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

世纪之交,八国联军侵华,清廷岌岌可危,内忧外患的乱世中,数不尽的国宝流失海外。

《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选取义和团事件中八国联军对文物的掠夺这一视角作为整体出发点,详细探究其实情。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1)

如此罕见的掠夺,使北京城遭受巨大的创伤及影响。辉煌壮丽的古都,因遭受物理性破坏,在景观上也迅速失去了原貌。这甚至可以说是清王朝瓦解过程中的重要序曲。

掠夺的深渊

八国联军在1900年8月15日占领北京,之后便立即开始掠夺。

而且,德军元帅瓦德西还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但这也仅仅是开端,掠夺之火一旦被点燃,便难以熄灭。

此后数日,各国士兵在京城内外大肆抢劫。尤其是稍晚入城的德军,其野蛮行径,和俄军一样猖獗至极。

然而进行掠夺的不仅仅是入侵的八国联军,还有居住在北京的洋人、土匪、残党等也纷纷乘乱闯入,北京城内外哀鸿遍野。

天翻地覆,皆因王法之不畏。(《庚子记事》七月二十九日:[阳历8月23日])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2)

八国联军占领下(1901年前后)的紫禁城乾清宫( 引自《清代北京皇城写真帖》)

光绪皇帝和西太后出逃西安后,皇城陷入无主状态。凡是显眼的店铺,不论大小都被洗劫一空。

八国联军以追剿义和团残党为名,闯入富人家宅,金银财宝,衣物器具,无不抢夺;大资本家、高官乃至皇亲国戚的宅邸,无不遭劫。

特别是各国抢先确定占领区域后,被改造成驻军宿舍的宫殿、离宫、庭园、寺庙、祭坛、领事馆以及有名的寺院等,和清朝有关的建筑都沦为侵略者的嘴边之食。

例如,日军占领顺天府,英军强占天坛,美军侵占先农坛,法军霸占西什库,俄军抢占南海,德军逼占社稷坛。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3)

八国联军经津入京

时入9月,八国联军的掠夺仍在继续,掠夺的范围也从贵重珠宝延及日常用品。9月末,各国洋兵终于感到“山穷水尽”,可掠夺的物品开始逐渐减少。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首先,各侵略国合计发动78次对义和团残党的“讨伐行动”。

行动范围从北京周边起,次月至保定,次年年初延及山西省边界,这其中对各地的反复掠夺自不待言。

10月以来,日英美占区域的市场,近千件掠夺品作为商品在地摊上铺得满满当当。

11月,掠夺的势头渐渐平息,被称作“虎狼之区”的德军占领地也或多或少地平稳下来。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4)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美日军官在宫门前合影

与北京占领区趋于“太平”的景象截然不同,八国联军的“讨伐行动”此起彼伏。

联军进驻保定、天津、河间等地,包藏祸心的俄军则移至东北。

以德军为主力的联军在各地大肆掠夺,《庚子记事》揭露了实情:“自诩仁义之师,实与流寇无异。”如此一来,掠夺重心由北京扩散至各地。

从1900年12月到1901年年初,包括德占区在内,北京治安基本趋于稳定。

此后,从1901年5月10日起美军、意军开始撤退,至8月8日八国联军全部撤离北京。

9月7日签订《辛丑条约》,1902年1月3日西太后回銮。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5)

签订《辛丑条约》

时隔一年半,恢复了原来的秩序,但京城已是满目疮痍。

颐和园的掠夺

俄军的掠夺

时值北京刚刚被占领的1900年8月17日,日军骑兵第五连队于当晚7时抵达万寿山,未遭抵抗便迅速将其占领。为防止兵力分散,又于翌日清晨6时从万寿山撤兵。

21日,俄军占领该地(参谋本部御编纂《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变战史卷四》)。此后,俄军开始了大肆掠夺。

日军认为己方享有先占权,俄军却无视太阳旗,此时日俄之间围绕颐和园的占领问题纠纷不断。

义和团事件发生时,以“中国通”著称的英国记者莫里循碰巧在北京,他将事件的始末向全世界做了介绍。

其中,日俄之间的摩擦也记录在他8月22、23日的日记中,从中可以看出日方杉(几太)和柴五郎对俄军的不满之词。

然而,日军做出让步,事件以俄军占领颐和园告终。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6)

莫里循与仆人孙天禄

值得注意的是,莫里循于9月24日向《泰晤士报》发电报称:“俄军已结束对夏宫(颐和园)有组织性的掠夺,将所有有价值的物品全部打包,并贴上标签。”

8月,《庚子使馆被围记》 的作者普特南·威尔目击了一大队俄军开着辎重车从远方驶来。

10月5日,日本记者坪谷善四郎一行进入颐和园,将当时目睹的情形记入题为《万寿山离宫总览记》的文章中,进行了详细报道。

在此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大门是由英国士兵把守”。坪谷善四郎记载:“几日前,一直把守北京的士兵(俄国士兵—— 原作者注)从北京退出,之后完全撤离,并由英国士兵代替把守。”

这段记载从时间上来讲,与9月24日莫里循所发电报内容“俄军掠夺完毕”完全吻合。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7)

北京城占领区域略图(参照日本参谋本部御编撰《明治三十三年 清国事变战史 卷四》绘制而成)

