖起大拇指。早在10多年以前,广东舞蹈就形成了业界公认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广州、深圳、东莞,一直延续至今。

这里,不得不提到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市舞蹈协会主席刘影。作为东莞舞蹈界的开荒者之一,她见证了东莞舞蹈一步步发展壮大,从无到有,从专业舞蹈人员扩散到普通市民,直至塔尖的形成、巩固、提高。

来东莞20多年,刘影用一大批接地气的本土舞蹈精品,一个个参与度极广的群文舞蹈赛事,见证着自己的成长,舞动着东莞精彩。

刘影曾数次填补东莞在全国文艺赛事奖项上的空白,创编的广场舞《醒狮踩高桩》获第六届“群星奖大奖”;三人舞《生命的空间》获第八届“文华奖”创作三等奖;《南国雄狮攀高峰》获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创作“十佳作品”奖;《醒狮攀高峰》获中国首届“中国秧歌节”最佳表演团队,同年应文化部和意大利罗马音乐厅邀请,参加在罗马举办的“中国艺术节”等。在国家级、省级各大舞台上,刘影为东莞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奖项。可以说,这也是东莞舞蹈发展轨迹的一个生动缩影。

创编作品、策划赛事、整合资源、辅导基层、培养队伍,她不只是开荒者,也是播种者、浇水者、施肥者。平时,她经常应各镇街的需求下基层进行辅导,辅导的对象从4岁儿童到70岁的老人,从幼儿园、学校到工厂、社区、镇区机关、部队,人次达几十万人,“32个镇街全都跑遍了,有时候一天跑三四个地方,回来一般都是凌晨了。”

刘影曾辅导基层几百个舞蹈节目,其中大多数都在市级以上赛事中获奖。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刘影出品,必属精品”。在她的影响下,整个东莞的舞蹈人才慢慢聚拢到一起,并活跃在东莞各镇街、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且频频在省和全国的舞蹈比赛中斩获佳绩,“东莞的舞蹈有今天的成绩,是那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东莞市少儿艺术花会、青年舞蹈大赛、广场舞大赛、个人风采舞蹈大赛……这些全都是由刘影牵头打造出来的。如此多的舞蹈赛事,不仅为东莞的舞蹈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发掘了一大批舞蹈人才及作品,令整个东莞舞蹈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力推动了东莞舞蹈水平的发展。

谈及未来,刘影有一个心愿:将去年组建成立的东莞舞蹈团培养起来,然后把历年来东莞的一些精品节目在她们身上复排,找一线串联起来,做成一场富有本土特色的晚会,“可以跟旅游结合起来,这样人家来东莞,晚上就能够看这些节目,进而就了解了东莞的民俗风情、东莞的历史与发展变化。”

现如今,慢慢退居幕后的她,正在考虑选择接班人,为下一代人做铺垫。

叶向明:谁爱艺术,谁就会飞翔

作为文革后第一个考上广州美院的东莞人,叶向明深受十九世纪法国巴黎印象画派的影响,怀着对油画的热爱,他从富有成就的水彩之路转而进入“回到自我”的油画殿堂,开始从“具象到抽象”的创作转型,并发起从“抽象到抽象”新的艺术追求。

身处南中国的岭南画院,作为画院院长的叶向明深受十九世纪法国巴黎印象画派的影响。他今年的工作重心,同样是印象画派作品——“梦之旅系列”和“吉祥中国系列”的创作。其中“梦之旅系列”注重强调画家的心路历程,游走于现实以外的领域,有西方哲学的基础;“吉祥中国系列”则强调把专业学术跟民族情怀融合在一起,将思想、审美和大众期望进行大融合。

1982年,作为文革后第一个考上广州美院的东莞人,叶向明有发自内心对艺术的喜爱。早期的叶向明以水彩画见长,他的水彩画题材广泛,不但有人物、风景与静物,也偶尔涉猎了抽象的色彩与构图,为他后来的油画风格埋下伏笔前奏。

在1999年的“首届广东省水彩画展”上,他颇具创意的作品《悠悠岁月》获得了金奖,叶向明说,当时同期参赛的艺术家,有不少是他的同学,甚至还有他大学读书时教过他的教授。

这次获奖,对叶向明来说,是个莫大的鼓励,而他也将此视为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而正是基于对油画的热爱,1999年获奖之后,叶向明从富有成就的水彩之路转而进入“回到自我”的油画殿堂。

叶向明也开始了自己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型过程,接下来,他创作了一系列转型之作,如“音乐•女子系列”、“蓝调系列”、“梦之旅系列”、“吉祥中国系列”……大胆创新,富有艺术感染力,且多次参加过各种画展并获奖。

他的画,出自于印象派,却又有别于印象派以大自然作为绘画对象这个基点,与印象画派粗犷的用笔不同,他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的作品中,你既能够从叶向明作品绚丽的色彩中联想到十九世纪中后叶的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和梵高等一批艺术大师的调色板和画布,亦可从一种如精灵般飞扬的线条里寻找到中国远古时代像莫高窟壁画里的精美线描。

