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对于入世的思想(佛教中的爱国思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即国庆日国庆节,它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说到国庆节,我们首先想到的爱国思想,佛教教义中也有爱国思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佛教中对于入世的思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佛教中对于入世的思想(佛教中的爱国思想)

佛教中对于入世的思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即国庆日。国庆节,它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说到国庆节,我们首先想到的爱国思想,佛教教义中也有爱国思想。

祖国是自己出生的热土 是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

自古以来,人们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家乡的黄土割不断游子的思念,出门再远也要回家,飘流在外,最终也要回到生于斯、养于斯的祖国。

唐代西行求法高僧玄奘大师留学印度17年之久,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但他仍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最后还是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西藏游化整整十年,得到藏族僧俗无限敬仰的克什米尔高僧释迦室利,晚年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故乡。

所以,祖国永远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归宿。如果仅有信仰而没有祖国的人,就像一片浮萍,没有根基,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归宿。所以佛陀特别强调祖国和亲族的荫蔽胜过一切。

“不作国贼,拥护国王,不漏国税,不犯国制”思想

佛陀在各种戒律经典中,还特别教导弟子们“不作国贼,拥护国王,不漏国税,不犯国制”,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爱国公民。所谓不作国贼就是不做卖国贼,即不可以做伤害国家社会、对不起人民群众的事情。

《梵网经》说:“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意思是说,作为佛教徒不得为了名闻利养有通敌叛国和卖国的行为。换句话说,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不得进行破坏祖国统一,搞分裂闹独立的活动。如果与境外分裂分子勾结,企图作危害国家的事情,此人不仅是国贼,也是佛门的罪人。

我国近代佛教高僧印光大师曾对充当日本汉奸的人公开痛斥道:“日人以豺狼之心,欲吞吾国。吾国许多人私爱日人之贿,为彼作走狗,致彼之凶势益大。使无人为彼用,决不至有如此之横暴也。”对汉奸卖国贼助纣为虐的行径进行严厉的谴责。

不漏国税,有人或许认为佛制这条戒是针对在家佛教徒的,与出家僧人无关。因为出家僧人既不经营也无财物,无从纳税,故不需持这条戒。

在家佛教徒尚且如此,何况出家僧人,更应该自觉遵守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

由此可见,遵守世间法律是受持佛教戒律的内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其前提。换言之,触犯法律的行为也必然是触犯戒律的行为。因此,无论在家佛教徒还是出家僧人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潜心苦修,还要自觉遵守国家各种规章法制,拥护尊敬各级领导人,不做有害祖国和人民的事情。这些充分说明佛教是爱国的宗教,信徒是爱国的公民。

知恩报恩思想

在佛弟子非常熟悉的“回向偈”中,有一句“上报四重恩”,表达的是知恩报恩,出自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陀说在世出世间中有四种恩德,需要我们去报答。这四恩就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因为所有人都在平等的蒙受这四种恩德,所以就应该知恩报恩,报答父母、师长、国家、三宝的恩德,是我们的责任。其中的报“国王恩”,又译作“国家恩”、“国土恩”,就是要求佛弟子不仅要爱教,而且要爱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