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去哪里啦(匈奴人哪里去了)

一、匈奴与中原及草原周边民族的战争

差不多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同一时期,匈奴单于(chányú)冒顿(mòdú)征服了大漠南北草原各部落。势力壮大了,匈奴就开始了对中原和草原周边各民族的不断侵扰,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匈奴与其他民族的战争也就频频发生了。

赵武灵王(名雍,公元前325—公元前299年在位)进行了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在位时,曾攻灭中山国,破林胡、楼烦,把赵国疆土扩展到了阴山,置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雁门(今山西右玉)、代(今河北蔚县)三郡,并筑长城以防匈奴。

秦灭六国后,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即伊克昭),置34县,开始修、补、连接秦、赵、燕长城。

公元前200年,匈奴大军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被困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七天。后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冒顿的阏氏(yānzhī,皇后),才得以突围。此后,被迫与匈奴和亲。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在位)和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公元前141年在位)时期,对匈奴仍然是被动防御与和亲政策。到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在位)时,才开始对匈奴转守为攻。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李广、卫青等分四路击匈奴,卫青获胜;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卫青再击匈奴并获胜;元朔二年,卫青收复河南地区,设朔方、五原两郡(均在今内蒙古)。

元朔三年,匈奴攻扰代郡,杀太守;又扰雁门。次年又攻扰代郡、定襄、上郡。

元朔五年,卫青等进攻匈奴右贤王,大胜,卫青封大将军;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霍去病等出定襄击匈奴,大胜,霍去病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大败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浑邪王害怕被单于责罚,便说服休屠王一起降汉。休屠王中途反悔,被浑邪王杀死。浑邪王带着四万多人(包括休屠王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投降了汉朝。浑邪王被汉武帝封为列侯。

休屠王的大儿子则成了养马人,后来被汉武帝任命为马监(有点像《西游记》中的“弼马温”,其实更像现在的后勤部长),并赐姓“金”,名金日䃅(jīnmìdì),再后则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dàfū)。汉武帝临终前,还把辅佐太子刘弗陵的重任交给了“辅政四大臣”——车骑将军金日䃅、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

这是冒顿单于统一大漠各部落之后,匈奴人第一次归附中原,第一次融归汉族。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等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击匈奴,霍去病大破匈奴左贤王军,到达了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卫青也大胜而归。从此,匈奴北徙(xǐ)漠北。

李广与匈奴作战70多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在这次漠北之战中,因迷失道路未找到敌人,回朝后被责受审,自杀。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匈奴屡扰汉边境;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李广利击匈奴,败还;赵破奴击匈奴,失败被俘。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直到十九年后(也就是汉昭帝始元六年)才得以归汉;再后来,到汉宣帝时又接回了苏武与匈奴女子所生的儿子。

天汉二年,李陵(李广之孙)击匈奴,因被包围且矢尽无援被俘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被处腐刑;李陵被灭族,只得真投降了匈奴。(有人说,李陵在匈奴的后人后来回归中原,改姓丙;有人说,后来的鲜卑拓跋氏就是李陵的后人;甚至有人说,唐高祖李渊是李陵之后——第一个说法是从一本姓氏书上看到的,后两个说法来自网上。)

这也是匈奴与汉族的融合啊。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侵五原、酒泉。李广利击匈奴,战败后投降(次年被匈奴杀死)。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7—公元前74年在位)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匈奴发生内讧。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匈奴攻扰张掖,大败;乌桓与匈奴相攻。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公元前49年)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田广明等五将军出兵击匈奴。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郑吉击车师(在今吐鲁番一带,车师王投降。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欲降汉,郑吉带渠犁、龟兹(qiūcí)等国人迎接并送日逐王及部下到京师。次年,郑吉任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神爵四年,匈奴呼韩邪(yé)自立为单于。

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郅支、呼掲王等五人自立为单于。次年,匈奴内乱,贵族多人率部降汉,匈奴重回漠南。

