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文两课时教学模式(拆出情趣 悟出道理)

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就是识字教学,要想有效克服这个难点,准确把握这个重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汉字的学习规律,发现和创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比如拆字法,运用得当就可以创造出高效的识字教学课堂。

小学语文古文两课时教学模式(拆出情趣 悟出道理)(1)


一、拆出情趣,让汉字有滋有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作为小学语文基础课程的识字教学,更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语文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识字教学是相当枯燥乏味的,需要反复地认读和机械地抄写。因此,识字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兴趣问题。拆字法运用得当,能让汉字变得有趣、变得有滋有味,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识字1•春天、春风、春雨》一课,是以“春天”为主题的一堂识字课,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导入部分首先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做一番巧妙的设计。有学生就从“春”字入手,把“春”字拆分成了三个字,一个“三”字、一个“人”字和一个“日”字,三个“人”加一个“日”字,这是一种什么意象呢?于是,结合这三个字的字义,就组成了一个字谜,让学生猜,“三个人,晒太阳。这是什么字呢?”学生经过联想和比画 ,很快就猜出来,异口同声答出“春”。这么简单的小技巧,就让“春”字变得有形象、有生命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春”字。非常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很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很自然地就把“人”“太阳”和“春天”联系了起来,不但能加深记忆,更能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

拆字也是一门学问,要想拆出趣味,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拆字也有其规律性,有时候机械地拆、生硬地拆,往往适得其反,非但起不到吸引学生的作用,反而会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二、拆出声音,让汉字有声有色

在汉字当中十之八九是形声字,形声字往往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意符,一是音符,意符表示意义,音符则表示读音。在形声字当中,有左右结构、有上下结构、有内外结构,教师在进行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加法”“减法”“换法”等方法,在认识一个字的基础上,通过读音,举一反三,可以认识更多的同音字。


形声字的学习离不开字音,掌握了音符的规律,识字就会变得轻松而快乐。比如:教学《识字7·青》一课时,为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识字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一个识字转盘,把“青”字放在中心位置,然后在周围分别填上“氵、日、虫、忄、讠”等偏旁部首,让学生转动转盘,进行识字。当指针指向某一个偏旁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组字,当“青”遇到了“三点水”,就变得干干净净;当“青”遇到了“太阳”,就变了大晴天;当“青”遇到了虫子,就变成了蜻蜓;当“青”遇到了“心”,就变得有感情;当“青”遇到了“说话”,就变成了请坐、请客……然后再读出来——“清”“晴”“蜻”“情”“请”。于是,这些字的共同特点就凸显了出来,那就是它们拥有同音的特征,不过只是声调不同而已。通过这种方式,就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同音字的变化规律。举一反三,通过“青”字,让学生认识了好几个同音字。

识字一是写,二是读,两者同样重要。只会写不会读,或者只会读不会写,都不可取。在运用拆字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发音进行拆解是一个简单高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拆出动感,让汉字惟妙惟肖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又是小学生的天性,以单一的形式进行教学,难以维持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成字规律,以游戏等形式让汉字和教学过程“动”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求知识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主动和愉快地学习。


在汉字当中,很多字是非常有动感的,深入挖掘和运用这种动感,是教师进行识字教学有效的手段。比如,在教学第三册《识字4》一课时,以“苗”字为基础,结合“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让每一个字“动”起来,效果很显著。首先,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扮演“苗”,让其他学生分别扮演口字旁、目字旁、金字旁、提手旁、犭字旁,然后开始做“找朋友”的游戏。当扮演“苗”字的同学找到犭字旁的时候,两个人就组成了一个“猫”字,然后根据字意,进行表演,模拟“猫”的形象,看谁表演得更形象逼真。以此类推,让学生在游戏中很快乐地就学会了很多字,并且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禾苗秧苗小苗苗,苗的朋友真不少。伸手提笔把字描,睁大眼睛向前瞄,看见门口有只猫,张大嘴巴喵喵叫。猫说船上有铁锚,只能停船不会叫。”最后,以一首儿歌结束教学,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抽象的文字符号“动”起来,把课堂变成一个学习的乐园,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拆出意理,让汉字有根有据

汉字充满了智慧,每一个汉字都不是凭空而来的。简简单单的一个汉字,往往是音、形和意的有机组合,有着其内在的联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找到这种汉字内在的机理,让每一个汉字都有根有据。抓住了这个规律,生字就不再是笔画的堆积、枯燥的记忆,而成了一个个源远流长的故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和一个个简练而精辟的道理。


刚刚进入二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识字1》,就是一堂以“秋天”为主题的识字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文中就有一句是“秋收忙”,并且这个“收”字也是本课需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关于秋天,对很多学生来说有相似的生活经验。比如,在农村的同学,参加或者看到过家长们的秋收劳动,或者是在秋季参加过采摘类的活动,可以说秋收能引发学生很多的联想。由此,可以从这个“收”字入手,在拆解“收”字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秋天和秋收的理解。这个“收”字的“反文旁”是由“攴 ”字演变而来的,再来拆分这个“攴 ”字就会发现一个手形的“又”字,而上面的竖横又多么像是一件工具,一个人手里拿着工具在劳动,这就是“收”。由一个“收”字,让一堂识字课变得主题鲜明和生动有趣了。


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指导学生按照字理识字,把一个个由简单笔画构成的汉字变成有根有据的意义和道理。这些看上去四平八稳的方块字就会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过目不忘,学而不厌。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认字识字,其乐无穷。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掌握汉字的认知规律,把一个个汉字拆出盎然的趣味、拆出生动的形象、拆出内涵和道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识字教学就不再难教难学。

作者:王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