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你发脾气该怎么教育(当你因为孩子态度)

和朋友吃饭,聊兴正酣,突然就听见邻桌扬高的声调:“做到做不到是一回事,你不能用这个态度。你又不是不会,你怎么这么不认真!”

隔着不远的距离,我感受到这对母子之间好像一瞬间就能燃起大战的紧张感。

转过头就看见10岁左右的小小少年抬头看着愤怒的妈妈,眼睛里含着水光,动了动嘴,想说什么最终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把头低下去,手里无措的摆弄着那张引发妈妈怒火的一张习题纸。

妈妈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把音调降下来,开始和孩子讲道理:

“你看这道题,和这一道是一个方法,你明明就做对了这道,怎么会错掉这个呢?

你只要认真一点,这个错误就可以避免,不是妈妈要和你生气,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不然你什么都做不好。

如果是你不会也就算了,但是你会的东西做错了是不是不应该?”

少年或许在妈妈的软化下得到了一些安慰,微微地点了点头,但是仍然垂着脑袋,也没有主动去改正错题的动作。

担心敏感的孩子感受到我的关注,我默默转过脸,听着孩子默然地收拾东西,和妈妈一起离开,目光里只留下一个垂头沮丧的背影。

01

作为父母,我们就是如此在意“态度”这件事。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某个瞬间,看着或“嬉皮笑脸”或毫不在意的娃,你会毫不犹豫地放话“我不期待你一定做到多优秀,但你至少要有认真的态度”。

做作业只顾着玩是态度问题,不知道主动做计划是态度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积极面对还是态度问题,甚至沟通的语气不对都可以来上一句“你这什么态度”……

明明不爱生气,总是在遇到态度问题的时候无名火起。

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的想发火?即使耐心讲道理,架不住孩子的反应总能让我们一秒破功。

即使不发火,少不了的担心和各路秘籍齐上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为了端正孩子的态度。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当你因为孩子的态度发火时,都发生了什么。

02

身为爹妈,对于“态度”,我们都有点自己的小想法。

我们可以接受孩子不是天才,他的绝对能力就是这样,但不能接受就因为态度不好,他本来可以达到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毕竟能力嘛,和天赋和环境都有很大关系,不是谁说了就算的,可是态度是自己可控的呀!

而且,没有一个好态度,大部分情况下,能力也强不到哪儿去。

再说,孩子还小,作为爸妈的我们是有责任帮孩子树立正确态度的,作为负责任的父母,我们必须教给孩子,要端正态度。

这些想法很正常,对不对?用它们作为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没问题的吧?

嗯,捧回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爷爷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可能会说,这些想法本身挺好的,没毛病,但是它会影响你对孩子的判断呀,你拿这些想法和孩子沟通就可能有问题哦!

这是怎么回事呢?

卡尼曼老爷爷在1974年就提出了一个看似很平常,用起来可以搭起一个复杂系统的效应“锚定效应”

孩子对你发脾气该怎么教育(当你因为孩子态度)(1)

这个概念有点复杂,但其实说起来大家都知道。

就好比我们定了60分的及格线,如果孩子考90分就觉得是还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其他孩子都是95分以上,我们瞬间就会觉得90分太低。

这背后起作用的是我们关于分数的想法和信念。

你觉得90分还不错是因为:你认为分数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能力水平,90分远高于及格水平,说明能力不错,这时候你的参照点是60。

你觉得90分太低是因为:你还认为相对值更能说明实际能力,所以即使是90分,但大多数人95分,这个90分所代表的能力水平就降低了,这时候你的参照点是95。

90分本身啥意义都没,是你关于分数的想法和你的参照点决定了你是90分万岁,还是失落又心伤。

03

有人可能就会问了:这和我对孩子的态度有什么关系?