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匈奴呼韩邪遣子朝汉;甘露二年,呼韩邪朝汉;其后连续两年朝汉。

汉昭帝时,是匈奴归附汉朝的高潮期。

汉元帝刘奭(shì,公元前49—公元前33年在位)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诛杀匈奴单于郅支。

景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朝汉,求和亲,王嫱(qiáng,即王昭君)嫁予呼韩邪。

东汉初期,匈奴与中原及周边民族仍有战争。

光武帝(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匈奴攻扰日甚,吴汉率军击之。

建武二十年,匈奴攻扰上党,马援自请击之。二十二年,匈奴因连年天灾,向汉遣使求和,乌桓乘机击败匈奴,匈奴北迁;鄯善(shànshàn)、车师重新附匈奴。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自立为单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下附汉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次年,南匈奴击败北匈奴。

建武二十七年,北匈奴求和亲,被拒。

汉明帝(刘庄,公元57—75年在位)永平五年(公元62年),北匈奴攻扰五原、云中,被南匈奴击退。

永平十五年,窦固、耿秉等屯兵凉州,次年兵分四路击北匈奴,窦固胜,另三路无功而返。窦固派班超使鄯善,班超率三十六人袭杀匈奴使者,鄯善王只好降汉。西域复通。北匈奴大举侵云中,被太守范廉所破。

汉章帝刘炟(dá,公元75—88年在位)元和二年(公元85年)南匈奴、鲜卑、乌桓、丁零等族协同击败北匈奴。

章和元年(公元87年),班超发于阗(tián)等国兵,击降莎车。鲜卑打败北匈奴。北匈奴数万人降汉。

汉和帝刘肇(公元88—106年在位)永元元年(公元89年),鲜卑、乌桓、乌孙、丁零等族协同汉军和南匈奴大败北匈奴。

永元三年,耿夔(kuí)等大破北匈奴。北匈奴向西溃逃,鲜卑等周边部落占领其地,没有西逃的北匈奴人融入了鲜卑等民族。至此,华夏的北方再无北匈奴。

此后,南匈奴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都基本上相安无事,直到西晋永嘉年间,战火重新燃起。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是为晋武帝(公元265—290年在位)。从称帝开始,司马炎就大封同姓子弟为王,每个王都手握军政实权。司马炎死后,惠帝司马衷继位。此后,就发生了皇族争权的“八王之乱”,到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东海王毒死惠帝,改立怀帝(司马炽,公元306—312年在位),变乱才结束。八王之乱前后十六年,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数十万人丧生。

在八王之乱中,各“王”纷纷利用“胡”族武装参战,使“胡”族势力迅速壮大了起来,从而引发了“永嘉之乱”。永兴元年(公元304),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他自认为是汉朝的外甥,故改姓刘,称汉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破洛阳,晋怀帝被俘(两年后被杀),洛阳城内三万多人死于这次兵乱。316年,匈奴兵攻陷长安,晋愍(mǐn)帝司马邺被杀,西晋灭亡。

汉族政权退守江东,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东晋),维持了104年的偏安统治。而此时的中国北方,却陷入了长期的分裂、混战,成了匈奴、羯(jié)、鲜卑、氐(dī)、羌(qiāng)等“胡”族军阀争杀的战场,各“胡”首领纷纷建立政权,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是多次战争的结果,都会有上万人失去生命、更多人流离失所。在此期间,北方的多数汉人被杀或成为胡人的奴隶或逃往江南。史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华”或“东晋十六国”。史载,羯族人打仗不带粮草,而是杀“两脚羊”吃(他们把汉族老百姓称为“两脚羊”)。

这一时期由匈奴建立的政权有:

汉(前赵),公元304年刘渊建立,329年为后赵所灭;

北凉,公元397年沮渠蒙逊建立,439年为北魏所灭;

夏,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建立,431年为吐谷浑(tūyùhún)所灭。

由羯族建立的政权有:后赵,公元319年石勒建立,351年为冉魏所灭。

由鲜卑建立的政权有:

