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文脉图高清版(影像人文惠州底蕴深)

来源:今日惠州网

惠州市文脉图高清版(影像人文惠州底蕴深)(1)

惠州特色文化地标合江楼。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惠州市文脉图高清版(影像人文惠州底蕴深)(2)

东坡居士像。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州市文脉图高清版(影像人文惠州底蕴深)(3)

天然中草药宝库罗浮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惠州市文脉图高清版(影像人文惠州底蕴深)(4)

国家级非遗项目惠东渔歌表演。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惠州市文脉图高清版(影像人文惠州底蕴深)(5)

位于市区的古城墙述说历史故事。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州市文脉图高清版(影像人文惠州底蕴深)(6)

横河花园大鼓敲出浓浓年味。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惠州市文脉图高清版(影像人文惠州底蕴深)(7)

有“中国古村落”之称的惠东范和村。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海山浮动而出没,仙圣飞腾而往来。”旷世文豪苏东坡寓惠时写下的《白鹤峰新居上梁文》,形象地描绘山水秀邃、人文厚重的惠州古城,让“鹅城”一名扬名天下。

别名“鹅城”的惠州,古称循州、祯州,今年恰逢惠州得名千年。作为一座有着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素有“岭南名郡”之誉。追溯缚娄古国,先人在惠州耕耘繁衍,播下原始文明的薪火;自两晋以来,惠州更是人文气息浓厚绵延、文化教育长盛不衰,东晋葛洪在罗浮山行医炼丹、建庵著述,及至北宋苏东坡寓惠两年七个月,留下诗文无数,自此让“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亦以“岭东雄郡”标名。历史上惠州辖东江流域十余州县,“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壮广南之辅扆,大海横陈,群山拥后”,地理位置险要,是岭南的东大门,亦是重要的军事国防要地。

5000年的文明演进与发展,在惠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址环境、“一街挑两城”的古城格局、古韵犹存的历史文化街区、散落在各县区星罗棋布的古镇和古村,以及保存完好且密集的文物古迹1000余处,充分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与轨迹。

惠州的历史进程还演绎着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自秦汉以来,惠州即已成为中原朝廷辖制岭南的重要据点;隋唐开始,惠州进一步发展成为东江流域特别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成为中原客家人南迁的重要落脚点和中转站;清朝末年,中国开埠以后,惠州成为向海外输出华工的重要基地。一千多年来,惠州一直保持着货畅其流,人竞交集的发展形势。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孕育了惠州古代发达的工商业态,也成就了今天惠州多元交融、包容四海的文化形态。

在语言方面,本土方言、粤语、闽南语、客家方言、“军声”惠州兼而有之且运用广泛;在建筑方面,惠州也是客家围屋、广州骑楼、潮汕庙宇杂陈,其中特别是客家围屋,最集中地体现了不同地域文化交融后人们居住形态的变化情况,被誉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在宗教信仰方面,惠州既有中原正统的佛教、道教,也有本土的多神崇拜等丰富的教派类别;在民间风俗方面,惠州的婚丧嫁娶、生辰寿诞、民间节庆、娱乐杂耍、饮食习惯、社会关系等等,具有极不相关联的多样性;此外,惠州还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肇始之地,集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罗浮山,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有1240余种中草药,是举世公认的天然中草药宝库,东晋隐士葛洪在此炼丹制药,行医治病,形成了大量著述,现存《肘后备急方》和《抱朴子》内外篇两部,对现代中医药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是惠州深受中原主流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乃至海外西洋文化滋养的结果,更是惠州富有包容多元文化的宽广胸襟的历史佐证。

目前,惠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22个,市级非遗项目74个,县(区)级非遗项目142个,又为岭南活色生香的民俗文化留下绚烂的一抹亮色。

“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惠州西湖丰湖书院的对联,在今天依然是惠州历史文化的绝妙写照。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