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

5月11日上午10时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

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至今已有67年

我国人口特征有哪些变化呢?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2)

一、总人口数虽在增加,但人口总量增速放缓

目前,我国人口总数虽然已超过14亿,但与十年前相比,仅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率为5.38%;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增长率便逐年下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增长率是今年的2.3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3)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目前,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而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表明性别结构正趋向正常水平。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4)

三、少儿人口数量有所增加,“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

从年龄构成上来看,少儿人口数量也有所增加。受到“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政策的影响,“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并且相比2010年,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3092万人,占比上升了1.35%。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5)

四、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人口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5%)的省份主要有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湖南、天津、湖北、河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6)

五、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相比于2010年,我国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多,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从8930增加到15467,翻了近1.7倍,而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到9.91年,文盲率也从4.08%下降为2.6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7)

六、人口聚集效应明显,东北三省人口明显流出

从人口迁移流动情况来看,我国人口流动依旧活跃,人口聚集效应明显。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约占总人口的35%,流动人口在十年间增长了近70%。

从流向上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与成渝城市群是人口迁入的主要地区,集聚度加大。而东北三省存在明显人口流出,黑龙江的常住人口在这十年间减少了640多万人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8)

七、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超过农村人口,而近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进一步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9)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我国人口的变化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但依旧面临一些人口结构性矛盾,例如劳动年龄人口与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等。同时,宁吉喆也强调,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连俊翔 曹天煜

来源: 上观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