代,公元315年拓跋猗(yī)卢建立,376年为前秦所灭;

前燕,公元337年慕容皝(huàng)建立,370年为前秦所灭;

后燕,公元384年慕容垂建立,407年为北燕所灭;

西燕,公元384年慕容泓建立,394年为后燕所灭;

南燕,公元398年慕容德建立,410年为东晋所灭;

西秦,公元385年乞伏国仁建立,431为夏所灭;

南凉,公元397年秃发乌孤建立,414年为西秦所灭。

由氐建立的政权有:

前秦,公元350年苻洪建立,394年为后秦所灭;

后凉,公元386年吕光建立,403年为后秦所灭。

由羌建立的政权有:后秦,公元384年姚苌(cháng)建立,417年为东晋所灭。

此外,还有汉族人建立的政权前凉、西凉、北燕、冉魏;鲜卑人拓跋珪(tuòbáguī)建立的魏(史称北魏),初期也在这一时段。

下面说一下惨烈的冉魏。

羯族人石虎是石勒之侄,后赵的第二个国君(公元334—349年在位)。大将冉闵是汉族人,其父冉瞻是石虎的养子。石虎死后,各王争立,互相残杀。冉闵趁机杀石虎的族人石鉴等数十名,并下了一道杀胡令:“杀尽天下诸胡,匡扶汉家基业……”汉人对胡人几十年的仇恨马上爆发出来了,在中原的百万以上胡人被杀或者逃跑、投降其他民族。冉闵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年号永兴。永兴三年(公元352年),冉闵与前燕军作战时被俘,在龙城(在今辽宁朝阳)被杀。冉魏亡。后来,前燕皇帝慕容儁(jùn)追谥(shì)冉闵为“悼武天王”。

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五胡乱华”的局面才结束。

二、西迁的北匈奴人哪里去了?

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被东汉和南匈奴等打败的北匈奴向西迁走了。他们去了哪里?那时不可能有人进行“跟踪报道”,也不可能进行“定位”。

他们的去向似乎成了谜。但是,到了公元四至五世纪,欧洲却出现了一股匈奴人,并建立了一个“匈奴帝国”。因此人们推测,被击溃的北匈奴人,辗转向西,经中亚到达东欧,至四世纪末,战胜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等,于五世纪上半叶进入中欧,大体以潘诺尼亚(在今匈牙利西部)为中心进行军事活动。

这可真是一次“长途旅行”啊!——时间长达300年,距离跨越亚欧两大洲。在这没有目标的旅途中,一定在多个区域“试”生活过较长时间,发现这个区域不适合自己之后再继续西行;在每一个区域都一定会跟当地民族进行过战争和交易,也一定有“掉队”走不了或者不愿意继续走而融入当地的。

阿提拉时代是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曾经征服多个民族,与东罗马帝国进行过多次战争,也攻扰过西罗马帝国,因此阿提拉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但在公元453年,阿提拉突然死亡,此后匈奴帝国也迅速解体了。匈奴人融入了当地民族。

有人认为匈奴帝国的建立者不是从中国北方西迁的匈奴。但我认为他们就是西迁的匈奴!理由是:第一,时间和迁移方向吻合;第二,欧洲人对阿提拉相貌的描述,阿提拉符合东亚黄种人的特征,而不是欧洲人的特征;第三,如果他们不是这一股匈奴,那么,从亚洲西迁的匈奴蒸发了?欧洲的匈奴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三、南匈奴和没有西迁的北匈奴人哪里去了?

