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

引言

楚汉相争是许多历史爱好者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汉胜楚败的原因也是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其实,历史的当事人对这个问题也早已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项羽在垓下突围战中曾对自己的部下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上天要让自己失败,而不是自己有何过错。刘邦则认为自己能够获胜的原因则是自己善于使用人才,他有一句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项羽之所以失败,在刘邦看来是他不会使用人才。两相对比,刘邦的见解似乎比项羽要高出许多,然而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的见解是否完全解释清楚汉胜楚败的原因?如果没有,那么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本文便来详细讲述这个问题。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1)

十大罪状?

楚汉相争的根本原因,是刘邦和项羽要争夺天下最高统治权,但是在名义上不能说的如此露骨,必须讲究所谓的"师出有名",刘邦集团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到位。刘邦起兵反抗项羽,最初的理由是恢复"怀王之约",也就是刘邦要恢复其对关中故秦领土的统治权,所以他从汉中起兵"还定三秦",然而攻占关中之后,刘邦集团的意图则是继续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的统治权,这就已经突破了"怀王之约"的范围,刘邦集团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或者说改变他们的政治口号,从而将他们的行动"合法化"。于是,在汉四年刘邦与项羽于广武一带对峙时,刘邦曾历数项羽的十大罪状,此可以视为刘邦集团"讨伐"项羽集团的正式政治口号。那么,刘邦细数的项羽这些罪状是否是导致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呢?我们不妨逐条分析一下。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2)

十大罪状的原文如下: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於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彊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刘邦认为项羽的第一条罪是违背怀王之约,分封刘邦于蜀汉之地。项羽对待刘邦,的确是有负约之名,但从名义上来看,蜀汉亦属于故秦领土,项羽对怀王之约并未完全颠覆,只是做了一些改变,将原本应由刘邦独占故秦领土的约定改为将故秦领土割裂为汉、雍、塞、翟四国。项羽这么做的原因是出于对刘邦的忌惮,对刘邦而言这是罪,但是对旁人而言,这不过是双方斗争的一个手段,其实远远称不上"罪"的程度。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3)

第二条罪是说项羽私自杀害了卿子冠军宋义,并自尊为诸侯之长。项羽杀害宋义的原因是由于宋义迟迟不进兵救援赵国,同时项羽亦不满怀王对其权力的压制。如果从怀王的角度来看,项羽擅自杀掉自己任命的最高军事统帅,这的确是一种不忠之举,但是在当时人尤其是楚军眼中,项羽此举是赢得了众人的支持的,所以如果硬要说这是"罪"的话,似乎也不太在理。

第三条罪是指责项羽私自入关。因为按照怀王的安排,项羽的任务是北上救赵,刘邦的任务是西入灭秦,项羽完成了救赵的任务后就应该回去向怀王复命,但项羽却带领诸侯一同西入秦关,这是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是不忠之举。和上一条一样,如果站在怀王的角度来看,项羽的行为的确是"罪",但就当时的局势而言,项羽大破秦军,此时正是灭秦的绝佳时期,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项羽为何不可趁势入关灭秦?所以说,这种指责也是不太在理的。

第四、 五、六条罪都是在指责项羽的暴行,这些指责笔者认为是非常在理的。项羽入关之后,大肆烧杀抢掠,不但焚毁秦国宫殿,还杀掉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有杀降的恶名。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项羽挖掘了秦陵地宫,但对秦始皇陵的破坏肯定是有的,还有就是坑杀了大量投降的秦军,这都是项羽的暴行。项羽的行为令关中百姓大失所望,也成为让后人诟病之处,这的确是项羽的罪行。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4)

第八、 八、九条罪是指责项羽的叛逆之举。项羽在分封诸侯之时,对原来的王侯多有改封,同时分封了许多非贵族出身的人为王,在刘邦看来这是叛逆之举。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将原来的君主怀王驱逐出彭城,后来还杀害了他,则更是篡逆之举。项羽的分封之举是否有误?这一点下文再详细论述,单看他对怀王的态度与举措,我们可知项羽对待怀王的确非常的不地道。怀王再怎么说也是他的旧主,虽然此时的怀王已无大权,但项羽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手段对待他,可结果是项羽不但驱逐了怀王,最后还派人将其杀害,徒留一个杀主的恶名。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这的确是项羽的罪。然而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怀王是项羽登顶霸王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怀王被尊为"义帝",在名义上是要比"西楚霸王"高的,"义帝"是否会成为日后"霸王"的绊脚石?在项羽看来这都是未知数,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上去看项羽除掉怀王之举,似乎也能够理解项羽的初衷。但不管怎么说,项羽确有背主之名,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他杀害义帝之举,是百害而无一利。

