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利弊关系(全球化与举国体制)

全球化与举国体制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全球化利弊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全球化利弊关系(全球化与举国体制)

全球化利弊关系

全球化与举国体制

网上一篇短文读来引人思索。先予摘介:“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文贯中表示,世界上许多国家“封城”“封国”,1990年以来的这一轮全球化事实上已经终结。以欧美日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一方,以中国的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为另一方的泾渭分明已经形成。文贯中认为,经济全球化确实处于关键时刻,留给中国的时间窗口很有限。欧美现在处于疫情最困难时期,中国国内却涌动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乐观主义,认为中国又是最大的赢家。这种情绪对中国发展是有害无益的。中国应清醒地看到,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后,发达国家会自行抱团并另组阵营。中国应该抓住目前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各项市场导向的改革,尽快形成要素市场。否则经济全球化必然发生蜕变和倒退,中国可能因此会丧失发展机遇,1978年以来的快速现代化进程也就因此而中断。”

我查了一下,文贯中出生于上海,1983年负笈美国,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美国大学任教,并一直关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这篇文章应该是前年舆情刚刚爆发时所写。我认为此文的关键词可聚焦在“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和“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三个概念上。按照文氏所持的市场经济理论而推,正是在西方(欧美日)所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自90年代起引发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而中国作为此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后发者,却因为秉持了非市场经济的国家主导经济而与之(西方)矛盾;特别是危及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后,中西两种风格迥异的经济体制优劣差距更呈明显,于是便导致了西方的全球化退潮,甚至还要抱团对抗中国。于此,文即提出了疫情后中国何去何从的醒目担忧。文对中国的提议则为:“加速推进各项市场导向的改革,尽快形成要素市场”。

我在想,文的担忧以及建议之初心(出发点)未必不好,问题是它建基于一种西式的市场经济理论(有其薄弱处)来论事就有点说不清楚之嫌。而完全按其去做中国的事情(改革开放)也未必便积极稳妥。比如他重点具指的“尽快形成要素市场”就很复杂。就金融市场来讲,新世纪以来的不长时间里,全球化过程中就爆发了两次波及深远的金融危机,危害极大,亏得有中国这样的“举国体制”才能努力挺住,并作出巨大投入稳定市场信心,才最终化解了危机。而在目前情况下,美元美军的霸权地位,国际金融巨头的娴熟牟利手法,还有中国自身管理上的问题等等,未必中国的金融市场只要一放就活吧(也可能一放就乱,那样怎么办呢)。“加速推进市场导向的改革”原则没错,事实上中国过来也一直在这样说这样做,但怎样才有更好的效果呢?我以为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突破“经济”(市场经济理论)的局限,抱持本质系统整体的眼界才行。(未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