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红古区有山吗(错过命名的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马门溪龙)

陇文化研究会

作者:车安宁 甘肃省政府原参事1947年在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出土的马门溪龙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大型恐龙化石之一,距今约1.6亿年。这是化石记录中脖子最长的恐龙,个体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后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先生将其定名为合川马门溪龙。

此属动物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食植,体型独特,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其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

兰州红古区有山吗(错过命名的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马门溪龙)(1)

牧羊人发现龙骨:红古马门溪龙因发现于海石湾,因此也称海石湾恐龙化石,其发现纯属偶然。早在该化石公布于世之前,当地的牧羊人就知道北山的几条红土冲沟中的岩壁上裸露着一些巨大的“龙骨”。老百姓所称之龙骨,其实是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传统中医是作为中药材使用的。中医认为,龙骨味甘涩,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的功效。

兰州红古区有山吗(错过命名的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马门溪龙)(2)

挖石油挖出恐龙化石:1947年石油勘探技术人员在此发现恐龙化石后,这批标本由杨钟键教授亲自研究,并于1948年发表于“甘肃享堂脊椎动物化石简报”,文中提到“甘青一带之中生代地层中,迄今尚无爬行动物化石之发现……故海石湾一区,无疑的为一丰富之爬行动物化石产地……总之。此乃十年以来,脊椎动物化石最重要之发现。”报告公布后,立刻引起了当时的古生物和地质学界的关注,此后的1948年,1955年,1956年又有相关人员来海石湾进行了3次大规模挖掘,出土了大批恐龙化石,其中以蜥脚类恐龙最为丰富,以当时发现的材料,至少代表3个个体(3具不完整的骨架,马家户沟出土2具,上盐沟出土1具),此外还发现了少量剑龙骨脊板化石和一具小型兽形类恐龙骨架。1962年,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教师谷祖纲又在海石湾采集到了4枚罕见的恐龙足印化石。

兰州红古区有山吗(错过命名的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马门溪龙)(3)

甘肃龙与四川龙是同一动物群:海石湾出土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经过研究,是属于晚侏罗纪早期的马门溪龙动物群。记有:合川马门溪龙(新种,与四川的标本一同命名),孙氏苗氏鳄(新种),剑龙和禽龙(均因材料太少,未鉴定到种)等。中国的晚侏罗世蜥脚类恐龙化石地理分布最广,遍及整个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省区,尤其以西南和西北最为丰富,但属种较为单调,以高头,具勺形齿的长颈椎型的马门溪龙属为代表,故又称为马门溪龙动物群。

兰州红古区有山吗(错过命名的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马门溪龙)(4)

兰州出土的化石运到成都保存:1964年秋,中国恐龙考古泰斗杨钟健决定将四川合川出土的恐龙化石标本与甘肃永登的蜥脚类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并装架复原,并以前者为主,装架的恐龙就被正式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正型标本,运回成都地质学院保存。

兰州红古区有山吗(错过命名的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马门溪龙)(5)

马鸣溪龙的发现:马鸣溪是四川宜宾市柏溪地名。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筑公路的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发现了许多化石。后经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定名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因杨教授的口音,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从此马门溪龙便出现在各种文献上。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地上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叫做“建设马门溪龙”。

兰州红古区有山吗(错过命名的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马门溪龙)(6)

兰州市红古龙命名的遗憾:作为“中国恐龙的骄傲”的合川马门溪龙,被誉为亚洲第一龙。她虽然以出土地之一的马鸣溪命名,但她的标本之一就是海石湾标本,较之原标本正型的出土时间,早了整整十年!兰州海石湾出土的恐龙过去一直因为多种原因没有正式命名,1972年才被正式定名为合川马门溪龙副型标本,一直珍藏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至此,本是最早发现的海石湾恐龙不仅大名被四川马鸣溪所抢,连二级命名也被归于合川。这真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可见权威人士也有失误的时候。

兰州红古区有山吗(错过命名的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马门溪龙)(7)

2000年,兰州市红古区在华龙广场上建起马门溪龙城雕,这座雕塑按照陈列在北京中国古动物馆装架复原的海石湾马门溪龙的化石骨架,按1:1的比例,由15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雕塑长20米、高12米,现已成为红古区的标志性城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