而最后一条罪则是对前十条罪的总结,然后得出一个终极结论,项羽是一个大逆不道,为天下所不容之人,所以讨伐他是合情合理之举,从而将汉对楚的战争合法化。

纵观这十条罪状,除了对项羽暴行的指控成立之外,其他的罪状其实都有可以商讨的地步。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项羽为人暴虐,致使其失去天下的大部分民心,可以说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分封之误?

项羽一生中做的最大的几件事,第一是指挥了巨鹿之战,击败了秦国的主力部队,第二就是主持分封,构建了秦亡之后的一种新的天下秩序。

项羽的分封发生在汉元年的正月,《史记·高祖本纪》载: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馀河间三县,居南皮。封梅鋗十万户。

再加上原来的韩王与改封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立齐将田安为济北王,项羽一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5)

对于项羽的这次分封,就有不少人认为这是项羽的重大失误,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根源之一,就连刘邦也拿项羽的这次分封做为攻击项羽的武器之一,指责他驱逐故主,封臣下为王,滋生叛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看当时人对项羽分封的态度,他们是否认可项羽主持的大分封?据《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

从这段记载来看,当时的各路诸侯对项羽主持分封是支持的,而他们之所以支持项羽,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反秦战争中都立有不可磨灭的军功。

秦末乱世中,曾经被秦所灭的六国相继复国,天下再一次恢复到"战国七雄"的格局。而在乱世斗争当中,各诸侯国新兴崛起了一大批军功卓著的将相,例如赵国的陈余、张耳,楚国的项羽等等,他们在残酷的军事斗争中逐步掌握了大权,原本以贵族为首的"战国七雄"格局被新兴崛起的军功将相阶层所取代,他们渴望获得更高的政治与经济地位,项羽主持的分封也就由此展开。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6)

其次我们来看主持分封的原则。项羽分封的原则有二,一是参加了反秦斗争,二是随同其进入关中,其所立的将相诸侯皆符合这一原则。而项羽实行分封的办法是将原来七国的领土再行分割,例如秦国被分割为汉、塞、翟、雍四国,赵国被分割为常山与代二国,韩国被分为韩与河南二国,齐国被分为胶东、齐、济北三国等等。

可以说,项羽的分封是完全秉持着以军功大小的原则所进行的,他分封的结果也获得了大多数将相诸侯的支持,唯有对刘邦与陈余的分封,则有些不公。刘邦有首灭秦国之功,无论如何也不该只得到巴、蜀、汉中三个偏僻郡县的待遇。陈余与张耳一同起事,功劳亦很大,只是因为后来赌气未跟随项羽入关,结果未获得分封,只获封三个县。除此之外,项羽的分封从总体上来说是较为公平公允的,符合当时大多数人的需求,也绝不像刘邦所言是滋生叛逆之举。

那么,项羽主持的公平公允的分封为何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就再次爆发战争,而这场引爆的战火为何又会最终葬送了项羽的霸业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项羽的分封了。

失败之因

从原则与标准上来看,项羽的分封基本无误,然而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项羽的分封则很有问题。首先,项羽放弃以关中为根基是一个重大失误。

其实在项羽入关之后,就有人向项羽建言定都关中以制霸天下,但被项羽拒绝。他拒绝的理由是想衣锦还乡,而且由于项羽本人对秦的厌恶,先前他又有坑杀秦军降卒,在关中大肆破坏之举,早已失去关中百姓的民心,所以项羽并不打算在关中定都。然而这十足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7)

秦国为战国七雄之首,后来更是以一国之力吞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实力是不可小觑的。关中沃野千里,经济富庶,同时有具有地形之便,有四塞为固,进可攻退可守,在当时可谓极佳的战略要地。所以当楚怀王抛出"先入关者王之"的怀王之约时,刘邦奋不顾身拼命要第一个进入关中,为的就是占有这块战略要地。灭项之后,刘邦本意定都洛阳,但在娄敬与张良的合力劝说下,毅然西都关中,从而开创西汉二百余年的统治,这都在说明关中一地是何等的重要。项羽对此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就轻而易举的放弃了这个唾手可得的战略优势,不可谓不可惜。

