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字的来源(熊字家族态-態)

汉字我们也称为文字,但文和字是两码事,文是文,字是字。文是用来造字的,字则是由文走来的,这是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学习汉字一定要明白。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序》

熊字的来源(熊字家族态-態)(1)

今日汉字主角:态-態、罢-罷、摆-擺、罴-羆

01

态度的“态”字,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被简化了的字形,上面一个“太”字,下面一个“心”字。

熊字的来源(熊字家族态-態)(2)

图〡“态”的字形演变

态的繁体字形和简体字形差异很大,因为它简化时使用了读音替换法,用“太”替换了原本笔画较多的“能”字,繁体字形原本写作“態”。

“态”字下面一个“心”字,即表示从心里发出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怎样的情况和情形呢?就是能力很大,用熊来形容,这就是“态”表现出的状态和形态。

熊字的来源(熊字家族态-態)(3)

“太”字本身就有“大”的意思,汉字简化时用它替换也保留一定的造字含义。“态(態)”由心发,故称“心态”。它的读音由“能”做读音符号,“能”虽读音为“néng”,但其古音也读“nài”,与“耐”同音。

“耐”字有经受得住的意思,但它最早是一种刑罚——割胡子。古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割头发、断胡须,这都是有悖天道的,对古人尤其是男人来说是极大的侮辱。

“耐”虽是一种刑罚,但尚能忍受——忍耐。

熊字的来源(熊字家族态-態)(4)

02

”字原本写作“”,上面的四字形“罒”是“网”的变形,下面的“去”是“能”字的变形“䏻”的省写

“能”因其草书形体,就常被书写成“䏻”,汉字简化时去繁留简。

“罢”字本义就是一张网网住了一头熊——啪的一声,熊被一张大网困住动不了,表示有能力的人被束缚了手脚,不能施展才华,似被免去了能力,这就是罢免

此字多用在官场,罢去官职为“罢官”,如历史上有名的“海瑞罢官”。

03

”字简单,加提手表示用手摆放,摆手、摇摆。当一个人被罢去了官职,就只能任人任意地摆布了,放到什么位置就是什么位置了。

此外,“摆”字还合并了一个“(襬)”字,它指古人衣、裙的下摆,人们走路时下摆晃来晃去,很是摇曳,故有摇摆一词。

熊字的来源(熊字家族态-態)(5)

04

“罴(pí)”字不常用,原本写作羆(繁体),指一种野兽。毛主席诗词《七律·冬云》写道:“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指个头更大的棕熊,也称马熊,因其能直立行走,故此也称“人熊”。熊原本像其他动物一样爬行,奔跑时势如破竹,但与人对峙会突然站立起来,挥舞熊爪有披荆斩棘之势, 着实让人害怕,足见这种大熊的威猛。

“罴”字便指这种能直立的大熊。熊什么时候会站立起来?往往是人们捕熊时与其发生对峙,熊就会直立起来反击,因其身形高大,挥动爪子时劈头盖脸给人一顿反击。其读音与“劈 pī”同音,用以形容它的攻击特点。

除此之外,中医也用到“罴”字,人的力量来自身体运化五谷和水液,正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是人体蕴藏和转化能量的器官。

至此,“熊”字家族我们就讲完了~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熊字的来源(熊字家族态-態)(6)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你值得拥有!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关注和转发,感谢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