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提升土地价值(提升经济密度善待土地)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秦川

9月19日上午,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据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介绍,十年来,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庄少勤还表示,2012年至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

科学规划提升土地价值(提升经济密度善待土地)(1)

光谷未来科技城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是何意思?简单说,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生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用的建设用地面积。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意味着土地的经济密度提升,也就是说土地的含金量更高了。

2012年至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此前,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曾联合印发《关于落实“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的指导意见》要求,“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平均到每年,也就是4%。而2012年至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平均到每年则是4.85%,实在可观。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能生金”。这话都没错。但是,如何产更多的谷子,生更多的金子,值得剖析,说到底得讲究集约。如果10亩地带来的产值不如人家1亩地带来的产值高,就称不上集约。相反,经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那么这样的土地更有含金量,这样的产值更值得激赏。

此前,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进行通报,在建设用地场均GDP方面,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排在全国前列,稍加一想,便觉正常。这些地方,经济发达,对土地的利用率较高。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比“十三五”期末下降15—20%,万元GDP 用水量较“十三五”期末下降15%以上。这意味着上海继续提升土地高质量利用水平。

各地土地资源不一样,发展禀赋不一样,具体的规划也不一样。但在提升国土经济密度等方面,都要有所作为,主动加压。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需要。

早在2013年,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诚然,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必须奋斗的目标。

多年前,有专家忧心忡忡地称,“中小学教材一说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我看早就该改成‘地大物不博’。”其理由是,我国资源非常紧缺,总量并不丰富,人均资源拥有量就更少得可怜。要从娃娃抓起,灌输一种资源匮乏的紧迫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珍惜资源,节约利用的理念。如何理解地大物博、人口多底子薄,言人人殊。但不能达成的共识是,我们确实应推进绿色发展,应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应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应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等。

说到耕地保护,不能不提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这是基本国情;耕地是稀缺资源,这是基本常识。保障14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堪称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除了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更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多打粮,打好粮。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与农耕时代相比,我们对土地的认识更科学,也更全面。善待土地,土地以丰饶回馈。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就能实现更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集中精力写好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服务和支撑。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