其次,定都彭城,战略上处于被动。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王梁楚九郡之地,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为众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但彭城是一个无险可守之地,其交通甚为便利,极易受到军事围攻。刘邦曾趁着项羽攻打齐国之时率领诸侯联军轻而易举攻入过彭城,而后项羽率领三万起兵也是轻而易举就成功偷袭了彭城可为证明,项羽定都彭城,无疑给自己的统治增添了麻烦,如果自己的大本营都如此容易丢失的话,那霸业又谈何稳固呢?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8)

更何况,西楚国的地理位置也很不利,虽然项羽占据了天下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然而西楚西临关中,北临齐国,这都是非常强大的外部力量。在分封的时候,项羽对此也是有所考虑的,所以他最终的决定是将秦国割裂为四国,其中关中三王由他信任的三个投降秦将担任,而齐国则被分为三国,剥夺和他有仇的田荣的大权。通过割裂秦齐两大国的领土,扶持亲楚的王侯,从而达到他制驭秦齐的目的。然而,项羽的如此算盘很快就落了空,刘邦仅仅历时四个月就攻灭了三秦,田荣亦是很快就攻灭三个齐王,统一了齐国,天下在数月间横空冒出了两个与项羽为敌的大国,迫使项羽不得不分身去对付他们。

如果项羽先攻刘邦,那么齐国则可能趁势南下,攻打彭城,如果项羽先攻齐国,那么刘邦也可能东出攻打他,但从地理位置上来考虑,攻打刘邦的风险更大,毕竟齐国离的更近,所以项羽选择先打齐国,从而给了刘邦充足的发展时间。项羽之所以会有如此两难的处境,不得不说就是他在分封时的战略考虑失误所致。

而在楚汉相争之时,项羽在战略上亦有很大的失误。首先是与刘邦的交战并无详细战略可言,战争与战略其实是两码事,项羽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但并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更多的是关注如果打赢某一场战争,但忽略了对整个战局的把控。楚汉战争时,项羽可以说是一路追着刘邦打,也确实把刘邦打的很惨,然而刘邦在面对战局的不利时会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例如,汉三年时刘邦有个下属曾向其建言:"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原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这个战略的意思其实就是让刘邦改变与项羽交战的中心位置,将战斗地点改为距离关中较近的地方,这样可以缩短汉军的补给线,拉长楚军的补给线从而令楚军疲劳,同时亦能留给韩信收复河北诸国足够的空间,从而完成对项羽北部的包围。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从南部的武关出关,进驻宛城,结果项羽毫不思索就径直率军来宛城与刘邦交战,不自觉的陷入了战略被动之中。

历史上项羽为什么失败(楚霸王不自知人为而非天意)(9)

其次,项羽对诸侯的拉拢亦很被动。项羽自号霸王,能制驭天下诸侯,然而这一切其实都建立在项羽绝对的军事霸权之上,一旦项羽失去这个军事霸权,那么他对天下的制驭就会松动。楚汉相争,天下已经出现了另一个能与项羽争锋的对手,项羽对天下绝对的制霸权其实已经失去,仅仅依靠军事威慑控制诸侯已经不可能实现,所以必须采用更多手段拉拢天下诸侯站在自己一边。然而在整个楚汉相争时期,我们几乎看不到项羽对天下诸侯有何拉拢之举,相反更多的是刘邦在拉拢。刘邦先后成功策动黥布、彭越、魏豹等人投汉,而后更是派遣韩信积极收复天下诸侯,项羽则并无更多举动,唯有当韩信拿下齐国之后,深感局势不妙的项羽这次动用军事外交手段意图拿下齐国,可为时已晚。

由此看来,战略上的严重失误是导致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项羽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战略失误,与他身边缺乏必要的战略人才有很大的关系,刘邦也做出过很多战略失误的措施,但好在他身边有许多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刘邦也能听进去。反观项羽,除了史书中记载的一个范增外,几乎看不到有何战略人才向其献策,而且就连范增,最终也被反间计中伤而弃之不用。在这一点上,刘邦确实做得要比项羽出色。

其实,项羽的失败并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它其实是众多原因综合而成的结果。项羽为人暴虐,不懂得使用人才,在分封时的战略短视,楚汉相争时缺乏正确的战略决策等等都是导致他失败的最终原因。但这些原因归结起来在项羽看来,竟然是一个"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结论,项羽的失败,也许早就在他的性格中就已然注定了吧。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