1.南匈奴人融入了汉族和其他民族。

南匈奴人在与北方各族相对和平相处了二百年后,到西晋末年又疯狂了起来。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人建立了汉(前赵)、北凉、夏三个政权,北凉是挺到最后的匈奴“王朝”。公元439年,北凉被北魏所灭,但北凉的“皇”族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又在443至460年让北凉苟延残喘了十几年。

最后一个称帝的匈奴人是破六韩拔陵(年后“真王”,公元523—525年)。此后,匈奴销声匿迹——融入其他民族了。

2.北匈奴西迁后,鲜卑等占领了其故地,没有迁走的北匈奴人融入了这些民族。

他们可能融入的民族有东胡、丁零、氐、羌、月氏、乌孙等。

3.匈奴也称胡,东胡因居于匈奴之东而得名。东胡强盛时,首领曾向匈奴索要名马、阏氏(yānzhī)、土地,后来却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其实,东胡不是单一的民族,源于东胡的民族有乌桓、鲜卑、柔然、契丹等。

乌桓,西汉初附于匈奴,汉武帝以后附汉,东汉时参与对匈奴作战。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把乌桓迁入了中原。乌桓融入了中原,留居东北的也与别的民族融合了。

柔然,也叫蠕蠕、芮芮、茹茹,曾附于鲜卑拓跋部,公元552年并入了突厥。

鲜卑,占领北匈奴故地收纳匈奴遗民最多。十六国时期,鲜卑人建立过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南凉、西秦、代等政权。

特别是拓跋猗卢建立的代国于公元376年灭亡后,到386年拓跋珪又复国了,并把国号改成了魏(史称北魏)。到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后来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北齐的建立者高洋是鲜卑化的汉人。北周的建立者宇文觉是鲜卑人,但“宇文”姓源于匈奴。宇文氏“名人”除了北周皇族,还有隋末杀隋炀帝杨广,自立为帝的宇文化及(国号“许”,年号“天寿”)等。

在《百家姓》中,源于匈奴的姓除了宇文外,还有赫连、单于、呼延等。南宋时有个“名人”叫万俟卨,有人说“万俟”源于鲜卑,也有人说源于匈奴。至于匈奴人先融入鲜卑等族再融入汉族,并改成单姓的,就不太容易查了。

可以说,在东晋十六国(公元317—420)和南北朝(公元420—589)时期,在北方,鲜卑族一直都是主角。鲜卑是一个比较汉化的民族,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汉化改革(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与汉族通婚等)后,多数鲜卑人与汉族融合了。

吐谷浑(tūyùhún),来源于鲜卑慕容部,西晋末年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了今甘肃、青海间,游牧为生,使用汉文。十六国之一的夏(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就是被吐谷浑灭掉的。吐谷浑跟隋唐关系密切,安史之乱之后,散居今宁夏一带。现在的土族与吐谷浑有渊源关系。

4.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辽)政权,与五代、北宋并立。其间,有大批汉人融入契丹。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辽被金所灭,契丹人多融入了汉、女真、蒙古等族。但有一些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西迁建立了西辽(1124—1211年,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现在,云南还有跟其他民族没有融合的契丹人。

5.室韦,北魏(公元386—534)才在史籍上出现,其活动范围在东胡的故地边缘,所以它一定与匈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曾附属于突厥,也有一部分被并入契丹。蒙古族就是由室韦的一支发展而来。

6.肃慎,是生活在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西周时就臣服于周,秦汉时称挹娄(yìlóu),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mòhé),五代时称女真。

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1125年灭辽,1126年灭北宋,1234年被蒙古和南宋所灭。在金统治中国北方的一百年时间里,徙居中原的女真人逐渐汉化,金亡后融入了汉族。留居东北的女真人,到明末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统一,成了满族;没有纳入满族的形成了现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等。

7.丁零(也作丁灵、丁令、钉灵),汉代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西汉初被匈奴所破,东汉时多次配合汉军击败北匈奴。南迁的,到两晋南北朝时有中山丁零、定州丁零等,逐渐融入了中原。有人认为,丁零就是春秋时期的狄。

留在漠北的丁零人,称敕勒,后称铁勒(高车),隋朝时附属于突厥,其袁纥等部落改称回纥(huígē);唐天宝三年(公元744),破东突厥,建立回纥汗(hán)国。回纥曾经帮唐朝平定安史之乱,贞元四年(公元公元785)自请改称回鹘(huíhú)。维吾尔族、裕固族都源于回鹘。

