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国为什么换了几个皇帝(话说元帝国六代十一帝)

元帝国,1271到1368,立国九十余年,从元世祖忽必烈,到元惠宗拖浑铁木尔,传承了六代人,十一位皇帝:

第一代:元世祖忽必烈;

第二代,太子真金;

第三代,甘麻剌,答剌麻八剌,元成宗铁木尔;

第四代,泰定帝也孙铁木尔,元武宗海山,元仁宗;

第五代,天顺帝,仁宗子元英宗,武宗子元明宗和世剌,元文宗图铁木尔;

第六代,元惠宗拖浑铁木尔,元宁宗懿璘质班。

蒙古帝国建立于1206年,忽必烈,1215到1294,活了八十岁。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有十一子,其中,第四子忽必烈,1259年,大汗蒙哥去世,其弟忽必烈、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忽必烈于1260年继汗位,1264年,生擒阿里不哥。

忽必烈即汗位,并未通过各系参加选举的传统的忽里勒台大会,而是自说自话,因此,诸王不服,蒙古帝国分裂,忽必烈只能统治东部,而西边的四大汗国,则纷纷独立,1271年,忽必烈在其统治的东部,建立元帝国。

忽必烈在位期间,1279年,元灭南宋。

元帝国为什么换了几个皇帝(话说元帝国六代十一帝)(1)

元帝国

窝阔台系、察合台系诸王,趁拖雷系内讧,以窝阔台之孙海都为首,起兵抗元,双方在西北长期交战,互有胜负。

忽必烈在位三十五年,去世后,庙号世祖。

忽必烈十一子,其中,次子真金立为太子,此时太子已经去世。太子真金有三子,甘麻剌,达剌麻八剌,铁木尔,形成三系皇帝——

其中,长子甘麻剌一系,其子泰定帝,其孙天顺帝;次子达剌麻八剌一系,元帝国大部分皇帝,皆其子孙;三子元成宗一系,儿子皆在他之前去世,他孤独一枝。

铁木尔继位,是为元成宗。

元成宗,1265到1307,活了四十三岁,1204年继位,在位十三年。

即位前,一直率军镇守漠北和林,即位后,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减免江南部分赋税。并推行限制诸王势力、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缓和。

在位期间,继续与西北各汗国交战,其侄海山,奉命统兵漠北,同西北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和察合台汗国君主笃哇作战,屡立战功,1301年,海都被海山击败,去世,年六十八岁,西北各汗国势力大减。

元帝国为什么换了几个皇帝(话说元帝国六代十一帝)(2)

元成宗

1307年,元成宗去世,其二哥答剌麻八剌的两个儿子,海山,艾育黎拔力八达,先后继位,是为元武宗、元仁宗。

元成宗去世时,其四子均已去世,于是,艾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生擒元成宗皇后,宣称在外拥有重兵的海山继位,海山在上都即位,是为元武宗。

元武宗到大都后,与其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元武宗在位四年,1309年,窝阔台汗察八儿降元,其国被察合台汗国吞并,西北战事彻底结束。

1311年,因酗酒过度,元武宗去世,年三十岁,其弟艾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

元仁宗是一位汉化儒家皇帝,自幼熟读儒家书籍,从十几岁起,就师从著名儒士李孟,儒家的伦理和政治观念对他有很强的影响。他在登基称帝之前,先后在身边任用的有王约、赵孟、张养浩等汉儒和很多艺术家、翻译家、散曲作家。

元仁宗不仅能够熟练读、写汉文,还能鉴赏中国书法与绘画。

儒家皇帝元仁宗继位后,下诏,将《贞观政要》、《帝范》、《资治通鉴》和儒家经典《尚书》、《大学衍义》等书,翻译成蒙古文,并刊行天下,令蒙古人、色目人诵习。 此外,在元仁宗支持下刊行天下的汉文著作还有:儒家经典《孝经》、《列女传》、《春秋纂例》、《辨疑》、《微旨》以及官修农书《农桑辑要》。

1312年,元仁宗将其儒学老师王约,拜为集贤大学士,次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以朱熹集注的《四书》、即《四书章句集注》,为所有科举考试者的指定用书,并以朱熹和其他宋儒注释的《五经》,为汉人科举考试者增试科目的指定用书,想要中举的读书人,必须熟读,不得另外解释。后来的明清,沿用此法。

