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

武侠古装剧里,

我们常常看到古人

穿着袖袍宽大的衣服,

冷不丁就从袖子里掏出本武功秘籍,

或者掏出几锭金子来,

就像动画片里的百宝袋一样。

相信你也疑惑过,

这么宽大的袖子又放着这么多东西,

是怎么做到不会掉出来的?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1)

首先这要从古人的衣服口袋说起。

古人的东西并不是都放在袖子里面,比较大一些的物品一般都是放在行囊包袱里。

古人的东西并不是都放在袖子里面,毕竟不太方便,因为古人衣装一般是没有现代印象中的口袋。如遇远行,比较大一些的物品一般都是放在行囊包袱里。古时候一些王孙贵族,都是把东西打包起来,让下人拎着。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2)

另外可以放东西的地方就是,交领服中两襟在胸口形成相交的空隙和腰间系有腰带而形成的空间,即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怀揣”“怀中掏出”的由来。

而把东西放进袖子的这种情况多半是发生在如上朝这样重要的场合,而这样做的条件是衣服有大袖子。古代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的说法,意思是古人中基本只有文人贵族才会穿这种大袖的衣服,普通百姓因为劳动的缘故,通常会穿短袖或者把袖子勒起来。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3)

宽袖和大袖想放得下东西,必须要装一个暗袋,衣袖里藏些小件轻便的物品。

一般咱们看到的古人穿的宽袍大袖,是在袖子里面缝有跟袖口开口方向相反的口袋,口袋呈收口的梯形状,可以放一些银两、书信等东西,比较方便。还由此出现一些名词,比如“袖珍”,原意指的就是衣袖里藏的小件奇珍宝物,“两袖清风”说的是袖子里没有装钱,所以很清贫。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4)

个别衣服也能装大物件,这些口袋多在手肘后,而非袖口处。

个别衣服也能装大物件,如“窃符救赵”中,信陵君夺兵权杀晋鄙时用的就是“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而且这些口袋多在手肘后,而非袖口处,这样是为了避免抬起手臂时东西掉出来。东晋葛洪的医书《肘后备急方》中的“肘后”就是说这书能放在肘后的口袋里随身携带。不过清朝入关后,便改掉了这种设计。

当然,如果你以为古人的袖子只是用来装东西的,那你就错了。因为衣袖兼有毛巾、衣袋、指喻、舞具、礼仪等诸多功能。

毛巾、手帕作用

将衣袖当毛巾、手帕,用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等是古代生活中的习俗行为。

例如:宋词大家辛弃疾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的感慨;魏晋“竹林七贤”之阮籍有“举袂当朝阳”的描述。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5)

古人之“掩面”“掩涕”“掩泣”等习惯用语,一般省略了主语衣袖,例如“掩鼻”之典出自“掩袖工馋”成语,原指用衣袖掩住鼻子之意。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见人们用衣袖擦眼、拭面,此乃习俗的惯性使然,是历史传递现象。

情感表达作用

古人以衣袖的形态表情达意,颇具特色。

“拂袖而去”:以甩袖离开表示不悦、生气、不理睬之意;

“袖手旁观”:表不参与、不关心、中立之意;

投袂而起”:表立即行动。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6)

“挽袖”表跃跃欲试,引申为“摩拳擦掌”,此行动的贬义则为“捋袖揎拳”;

“联袂”表示合作、同行之意。但联袂之“联”不是系、结之意,而是牵、扯、互搭衣袖之谓,因封建时代男女恪守授受不亲,同性间亦无拥抱、握手之习惯。

歌舞作用

俗语说:“多钱善贾,长袖善舞”。在戏剧表演中,据说看一个演员的水平高低,只要看她出场时水袖甩得如何就行了。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7)

例如《楚辞·招魂》中状郑舞之容曰:“祍若交竽”。据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衽自有襟义,而亦有袖义。”“竽长四尺有余之乐器,长袖善舞,回转相交,有若两竽,若释为襟则何由交乎!”。起舞的时候,两只长袖如同两竽相交。由此可知舞技超群。

指代、比喻作用

古人还以衣袖的不同色状,作喻指之用,如古诗中“天寒翠袖薄”之“翠袖”,“彩袖殷勤捧玉钟”之“彩袖”,成语“红袖添香”之“红袖”,均是指代女性。

“长袖善舞”喻指善于经营;“两袖清风”比喻廉洁,皆形象、生动。“断袖之癖”特指同性恋。

此典出自《汉书·佞幸传·董贤》,讲哀帝刘欣与男宠董贤同寝,刘醒起,为不惊动董,遂将被董身所压的衣袖割断。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8)

古代以“垂衣拱手”之态,形容太平无事,无为而治。古籍《尚书·武成》中有“垂拱而天下治”的记述。垂拱,是垂衣拱手之省略,“垂衣”即衣袖下垂。

礼仪规范作用

中国服饰文化是礼仪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服饰的美饰功能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礼仪规范。

所谓“礼仪之邦”与“衣冠之国”,正显示了服饰与礼仪的密切关系。古代的衣袖也从侧面反映了服饰与礼仪的一些情况。

譬如古时常见的行礼“敛衽”,是整一整衣袖拜礼的动作,原是男女均行之礼,元代以后只称女子礼拜为“敛衽”。

古人为什么把物品放进袖子里(古代人都把东西放在袖子里)(9)

古人的宽大袍袖,在礼仪中,有利于显示庄严、稳重之态,还有礼节行使时规范的要求,这也是在特定场合(如朝拜、成婚、寿庆等)要换上有宽大袍袖的礼服的一个原因。

虽然时至今日,人们已经穿上了更为便捷、华美的衣服,但是中国人对古代服饰的喜爱一分也没有减少,他们对古代服饰进行改良,简化,融入新的元素,呈现了新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创造。

关于智策传媒

北京智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一线主流媒体、策划、公关为一体的文化传媒公司。我们为国内外众多品牌客户提供专业的资源整合及相关活动执行服务,并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出非常丰富的与多方媒体、各方职能部门合作的经验,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搭建了扎实的服务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