别急,我们这就看看锚定效应是怎样影响了爸爸妈妈面对孩子“态度”问题时是怎么想的。

餐厅里的那位控制不住发火的妈妈,从她的话语里,我们可以提取出她对态度问题的这几个想法:

想法1. 问题分两种,一种是能力问题,孩子确实做不到,比如解一道世界性难题;另一种是态度问题,是孩子在能力上原本可以达到,但因为孩子不认真的态度就没做到的。

想法2. 能力问题可以接受,态度问题不能接受。

想法3.态度不好,后果可能很严重,比如什么都做不好。

想法4.态度是孩子可控的,孩子能选择自己是否用某种态度。

想法5.作为一个妈妈,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可以玩一个“想法行为连连看”的小游戏了。

你抽到了一个孩子的问题,上面写着“能力”。

根据想法2,你点点头,可以接受,于是你心平气和地去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能力水平去了,虽然也会担心,但绝不会和孩子较真。

你又抽一次,抽到了一个名为“态度”的问题。

根据想法2,你的第一反应是要求孩子端正态度,如果孩子做到了,你顺利地避过了雷区,和孩子之间仍然可以风平浪静;

但如果孩子“屡教不改”或者对你的要求充耳不闻,想法3和5带来的压力,和想法4的推波助澜,则会让你和孩子的沟通迅速掉入雷区,像这位愤怒的妈妈一样,把自己和孩子都炸得外焦里嫩。

如果换一个妈妈呢?如果她认为态度问题就是能力问题,提升了能力,孩子的态度自然就好了,那么她还会如此愤怒吗?

看到没,孩子的态度本身并不重要,而是家长关于“孩子态度”的想法,和家长的参照点,决定了我们在遇到孩子的“态度”问题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

当你因为孩子的态度问题而发火时,不妨想一想,这背后,你有着怎样的“锚定”想法呢?

04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锚定效应来改变孩子的态度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做到以下三步:

1.让孩子愿意听你说

2.让孩子知道你想说啥

3.让孩子认同你说的话并且帮他一起找到方法,他才会自己去改变。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给所有你要传达给孩子的外在锚奠定一个正向的基调:确立一个充满安全感和支持感的基础锚定。

简单说,既然锚定的影响如此巨大,无论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无论这个问题关乎能力还是态度,先在孩子心里种下一个种子,就是爸爸妈妈永远是理解他、支持他、接纳他。

这是一个万能金手指,可以确保孩子愿意倾听和接受我们的影响的万能保障。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会愿意把爸爸妈妈沟通的意图往好了想。

比如,那位发火的妈妈可以这样说:

“妈妈知道这道题本来是可以不做错的,我也知道你不是故意要做错它的。”

这样,孩子听到妈妈说的后面的内容,都不会担心自己不被接纳,而是会专注在妈妈所说的具体内容上啦。

如果缺少了这一步,无论父母想要传达的是多么重要的信息,孩子的内在锚就像一道大门,会把所有重要的信息都隔离在外,而没有转化为孩子内在锚的信息,即使再有用,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没有效果的。

孩子对你发脾气该怎么教育(当你因为孩子态度)(2)

第二,和孩子说清楚,自己对他的评价是怎么来的,出于什么原因,又是什么意思。

同时,把自己对于态度的想法用尽可能客观的语言传达给孩子。

以孩子有限的人生阅历,很难真正理解父母那些严厉中夹杂着温情的爱。

所以,客观陈述自己的出发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我们可以这样说:

“妈妈觉得你偶尔有这样的失误没有关系,但是这样的事情已经有了好几次,总是因为没有很认真的去做而失误,这是妈妈不太能接受的,妈妈觉得这已经是态度的问题了。

你没有认真的去检查题目,才会很多次出现同样的失误。你还小,妈妈要帮你长大呀,要把自己知道的经验都告诉你。

妈妈是担心你如果养成了这样的态度,这会让你在将来的生活里面做不好的事情。”

第三,终极绝招:把父母对于态度的锚定转化为孩子自己对于态度的锚定。

前面做的两大步都是为了最终迈出这一步。任何不能转化为孩子自己内在锚的说教都等于零。

高级的说教是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支持,不由自主地就思考起父母所说的内容。

这里有一份高级说教指南,指南的核心只有七个字:“站在孩子的视角”。

妈妈可以这么说:

“妈妈是要帮助你有更好的态度,但是这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看,如果你更认真一些,你就不用反复去做已经会的一样的题型,省下来的时间你就可以去做其他你想做的事。

这个改变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妈妈相信你能做到的,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你可以告诉我。”

试试多问一问孩子,从他的视角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原来孩子自己就充满了改变的力量,而开启那扇大门的钥匙正在你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