8.氐(dī)、羌(qiāng)

氐,商、周到南北朝时期分布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东晋十六国时曾建立前秦、后凉等政权。后融入了汉族及其他民族。

羌,分布于以今青海为中心的青、川、甘一带,分支众多。烧当羌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曾建立后秦政权,党项羌后来建立了西夏政权(公元1032—1227)羌后来与汉及其他民族融合了。现在的羌族、藏族、土族、彝族等都与古羌族有渊源关系,安徽、四川也有党项羌的后裔。

9.月氏(zhī)、羯

月氏,秦、汉时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在位)时遭匈奴攻击,大部分人西迁到了今新疆伊犁河及以西一带,称为大月氏。没有西迁的一小部分进入了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时,出山与汉人杂居。

羯,源于小月氏,曾附于匈奴,西晋时,居于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东晋十六国时期曾建立后赵政权。后赵被冉闵所灭,“杀胡令”使羯族人口大减,剩下的羯人投降了鲜卑等族。

南北朝时期的羯人侯景,先是北魏大将军尔朱荣部下,后为东魏的大将,公元547年叛降西魏,接着又降梁,被南朝梁武帝萧衍封为河南王。次年,又与萧正德勾结叛乱,攻破建康(今南京),公元549年攻破宫城,梁武帝被饿死。侯景此后到处烧杀抢掠,建康等地几近荒废,不亚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呀!

侯景接连立、废了两个皇帝后,于551年自立称帝(国号“汉”,年号“太始”)。552年,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所灭,羯族从此在史籍中消失了。

10.乌孙,原在敦煌、祁连间,汉武帝初年西迁到了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汉武帝曾两次以宗室女嫁乌孙王;汉宣帝甘露元年,立汉朝外孙元贵靡为大昆弥,立匈奴外孙乌就署为小昆弥。(汉朝、匈奴都在用和亲的方式搞“外交”啊!)南北朝时,又西迁到了葱岭北,与北魏及后来的辽关系密切。再后则与别族融合了。现在的哈萨克族与乌孙有渊源关系。

11.突厥,初属柔然,于公元546年击败铁勒,552年破柔然,建立突厥汗国。到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东突厥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为唐所破,到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复国,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又为回纥所破。

西突厥曾灭厌哒(yèdā,在今阿富汗西北,yè字应该带口字旁,yèdā人是大月氏与匈奴的混血人),占有今新疆和中亚各国的大部地区,公元659年为唐所灭。

鞑靼(dádá),曾属于突厥。突厥灭亡后,鞑靼成为独立的部落,后为蒙古所灭。现在的塔塔尔族与鞑靼有渊源关系,今俄罗斯等国有鞑靼的后裔。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发动“安史之乱”的史思明是突厥人;安禄山本是胡人,其母亲嫁给突厥人,随继父改姓安。五代时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xù)、石敬瑭(táng)、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都是沙陀部人。沙陀部是突厥的一部。沙陀部后来融入了汉或其他民族。

12.蒙古族,源于室韦,几乎融合了北方所有民族。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称成吉思汗(hán)。接着,成吉思汗灭金,西征灭花剌子模(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占领中亚大片土地,再灭西夏。他把所征土地分封给了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分别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其孙蒙哥汗时,旭烈兀西征今伊朗,又建立了伊尔汗国。

钦察汗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乌克兰东部、俄罗斯西部地区。察合台汗国包括今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 伊尔汗国包括今伊朗、土耳其等。14至15世纪,四大汗国先后灭亡,蒙古人融入了当地。

蒙古族融合了中国北方的多个民族,又融入了中亚和东欧。

总结一下匈奴人的去向:一、融入了汉族;二、融入了北方、东北、西北其他民族,还有后来迁移到西南的民族;三、融入了中亚和欧洲民族。请看下图,下图中是与匈奴有关联的民族(走向国外的,没有写出民族名称)。

匈奴人去哪里啦(匈奴人哪里去了)(1)

匈奴可能融入的民族及渊源关系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