他们是否数次大规模将掠夺物品运出北京城还有待考证。

但是,威尔的文章中基本可以传达出当时的情形,似乎俄军在占领北京城后的一个月内进行了大规模掠夺,随后撤退。

英军的掠夺

此后,颐和园被英军占领。坪谷亲眼目睹了英军的掠夺行径,而且坪谷“观光团”一行也顺手牵羊掠走香炉、花瓶等作为纪念。

如此看来,俄军撤退后,英军及“观光团”的掠夺并未停止。

狄葆贤在《平等阁笔记》中这样概括颐和园遭掠夺的情形。

颐和园被联军劫掠一空,角角落落无一幸免。佛香阁下的排云殿内,数十个各式各样的陈列架高及脊木,几乎与房檐相连,但全部空空如也。

最终,连挂在墙上的书画及窗上雕刻的装饰板(窗框)都被拆得七零八落。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8)

火烧圆明园时,幸免于难的圆明园谐奇趣北面花园门

颐和园中藏有无数碧犀、宝石、翡翠、珠宝等。数十年来,各督抚及群臣百官搜刮民间珍宝,悉数收入颐和园。

这简直无异于将国之精粹集中毁灭!比起杀人后尸横遍野的惨状有过之而无不及,伤痛也愈加深远。

紫禁城与“三海

紫禁城西侧和北侧被三个巨大的池塘包围,这三个池塘亦称“三海”,即南海、中海、北海,连同周边的园林,统称为“西苑”,是皇室贵族的游宴胜地、离宫行所。

“三海”和颐和园都是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即唯独紫禁城几乎未遭劫掠。

但是如果因此认为此次掠夺的规模和程度只限定在小范围之内,实是言之过早。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9)

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紫禁城游行

狄葆贤的证言中,指出以下几点:从明朝传承下来的珍宝原本藏于紫禁城中,但由于乾隆皇帝时常行幸三海,便挑选了一些喜爱之物移至西苑,而且清皇室数不胜数的宝物基本都集中在这里。

据其所言,包含从明朝所传珍宝在内,三海收藏了无尽的宝物。

此外,从坪谷的报告《北京皇城纵览记》10月4日的记载来看,位于中海西岸的西太后行宫仪鸾殿曾由德军把守,而10月4日此地已遭抢掠。

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被幽禁于南海瀛台,政治实权最终又归于西太后。而这座仪鸾殿则代替了紫禁城的养心殿,成为权力中枢的政治舞台。

顺便提一下,主战派和议和派围绕如何应对义和团一事,展开了激烈斗争,最终决定宣战的廷议,也在仪鸾殿举行。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10)

慈禧太后

以仪鸾殿为首的三海一带,即西苑,考虑到其历史由来以及西太后晚年愈发膨胀的权力欲望等因素,其地位是否凌驾于紫禁城之上,这一点我们姑且不论,但彼时历代王朝的大量珍宝很有可能被重新集中储藏在这里。

日俄德三军混战

8月16日日军占领紫禁城中的大理石桥一带,而俄军却占领了仪鸾殿。

恐怕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不久,中南海一带就如同颐和园一样已落入俄军之手。

此地后来经俄德易手,这和联合军总司令由德国人瓦德西担任不无关系。

他于10月17日到达北京,入京后便决定将总司令部及自己的住处设立在仪鸾殿。俄军不得已只能服从。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11)

瓦德西元帅

对照坪谷的《北京皇城纵览记》也可证实,最晚10月4日前德军已取代俄军。

此外,瓦德西本人也在《十月二十二日之报告》中做出如下记述:

90个人花费10天时间才收拾好,勉强可以住人了。但戏服、碎瓷器或玻璃等,现在都堆积在不用的房间里。而从用于接见公使、设为司令部的房子里面清扫出来的损坏的东西,也和杂物堆在一起,塞得房间满满当当。我看到的座钟便有几十座……

俄军残暴粗鲁的掠夺早已令这座皇室宅邸伤痕累累,两宫西逃不久,这里便已似人间地狱一般,宝藏堆积的山上到处都是贪婪的亡徒。

在历史的节点上,一幕幕恐怖的场景反复上演。

90人花费10天才勉强整理出来的,也只是作为司令部和元帅使用的房间而已。

光是在废墟中发现的座钟就有数十个。然而,那也只不过是一部分备用品罢了。

仪鸾殿失火

仪鸾殿中无数光彩夺目的日用品倾注了历代工匠的精魂,无与伦比的珍宝极尽奢华,它无疑是西太后梦寐以求的至福乐园,然而美梦最终支离破碎。

当然,掠夺行径并不只局限于俄军。

正如各种资料所示,仪鸾殿被俄军大规模掠夺后,也曾断断续续地遭到其他人的掠夺。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12)

德国人将抢掠的天文仪器摆放于波茨坦的无忧宫前

不久,仪鸾殿迎来了更为悲惨的结局。

1901年4月17日深夜,正殿(两卷殿)、东西配殿、福昌殿等主体部分被付之一炬。

瓦德西元帅在4月20日的报告中提出了失火的论调,但是,企图消灭掠夺证据的“纵火说”却不胫而走。

真相与烧焦黑暗的红莲之火一同被埋葬,“女帝”的梦幻在拂晓化为残骸,令人作呕的掠夺大戏也无可挽回地草草收场。

本文内容摘选自《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因篇幅较长有部分删改

三大遗失的国宝(拉开近代国宝海外流失的序幕)(13)

《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

[日] 富田升 著

定 价:88.00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