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

2022年秋,新冠疫情突袭贵阳。为切实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贵阳市教育局通知9月5日起,实行“走读学生不返校,寄宿制学生不返家”政策。一场气壮山河的抗疫斗争迅即在贵阳市乌当中学打响。

一定要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学校接到上级部门“封好门,管好人”的工作要求后。肖文渊校长立即组织驻校教职工召开疫情防控专题调度会,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对静态管理期间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1)

封好门,管好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疫情十万火急,我们乌中人必须用责任和担当自觉筑起防疫的坚固长城,坚决把疫情拒于校门之外”,肖文渊校长一锤定音。

白天,肖文渊校长游走于各个班级,查看教学秩序,倾听一线老师和同学们的心声,微笑着鼓励大家:“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把眼前的困难,当作人生的一种阅历”。

晚上,肖文渊校长召集各部门负责同志开会,了解面临的实际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难题的时候,肖文渊校长一如既往地如是说。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2)

分发中秋礼物

“党员先锋模范的优良传统不能忘,我们应立即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精神组建临时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总支副书记杨廷春心情激动地说。

作为学校枢纽部门,李娴主任带领办公室积极协助党总支和校长室排兵布阵,撰写了《贵阳市乌当中学2022年疫情防控应急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李娴主任总是身先士卒地走在战疫的最前线。

准备充分,保障有力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危难之时,王炳国书记毅然挑起了后勤保障的重担,积极组织总务后勤人员深入库房摸清家底,主动出击与供货商沟通协调,千方百计确保学校物资供应。“依靠党,依靠政府,无论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王炳国书记掷地有声地说。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3)

物资供应充足

总务处主任范亮带着田松涛老师和水电工王厚德逐一排查供电供水设施,“水电供应绝对不能出任何差池,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抗疫胜利的基本保障”。范亮主任立下了军令状。

采购员田松涛老师及时为在办公室打地铺的老师们送来了驱蚊的蚊香,饱受蚊虫折磨之苦的老师们如久旱之逢甘露,集体送了田老师一个绰号“香帅”。

“网络不通,找王东”,作为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的总务处副主任王东一天总是行色匆匆。为确保线上教学顺利进行,王东副主任背着网络维修工具包活跃在学校的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4)

“丰盛”的菜品

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乌中食堂的阿姨们,面对物资匮乏的现实绞尽脑子,变着花样为老师和同学们准备了“丰盛”的一日三餐。“人是铁,饭是钢,吃不好饭,怎么打胜仗”,阿姨们朴实的语言里透射出必胜的信念。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1457名学生,812人在校,586人在外。197名老师,42人在校,155在外,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并班上课还是各司其职?音体美上还是不上?如何监督落实?不会使用线上授课的老教师怎么办?”教务处主任李新满面愁容。

说干就干,李新主任会同教科处主任吴发秉带着教务处副主任吴道松和朱林、黄文荣、胡先海三个学部主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迅速拿出了线上线下同步上课的方案。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5)

疫情中的线上教学

经过短暂的混乱,教学秩序恢复了正常,听着琅琅书声再度响彻校园,李新主任欣慰地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不搞教学怎么行?”

“老教师们不会使用钉钉怎么办?”吴发秉主任斩钉截铁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教科处将发动各位备课组长,包教包会,一定让所有老师都掌握线上授课的方法”。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6)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三位学部主任也犹如定海神针般驻扎在各自所在的学部,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听课状态。高三学部主任朱林一天二十四小时值守学部办公室,同学们开玩笑地说:“你这么大个块头,沙发怎么够你睡哟!”“为了你们再累再哭也值得!”朱林主任憨态可掬地说。

立德树人,一刻也不能放松

“静态管理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德育”,德育副校长胡海鹏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索。“一场主旋律电影、一节主题班会、还是一堂心理健康课……”。

为加强学校应急处理能力,胡海鹏副校长策划了“初筛阳性感染者”场景应急演练。胡海鹏副校长说:“疫情防控,重如泰山,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必须提高认识、熟悉程序,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7)

一边检测,一边学校

思教处工作人员、学部主任和“临时”班主任们在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决不能让同学们出现任何心理问题”,胡海鹏副校长反复强调。

“号哥”是思教处主任董文旭的新外号。为了保证核酸检测的结果及时准确,每天清晨,董文旭主任有条不紊地组织全体师生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或者抗原测试。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8)

一丝不苟,科学规范

负责协助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的杨祥芳和秦进芳老师“巾帼不让须眉”穿上“大白”,与医务人员一起战斗。有同学问:穿上‘大白’热不热?累不累?”杨祥芳老师说:“为了战胜疫情,再热,再累也值得!”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为了加强信息沟通,展示师生风貌。办公室主任李娴新建了名为“我们的家,我们的娃”的QQ群。群里,大家交流、分享抗疫信息,展现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并及时转发给家长。

天气转凉之际,部分住校生御寒衣物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肖文渊校长发起倡议,李娴主任狠抓落实,发起了衣物捐赠活动,号召家住学校附近的教职员工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衣虽旧,情义深,风雨路上,有你有我,捐赠活动让我们的心更近了,让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更坚定了,”李娴主任充满深情地说。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9)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秋前夕,听闻学校的实际困难,贵州龙御香坊食品公司给学校送来32件月饼。公司负责人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老师同学们过一个快乐的中秋”。

疫情无情人有情,团结一致向前行,乌中是我家,大家都爱他。十几个日日夜夜里,驻校师生们用拼搏和奋斗书写着新时代的“战役之歌”。

志愿者在行动

校外的老师们也积极投身抗疫斗争,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前往居住地社区报道,在完成当天的线上授课任务之后,时刻准备着组织的召唤,坚决履行“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的神圣职责。

贫民窟抗疫纪实(贵阳市乌当中学抗疫纪实)(10)

我们的志愿者

家住未来方舟的胡方仁老师,披上“大白”战袍,在社区协助医务工作者测核酸、做抗原。“不捣黄龙誓不休,不斩疫情誓不还”,胡方仁老师意气风发地说。

乐湾国际学校转运学生,需要征集志愿者的消息传来,杨媛、饶兰兰、莫兰等二十余位老师纷纷请缨,王扬锋老师舍下家中年仅10岁无人照顾的儿子,毅然踏上征途。“没小家,哪有大家”,王扬锋老师腼腆而深情地说。

“大难无情,人间有爱”,越是在危险的时刻,越是会涌现出“最可爱的人”。愿疫情早日结束,愿世间永远美好,愿我们的家幸福安康,愿我们的娃健康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