元仁宗此举非同小可,最终确定了程朱理学在今后六百年的国家正统学说地位。

天下读书的士人,至此再次获得以科举方式晋身做官的途径,促进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缓和了社会矛盾。

元帝国为什么换了几个皇帝(话说元帝国六代十一帝)(3)

元仁宗

从元仁宗1315年开科取士,到1368年元惠宗逃离大都为止,科举每三年一次,一共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元仁宗“以格例条画有关于风纪者,类集成书,”,编修成一部专门的监察法规《风宪宏纲》。后来元惠宗在位期间,在增订《风宪宏纲》的基础上,将有关御史台典章制度汇编为《宪台通纪》。

元仁宗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

又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汗也先不哈。

元仁宗继位后,将元武宗长子和世剌,徙居云南,立自己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打破了叔侄相传的誓约,导致了后来长达二十年的政治混乱及宫廷斗争。

1320年,元仁宗去世,年三十六岁,其正值壮年,去世与好酒伤身有关。

其子硕德八剌继位,是为元英宗,这又是一位有为的皇帝,儒家皇帝。

元英宗,1302到1323,活了二十一岁,在位三年多。

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但是前期,权力受到祖母答己和权臣铁木迭儿的很大限制。

继位后,元英宗任命拜住为左丞相,以遏制答己和铁木迭儿的权力威胁。

1322年,右丞相铁木迭儿,以及答己,先后去世,元英宗得以亲政。

元英宗任命拜住为右丞相,在右丞相拜住、中书省平章政事张珪等人的协助下,元英宗进行改革,实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等等,史称“至治改革”。

1323年,元英宗颁布了法律典籍《大元通制》,一共有二千五百三十九条,其中断例七百一十七、条格千一百五十一、诏赦九十四、令类五百七十七。

元英宗曾经想废除高丽王国,罢征东行省,改为三韩行省,完全和内地其它省相同,“制式如他省,诏下中书杂议”,其实这样做,在当时易如反掌,但是,儒家学说的弊病,此时发作,其父亲的老师、集贤大学士王约说:“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

最终高丽国祚得以存续,高丽人知道后,为王约画像,带回高丽,为之立生祠,并说:“不绝国祀者,王公也。”

元英宗新政,使得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传统保守贵族的利益,并且,英宗下令清除朝中铁木迭儿的势力,随着清理的扩大化,引起铤而走险的强烈反抗,1323年,铁木迭儿之子铁失,趁元英宗从上都避暑结束南返大都途中,在上都以南的南坡,率人突袭,刺杀了元英宗及右丞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政变的幕后黑手,是晋王也孙铁木尔,他是太子真金长子甘麻剌之子,是元英宗的堂叔父,是守旧势力的总后台。

晋王率军,一直镇守漠北,政变成功后,他立即在漠北即位,是为泰定帝。

泰定帝继位后,将参与谋杀元英宗的所有人等,均予以处决,以杀人灭口。

泰定帝,1293到1328,活了三十六岁,在位五年。

泰定帝不会说汉语,在位期间,下令严禁汉人私藏以及携带武器,不过,他也用半文半白的诏书,下令保护位于陕北的轩辕庙黄帝陵。

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去世,其子阿速吉八在上都继位,是为天顺帝,而元武宗之子图铁木尔在大都继位,由知枢密院事彦铁木尔等人拥立,是为元文宗。

大都方面和上都方面激烈交战,元文宗获胜,天顺帝不知下落。

1329年,元武宗长子和世剌,在漠北即位,是为元明宗,他来到大都,被权臣彦铁木尔毒杀。

元文宗,1304到1332,活了二十八岁,在位四年。

元文宗又是一位儒家皇帝,在位期间,大兴文治,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以及校勘,又下令编纂《经世大典》,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

