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鱼疥疮病(鱼病知识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介绍)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hannel catfish virus disease,CCVD)是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的疾病,主要特点是:传染速度快、发病急、死亡率高,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爆发给其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要要对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有一定了解。

一、病原简介

病原是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CCV在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的待定亚科,是鮰疱疹病毒I型(Ictalurid herpervirus I)代表种。

斑点叉尾鮰鱼疥疮病(鱼病知识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介绍)(1)

(CCV粒子负染电镜,李远国 ,2016)

CC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有囊膜,完整病毒粒子直径为175 nm~200nm;核衣壳为二十面体,有162个子粒,直径90nm~105nm。CCV不耐热,对脂溶剂敏感。研究发现,病毒感染鱼体后,病毒含量最高的器官是后肾,其后依次为皮肤、鳃、脾和肠道。CCV在干燥条件下存活不超过48小时, 在池塘水中可存活较长时间。

二、流行情况

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和其他鮰的鱼苗和幼鱼,感染刚孵化鱼苗死亡率可达100%,8月龄鮰则很少感染该病毒。CCV暴发流行与水温有密切联系,流行水温为25℃~30℃,在27℃死亡率最高,低于18℃时死亡率明显下降甚至停止。

CCV的传播方式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其中垂直传播为CCV主要的传播方式。

三、临床症状

感染CCV后病鱼可表现为临床症状和隐性带毒不同类型。

斑点叉尾鮰鱼疥疮病(鱼病知识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介绍)(2)

斑点叉尾鮰鱼疥疮病(鱼病知识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介绍)(3)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友提供)

病鱼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嗜睡、打旋或水中垂直悬挂,最后沉入水底死亡。观察病鱼体表可发现鳍基部、腹部和尾柄处充血、出血,腹部膨大,双眼突出,表皮发黑,鳃苍白,肛门红肿外突。解剖可见胃扩张,肌肉出血,消化道内无食物,肠道内有淡黄色黏液,腹腔内有黄色或淡红色液体;心、肾、肝、脾点状出血,脾脏通常肿大变黑,后肾严重损伤。隐性带毒者一般无临床症状。

四、病理变化

主要是肾小管和肾间组织的广泛性坏死。

五、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然后对可疑样品进行ELISA或PCR鉴定。

六、防治方法

加强综合预防措施,用浓度为20~50×10-6有效氯消毒,在加水时严禁带入野杂鱼。

加强疫病监测,掌握流行病学情况。

通过培育或引进抗病品种、注射疫苗,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饲养管理,夏季要通过降低养殖密度,减少环境胁迫。

一旦发现患病鱼或疑似患病鱼必须销毁,并对养鱼设施进行彻底消毒。

根据水域和流域的自然隔离情况实施划区管理。

参考资料: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J].中国水产,2011(01):63-64.

刘伟.斑点叉尾鮰病毒病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3(12):5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