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背后的知识(千字文趣谈十)

夫唱妇随家和睦 兄良弟悌生连枝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译:

礼乐享受分贵贱,礼仪识别明尊卑。

上下和睦家氛围,夫唱妇随暖人心。

外听师长受教诲,内奉父母知贤良。

伯叔姑姑是长辈,侍奉长辈如亲生。

兄良弟悌相亲爱,同气连枝紧相连。

千字文背后的知识(千字文趣谈十)(1)

趣谈:本章开始介绍如何做个贤良人,先学会从礼乐、礼仪中去识别贤良与否。周公、孔子一辈子努力所做的就是这一块。现代人很不待见,人是群居性的物种,那么必须制定共识;既然需要有共识存在,就不会缺少管理之人;既然有管理,这种礼乐、礼仪之情况永远存在。小编只想说:能够识别人心之学问难道不是最好的?想学别家道学、佛学、哪怕是中医,礼乐、礼仪就是基础课程。多数学到之人还不愿意讲,自己在受用。“乐殊贵贱,礼别尊卑。”《论语·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看到周天子之天下,诸侯鲁国大夫季氏,是“三桓”之一,用“八佾”礼乐在祭祖,拍案而起。按照礼制,季氏大夫可享用“四佾”之礼乐;鲁国国君可享用“六佾”之礼乐;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佾”之礼乐;一般的士人可享用“二佾”之礼乐。礼乐皆是出于心中诚意之延伸,心中无有诚意,礼乐便失去了意义。如果真有冥冥中的神灵存在,那么,超过礼制,神灵也是不敢前来歆享的,祭祀,便失去了意义。何况,活人祭祀的目的,是为了种族间的和谐。由此可见,礼乐不但能识别俗世认定的贵贱、尊卑;还能识别人心中的贵贱、尊卑。

千字文背后的知识(千字文趣谈十)(2)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什么叫“和”?《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天下的根本,我们的名字都是“中原”、“中国”;“和”者是天下通达的大道。上层通达,下层百姓便“睦”,即相互亲近。就夫妇来讲,就夫唱妇随;后人变成“夫倡妇随”。“唱”者用嘴说的引导;“倡”者娱乐也。大家弄不清楚,干脆混为一谈,成了通假词。夫唱妇随只是告知,家庭凡事步调一致,不让家庭方方面面有空隙让他人钻的机会。

千字文背后的知识(千字文趣谈十)(3)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这句话是前面的深化,是教育的根本。每一个人都是在终身受教育,过去,男子在外面挣钱养家,时时事事要接受师傅、长辈的训导;把这种训导的感悟带回家,教育自己的孩子。“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父亲对训导没有感悟,只有抵触或者反感,是不会对孩子有所教育的,这块主要对男孩子的教育。“母仪”指什么?为人母者所有的必备条件,包括:操持家务、四季寒暖的衣被之备,孩子的抚养,公婆的侍奉等等,这些是对女子说的。其目的:学习必备的技能,顺利地成长。宁可学而不用,但至少已经知道管理了。

千字文背后的知识(千字文趣谈十)(4)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这块还是亲情教育:伯、叔是对夫家说的,是丈夫的兄弟类别;姑是丈夫的姐妹。为人妻者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丈夫的兄弟姐妹,都要以长辈之礼对待,没有分别;对他们的孩子同样像亲生孩子一样对待,这是对为人妻者说的,保证后方的安宁与祥和。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以后这块恐怕没人会讲了。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宋朝的法昭禅师说的一首偈最是贴切不过,拿来作为总结: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庚子年十一月二十八

千字文背后的知识(千字文趣谈十)(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