元文宗成长于金陵,颇具汉文化修养,喜爱吟诗作画。《宋元诗会》记载:文宗怡情词翰,雅喜登临。居金陵潜邸时,常屏从官,独造锺山冶亭,吟赏竟日,喜欢作诗,又精于书画,《元史》记载,文宗的书法受赵孟影响而宗晋人,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旨。文宗曾命近臣房大年画《京都万岁山图》,房大年以为自己火候未到而请辞。文宗于是索纸运笔,先作一稿,大年惊服,谓格法周匝停匀,虽积学专工,莫能及也。文宗的书画作品在今日极为罕见,仅有《相马图》一幅。

不过,元文宗在位期间,权臣彦铁木尔自恃有功,弄权朝廷,元朝朝政更加腐败,国势更加衰落,国内多次爆发民变,大动乱正在酝酿之中。

彦铁木尔将泰定帝的所有后妃,以皇后八不罕为首,全部收为妻妾。

彦铁木尔是钦察人。在朝中,彦铁木尔、撒敦、答里兄弟,还有彦铁木尔的儿子唐其势、塔剌海,先后弄权,祸乱朝廷。

1332年,元文宗去世,其夫妇对于兄、嫂元明宗夫妇的去世,抱有恐惧,因此,其皇后卜答失里,不立他们俩自己的儿子彦帖古思,而是扶立元明宗七岁的儿子懿璘质班为元宁宗,元宁宗在位未久,身亡,卜答失里又将被流放于广西的元明宗十三岁的儿子拖浑铁木尔召回,立为皇帝,是为元惠宗。

权臣、左丞相彦铁木尔一直反对皇后卜答失里的昏招,但是,就在此时,彦铁木尔去世,拖浑铁木尔,遂得以顺利即位

元惠宗拖浑铁木尔,为元帝国末代皇帝,1320到1370,活了五十岁,在位三十七年。

元帝国为什么换了几个皇帝(话说元帝国六代十一帝)(4)

元惠宗

其母迈来迪,是西域葛逻禄人,他十岁时,其叔父元文宗即位,元明宗皇后八不沙被杀,他被流放到高丽,后又改为流放湖广行省靖江(今广西桂林)。

1333年六月,元惠宗登基后不久,任命蔑儿乞人伯彦为太师、中书右丞相。

1335年六月,彦铁木尔之子唐其势阴谋推翻元惠宗,右丞相伯彦粉碎唐其势叛乱,之后,伯彦的势力大增,把持朝政。

伯彦甚至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采取排挤汉人的政策,如禁止汉人参政、取消科举、不许汉人学蒙古语、甚至要杀尽汉人五姓等,急剧激化了民族矛盾,也使得元惠宗不满。

1340年二月,在伯颜之侄拖拖的帮助下,元惠宗罢免并流放伯彦,而伯彦的一系列排汉政策也全部被废除,恢复科举取士,拖拖是汉化大臣,后来主持编写了《宋史》。

六月,元惠宗废黜元文宗之子彦帖古思的太子地位,并将之流放。七月,彦帖古思在放逐途中被杀,元惠宗又杀卜答失里皇后,从而消除了夺权隐患,完全控制了政局。

1340年到1344年,拖拖为相期间,以及1344年到1349年,元惠宗亲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革新政治,缓和社会矛盾,史称“至正新政”。

1344年五月,拖拖因病辞职,元惠宗亲政,1346年,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

至正新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

蒙元气数已尽,元惠宗后期,灾害频发,尤以中书省腹里和河南行省最为严重,黄河决口、饥荒频仍、瘟疫爆发,人民流离失所,大量死亡,就连大都也受到影响,当时客居大都的高丽人李谷写道:“饥民云集京师,都城内外,呼号丐乞,僵仆不起者相枕藉”。

元惠宗命官府加以赈济,并颁诏罪己,1349年,又重新起用拖拖为中书右丞相,希冀挽回元的颓势,但是,天欲灭元,非人力所能挽回也。

由天灾引发的后遗症困扰元廷,首先是由河患引发的严重财政危机,漕运、盐税锐减,朝廷财政收入下跌,国库渐虚;其次是河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1350年,国内发生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加上为了治水,加重了徭役,更令民众无法忍受。

1351年四月,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任总治河防使,征发民工十五万,军士二万,兴役治理黄河。

当时,朝廷腐败,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国势日趋疲弱,加之连年灾荒,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的号令下,揭竿而起,他们头裹红巾,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帜,向蒙古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对蒙元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致使其在中原的统治土崩瓦解。

