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的三星堆文明的传播者

三星堆的魅力到底有多大?拍摄“文物定妆照”20年的摄影师,还有厨师、保安、讲解员。形形色色的人群,都因它而聚集在这片土地。对于三星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不同的想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古老文明当下全新的参与者与缔造者。

人是文明的细胞,是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探讨和理解他们眼中的三星堆。

被人们发现的时候,祭祀坑里的圆口方尊其实已经残缺不全。

类似的圆口方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还有一件传世品,但出土的情况已经佚失。这一次在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发现的圆口方尊,将是第一件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同类器物。

三星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的三星堆文明的传播者(1)

圆口方尊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目光不仅来自考古发掘工作人员,也来自另一个独特的职业,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特约摄影师。

二十年前的一次机缘巧合,让余嘉通过摄影与三星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拍摄过众多名人与三星堆邂逅的新闻照片。

三星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的三星堆文明的传播者(2)

已经出土的文物是一件件艺术品,陈列在展览架和玻璃橱窗之后,形态、角度、细节,尽在摄影师的掌控之中。余嘉期待着更大的挑战。

2021年初,机会来了。随着三星堆遗址开启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余嘉有幸被邀请进入考古舱,第一次在这样未知的环境下与三星堆遗址的文物见面。

然而,当第一次见到残缺、深埋泥土下的文物时,拍摄三星堆新闻照片已经20年的余嘉,还是陷入了深深的茫然。

坑下的青铜器混着泥土,色泽黯淡,彼此间相互交缠,完全不像过去在博物馆明亮的玻璃橱窗后所见到的那样光鲜、整洁。

三星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的三星堆文明的传播者(3)

余嘉端着相机、扛着三脚架,在坑上尝试了各种角度,却始终找不到任何灵感。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到坑下去,与文物零距离。

当相机被贴近古蜀人曾踏过的土地,圆口方尊周身精美绝伦的纹饰立刻抓住了余嘉所有的注意力——它倔强地将自己残缺的一面深埋在泥土之下,而将自己最美、最完整的一面呈现给眼前的人。

这张照片借助考古站文物扫描的灯光,注重明暗与虚实的对比,成功捕捉到了考古中的“氛围感”。一件与世隔绝数千年的文物,犹如雨后的春笋般蓄力而发,蕴含着生命的力与美。

余嘉给这张照片命名为“破土重生”。

三星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的三星堆文明的传播者(4)

一年多的时间,余嘉用数以万计的相片,记录下三星堆考古新发掘的精彩瞬间,发现和重新诠释三星堆文物的美。云卷云舒数千载,蚕丛、鱼凫的故事没有被历史遗忘,透过摄影师的镜头,它们在世人的眼前再现、重生。

小镇青年卿旭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希望能将三星堆和普通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绚烂多彩的巴蜀文化给了卿旭莫大的灵感,他以三星堆青铜神树为蓝本,创作了一个舞台剧。

三星堆部落里的一位勇士,为拯救百姓,射下了扶桑树上的一只金乌,只留下最后一只,化为太阳,日日东升西落。他像是英雄后羿在三星堆中的一个化身,又带着极其鲜明的古蜀部落特征。

三星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的三星堆文明的传播者(5)

青年编剧 卿旭:有的时候我对着空旷的舞台我就会想象,我们三星堆的接触话剧排演出来以后一定会震惊全世界,它的艺术呈现形式,所讲的故事可以把人们从遥远的古代的三星堆王国带到现在,活生生地进入了人们的眼前。

用古蜀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共通点重构上古传说,这是小镇青年卿旭绚丽的精神世界。

张小红曾是三星堆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如今,她在用当下更流行的方式,努力让世界了解三星堆,爱上三星堆。

三星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的三星堆文明的传播者(6)

短视频文化博主 张小红: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位国外的友人,然后来到了三星堆博物馆,我跟他讲了之后他非常的震撼,三个月之后他将他的家人他的爸爸妈妈还有80多岁的姥姥,从加拿大然后把他们带到了三星堆,这个是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作为开启梦想的地方,三星堆博物馆一直被张小红看作一个梦幻、神圣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用自己的想象力构建出了古蜀王国的模样。

张小红:我心目中的古蜀国是一个非常高度发达的一个文明,这个地方它的都城3.6平方公里,是一座东方的威尼斯。这个地方的人们他们生活得非常的富足,没事就吃火锅喝小酒,然后粮食也非常的丰富,这个地方的人过得非常的悠闲,这个跟咱们四川现在的人非常包容的性格,我觉得应该也有关系。

三星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的三星堆文明的传播者(7)

对于三千多年前的古蜀王国,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不同的想象,不同的身份、经历,影响着人们对三星堆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不论是否曾来到考古发掘现场,不论是否曾踏足这片古老的土地,生活在华夏文明之下的我们,都与三星堆遗址背后繁盛的文化体系息息相关。个体命运的流转,人生旅途的感悟,职业生涯的选择,生活偶然的相逢,一个古老的文明,就这样在千百年的岁月中传承、发展,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当下全新的参与者与缔造者。

(总台央视记者 刘鑫 田云华 雷飚 鲁念 梁治 浦轩 闵际元 李桐德 张玉阶 张亮 林寒青 程思思 谢晨雪 裴丽铭 鲁旭 王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