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武术的结合之作(舞蹈与武术的相遇)

武术和舞蹈的界限,似乎本来就没有那么明晰。看电影《卧虎藏龙》或《夜宴》,男女对打的场面就像双人舞一样优美。武术也常常给舞蹈带来创作的灵感,甚至成为舞者日常训练中的重要一环,塑造着舞者的肢体和表达方式。

舞蹈与武术的结合之作(舞蹈与武术的相遇)(1)

武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将武术融入现代舞,是传统和现代、西方和中国在舞台上的相遇,是中国舞者创造中国舞蹈语汇、传递中国哲学的一次探索。

在云门舞集的《松烟》《水月》等不少作品中,都能找到武术的影子。在云门舞集,舞者们多年修习内家拳与太极导引,日复一日的修炼让舞者得以在舞台上更好地诠释中国式的舞蹈语言,在世界舞台上树立起独树一帜的东方风格。

同样来自台湾的优人神鼓,作品中也随处可见舞蹈与武术的结合。在《勇者之剑》中,表演者们将击鼓、武术、舞蹈融为一体,鼓在动、锣在动、表演者的身体在动,却让观众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1988年创办以来,优人神鼓的团员们就远离都市,驻扎在木栅老泉的山林中,每日打拳、静坐、击鼓,将自己生命的修炼与生活美学的实践融为一体。他们既充满东方韵味,又具备当代美学的作品,打动了全世界的观众。

优人神鼓《勇者之剑》剧照 蒋迪雯 摄

随着李小龙和成龙武打电影的风靡,中国武术被世界追捧,它也给了欧洲著名的编舞家西迪·拉比以创作的灵感。西迪·拉比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僧人一起同吃同住共修了三个月,进行“舞”与“武”的对话。他和少林寺武僧一起创作出舞蹈作品《经文》(Sutra),2008年在伦敦著名的萨德勒之井舞蹈剧场首演,轰动一时。一身功夫的武僧们,在剧场中呈现出让人惊叹的肢体表现力。《经文》不仅请来英国著名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担当舞美设计,还有波兰当代作曲家博邹斯卡谱曲,用音乐柔化了武术的刚硬线条。《经文》曾到雅典、巴塞罗那、亚维侬、罗马等地巡演,一路受到追捧。西迪·拉比认为,现代舞的创作空间应当不断往外拓展,自由地融入不同的肢体语言,发展出新颖的舞蹈风格,与此同时更多地对社会、历史和文化进行探索和思考。

舞蹈与武术的结合之作(舞蹈与武术的相遇)(2)

《舞术》剧照 三栗 摄

即将于1月19日、20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的赵梁作品《舞术》,同样是一次“舞”与“武”的相遇。这是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部委约作品,去年10月曾在上海首演。在《舞术》中,赵梁不是将武术动作借鉴到舞蹈中来,而是让舞术冠军和舞者同台演出,碰撞交融。

在《舞术》中表演剑术的是男武者廖远武和女舞者龚兴兴。廖远武是一位武术冠军,他说导演给了他一个出口,让他放下以往对剑术套路的理解。在双人剑术段落中,龚兴兴好像是他的脑中的幻觉,斩断当下,欲望和纠葛就不复存在。

为了使“武”的部分更为专业,赵梁特别请来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吴彬作为顾问。吴彬被誉为“金牌教练”,他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各种比赛中拿到的金牌已经超过100枚,李连杰和吴京都是他的徒弟,他还曾担任王家卫《一代宗师》的武术总教练和总顾问。在几个月的排练中,赵梁会让舞者们静心修习武术,也会让武者们进行现代舞基础训练。

舞蹈与武术的结合之作(舞蹈与武术的相遇)(3)

《舞术》剧照 范炜 摄

在赵梁看来,武术是一种阳性的力量,决断而阳刚,舞蹈则呈现出一种相对的阴性力量,在《舞术》中,阴阳结合。刀枪棍剑,讲求的是攻守,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在安全感与不安全感中分寸拿捏。武术中的太极,追求天人合一、一切相融。这种哲学上的思辨不仅是武术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虽然《舞术》和赵梁之前的“东方灵欲三部曲”《警幻绝》《幻茶谜经》和《双下山》在视觉呈现和舞蹈语汇上有所不同,但都能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赵梁说:“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每个时代语境下所形成的历史肢体语言记忆,更是精神层面的哲学思考。”因此,在舞蹈剧场中对武术的传承,不应该是一味进行动作的模仿,更重要的是汲取其内核精神,与当下链接。“我觉得艺术没有边界。存在即舞蹈,用身体去生活、工作、衣食住行,都可以是一种舞蹈的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