谈及当初转型初衷,叶向明说,身为一个思想开阔、想象力丰富、内心敏感的创作人,写实作品对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写实作品只是一个特定画面,不能将我的情感、思想高度浓缩,满足不了我内心的需求。”虽然前后作品差异甚大,但叶向明认为自己的创作核心不变,依然是“愿望 现实”。和一般传统艺术家不同,他在创作时注重氛围灵感,非常随心所欲,因而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水到渠成之作。

叶向明曾说过,“谁爱艺术,谁就会飞翔”,对于艺术的追求,让他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创作过程后,未来叶向明将发起从“抽象到抽象”的艺术追求。

叶海茵:幸福的歌声满城飞

叶海茵作为东莞本土音乐人,一直在广东流行乐坛不断努力:出专辑、举行歌友会、培训新人,活跃在台前幕后。更以乐之名,组织起一群音乐爱好者,在自娱自乐的同时,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用音乐和行动来温暖人心。

今年3月10日推出最新粤语单曲《爱,一生期待》,并拍摄了新歌MV。

叶海茵坦承,自己1991年参加歌唱比赛出道,是一名声乐培训老师,也担任过歌唱比赛的评委,比其他选手有更多经验,但身为前辈的她依然参加“城市之声”竞赛活动接受挑战,这是一个东莞与香港歌手同台竞赛的活动,参赛选手都是80后90后。“因为唱歌是不分年龄的,我希望能和年轻一辈比赛,吸收更多流行的元素,同时将我自己多年来的原创作品演绎给大家听。”

叶海茵1997年因演唱电视剧《飞越沧桑》和《法中情》的主题曲在广东乐坛奠定地位,先后发行了《像我这样爱》、《心疼我》、《两个人一起不容易》等三张专辑和多张EP。2005年她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做音乐培训,在音乐教学中相遇更多爱音乐的人,一起寻觅音乐的快乐。

叶海茵对音乐的热情,甚至到了自找麻烦的程度。2013年,叶海茵牵头组织近百名专业歌手、声乐老师、电视主持人等组成欣荣歌友会。“除了希望让爱唱歌的人以歌会友外,更希望能尽一份力回报社会。”歌友会除了组织歌唱精英参加各类演出外,更多精力放在公益活动上,麻涌镇探望脑瘤患儿,到市光荣院慰问烈士家属问候等。2014年9月,欣荣歌友会推出歌曲《这里•东莞》,这首由叶海茵领唱作曲、多位欣荣歌友会合作演绎的歌曲,唱出了对这座生长、生活的城市最深情的祝福。

陈映荷:粤曲唱出“莞邑新歌”

因爱好而自学成才的陈映荷,不爱花旦爱小生,被誉为东莞三大平喉王之一。爱唱粤曲的她也爱创作,创作了贴近时代的粤曲新作备受欢迎;爱唱粤曲的她更关心传承,将“粤剧进校园”带入万江,让更多的私伙局能走上舞台,更希望粤剧人才尽显所能,发扬粤剧文化。

被誉为东莞三大平喉王之一的陈映荷,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还会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已经很久没参加比赛了,我被荣幸地列入东莞文艺名家序列,心里有点没底。”6岁自学粤曲,9岁登台献艺,1990年便因一曲平喉独唱《雨夜忆芳容》一鸣惊人,多次代表东莞参加全省各类粤曲大赛并屡获大奖,2006年举办了个人粤曲演唱会,成为东莞粤剧界的中坚力量。

去年陈映荷调任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副主任,更多从事行政工作,但对舞台的热爱没有减退,一有机会还是会走到台上亮一嗓子。

“其实我们东莞有好多唱功好的粤剧人才”,她说,去年的“粤唱粤好——送戏到镇街”活动,请来多位省级粤剧名伶,与东莞本土唱家同台献艺,台下观众大多反映,“原来东莞也有唱得之人,比起名伶也不差”。观众的支持给了她很大的信心,也让在她心中酝酿多年的想法逐渐成型:“我东莞粤剧一直以来太低调,全市有300多个曲艺社,但大多是自娱自乐。我越来越感觉到东莞粤剧要大力宣传。其实东莞不缺唱得之人,也不缺好作品,真希望能办一台晚会,让东莞本土唱家唱原创作品,我相信东莞粤剧届是有料的。”

陈映荷不仅演唱粤曲,还不忘创作和培训后备人才。1998年陈映荷创作粤曲《广场之夜》,并在当年广东电视台举办的电视粤曲大赛中获铜奖。之后,目睹东莞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用粤曲讴歌现代生活的想法更是一发不可收,多年来,她先后创作了《万江行》、《松山湖礼赞》、《莞邑新歌》等一批颇富有时代气息的粤曲作品,并在省市多次获得创作奖。2012年,在东莞万江区文化服务中心的支持下,陈映荷推动辖区内的三所学校(幼儿园)成为全市第一批“粤剧进校园”示范学校,邀请名师授课,让孩子们了解粤剧曲艺之美。

现在负责全市的粤剧发展,陈映荷感到身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她说:“过去我只关心粤剧,现在看到很多其他的地方剧种、小戏小品以及音乐剧等,发现有一些好故事可以进行改编,准备将其改成小粤剧,让孩子或成人来排练,这样可以丰富粤剧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