拖拖二次拜相,试图力挽狂澜,但他采取变钞和起用贾鲁治河两大政策,却为元掘好了坟墓,滥发纸钞,引起通货膨胀,时人讥讽说:“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汉人苦蒙古人久矣,趁此苦役之,正好鼓动人心而起事,五月,杜遵道、韩山童、刘福通,率领当地白莲教教民和修治黄河的民工,在颖州刘营柳沟村(今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县城区颍河南岸刘兴集)刘福通庄园白鹿庄起事,以红巾为标志。

八月,邳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邳县)人芝麻李、赵君用、毛贵、彭大等人起事,攻占徐州城。这是红巾军攻克的首个重镇。

同月,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起事,开创西路红巾军,其部下倪文俊,麾下收了后起之秀陈友谅。

拖拖出朝,率军镇压,御史大夫哈麻,康里人,他是奸臣,进谗言诬陷拖拖、也先铁木尔兄弟俩,元惠宗听信了哈麻等人的话,下令削拖拖兵权,安置淮安路。拖拖深受忠君思想影响,接诏后便交出兵权,他所统率的“大军百万,一时四散” ,红巾军势力大振,元官军崩溃,此后,元惠宗只能依靠在外的行省军阀地主武装。拖拖全家被流放,最终在流放云南的途中被哈麻矫旨杀害。

自拖拖被逐杀以后,元惠宗彻底堕落,他受哈麻蛊惑,声色犬马,沉溺藏密,修炼所谓“男女双修之术”。

后来又有宦官朴不哈作乱,元惠宗与太子艾由识理达腊,互相对立,斗得不亦乐乎,因此元惠宗无法有效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将领,各行其是,不听朝廷统一指挥,这一切给朱元璋提供了大好时机。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明帝国,统一中国南方,之后,下令北伐,徐达率军逼近大都,初秋,元惠宗半夜开大都的健德门北奔,率太子艾由识理答腊、后妃、臣僚等逃离大都,徐达率明军从大都的齐化门攻城而入,元帝国正式退出中原,回到蒙古草原,改为北元帝国。

元惠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1369年,明军逼近上都,元惠宗又逃离上都,到达应昌,明将常遇春率军攻克上都。

元惠宗在上都和应昌,曾两次组织兵力试图收复大都,但都被明军击败。1370年,元惠宗在应昌去世,年五十一岁。

皇太子艾由识理答腊,在应昌继承了皇位,是为元昭宗,并于1371年改元宣光。明将李文忠攻克应昌,元昭宗逃往和林(今外蒙古),继续对抗明帝国。

元帝国为什么换了几个皇帝(话说元帝国六代十一帝)(5)

元人北逃

元帝国时期,宗教宽容,国内很多宗教并存,包括天主教。教皇若望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在位期间,在中国有汗八里总教区,设有法国裔总主教。1336年,元惠宗派遣留住在中国的法国人安德烈等十五人回访欧洲,并致书教皇,教皇于1338年,派以马黎诺里为首的数十人使团来到中国,于1342年七月,抵达元上都,元惠宗在上都慈仁殿,会见了来使。马黎诺里向元惠宗进呈教皇信件和一匹法国高头大马,这匹马实在太过高大,引起朝中惊叹,周朗曾奉旨作过《佛郎国献马图》。

元惠宗四位皇后,七位妃嫔,

共有六子:

元昭宗艾由识理达腊,1353年被立为皇太子,1370年即位称帝,为北元皇帝,生母是奇皇后,高丽人;

天元帝脱古思铁木儿,1378年即位称帝,为北元皇帝;

真金,夭折;

雪山,1364年,孛罗铁木尔率兵入京,赶走皇太子艾由识理达腊,试图拥立雪山为皇太子,1365年,孛罗铁木尔被刺身亡,艾由识理达腊与扩廓铁木尔(王保保)率兵入京,幼子雪山,由其母家取归;

失秃儿太子,1351年奉命前往高丽镇守,并娶高丽女为妃;

峦峦太子,1353年,奉命前往高丽镇守,并娶高丽女为妃。

元帝国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北元帝国继续,而明帝国,则对北元进行了持续的打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