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武汉最强(中部崛起之二从)

来源:大江论坛

一、江城复兴:武汉从“边缘”重回“中心”

武汉,这座驾乎津门,直追沪上,被视为“东方芝加哥”的华中名城,具备地理区位、交通枢纽、工业基础、科教资源等诸多优势,在发展道路上却常常“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留下诸多遗憾。

进入新世纪,武汉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招才引智、转变作风,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城市从内到外华丽转型,让江城复兴可期、遗憾不再。

中部崛起武汉最强(中部崛起之二从)(1)

从“钢城”到“车都”“光谷”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重镇一直是武汉的“城市名片”。“一五计划”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武钢、武重、武锅等7个项目安排在武汉。武钢钢铁产量一度占据全国钢产量10%,“钢城”让武汉分外荣光。

工业偏重、国企独大的武汉,固然可以凭雄厚的工业基础傲视四方,但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涌来时,品尝到“结构单一、发展粗放、活力不足”等弊病的苦楚。

从“一钢独大”到钢油“相互支撑”,武汉产业结构长期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国有经济腿长,民营经济腿短,成了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武汉的突出短板。武汉市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为42.5%,低于湖北、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汉字号”仅占8席。

面对经济转型的风口浪尖,武汉市将产业结构调整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作为主攻方向。

“一手削减传统重工业产能,一手发展出全新支柱型产业,这成绩真神了!”一位网友如此感慨,武汉十年如一日推进重工业精细化升级,终于打造出中部最重要的新型产业大本营。

位于东湖之滨的长飞光纤,2016年光纤、光缆及光纤预制棒三大主营业务全面问鼎世界第一。在长飞光纤身后,挺立着武汉快速崛起的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及环保、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总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5%。

自2010年汽车产业首次成为千亿元产业后,武汉保持平均每年新增一个千亿元产业的速度,如今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等五大千亿元产业群。昔日“钢城”有了“车都”“光谷”等一系列响当当的新名号。

在壮大民营经济方面,武汉市将招商引资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今年前7个月,武汉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00多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其中,来自民营企业的资金占六成以上。“三分天下有其二”,民营企业成为武汉重要的投资来源。

二、五年倍增,武汉强势走上复兴路

1.34万亿,这是2017年武汉的GDP数据。这个数据,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居第一方阵。这个数据,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达36.88%。成就来之不易。多年前,由于经济总量始终徘徊在全国城市10名以外,在中国区域版图上,武汉一度“黯然失色”。

每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

5年前,武汉市只有汽车一个千亿产业,工业总产值不仅远不如京沪、青岛、沈阳,甚至面临被中部兄弟城市赶超的危险。

实业不振,谈何复兴?武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关键在工业,必须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倍增”率先启动。6个新城区和3个跨三环线中心城区,各建一个工业倍增发展区,作为新的工业主战场。5年间,武汉工业版图扩容200平方公里,为过去的近4倍。

筑巢引凤,引来项目云集。南车北车江城会师,通用、雷诺、比亚迪强势入驻,联想、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争相抢滩……5年间,武汉工业投资累计突破1.15万亿元,跃居全国前列。18个50亿元以上项目相继投产,为武汉经济带来源源活力。

这5年,平均每一年,就诞生一个千亿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五大千亿产业昂然崛起,拼绘武汉新的产业版图。

工业向上的态势,打开城市跳涨空间。

2014年,武汉GDP总量突破万亿元,成为中部首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2015年,武汉工业增加值达1.2万亿,基本实现“五年倍增”。这一年,武汉GDP排名来到全国城市第八,创下近30年来最好位次。

新动能带来有质量的增长

近年来,尽管汽车、装备制造、食品烟草等产业发展迅猛,但武汉仍充满危机感:动能转换,产业接续,下一个着力点在哪里?

着眼未来,武汉构建产业迭代体系,设立首期102亿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6亿元,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被作为未来10年乃至20年后的产业重点。“打造万亿级产业,确保产业发展不空心,动能输出不断档。”

在信息技术领域,重点布局光电子、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创新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基地。

去年3月,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落地光谷,这是武汉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未来将建成全球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海量手机、电脑将用上武汉造“中国芯”。

中部崛起武汉最强(中部崛起之二从)(2)

同样在光谷,投资160亿元的华星光电,连同武汉天马,代表世界可量产显示技术最高水平,主攻中小尺寸显示屏;加上联想、长飞、邮科院、华为、富士康等终端通信企业,短短几年,从“芯”到“屏”,再到智能终端,信息产业新动能闭环成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在生命健康领域,随着光谷生物城企业总收入跨入千亿关口,二妃山下,一个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的新兴产业集群,已然形成。其中,八成以上为创新型生物企业,产业后劲不可估量。

在智能制造领域,武汉已云集美的智能、武船、武重、华中数控等多家企业,“武汉智造”叫响全国。

产业接续,脚步不歇。以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起点,大武汉,正超前谋划未来产业。

航天产业,逐步圆梦。近日,总投资1500亿元的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3家企业签约入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寄望,到“十三五”末,引来100至150家企业入驻,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量子通信,迎面走来。去年,武汉签约量子保密通信“武合干线”项目,成为重要枢纽中心。

无人驾驶,抢得先机。全国首批“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于去年底,落户江城。

武汉寄望,5年内,高新技术产值达1.7万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过去几年,武汉提出了城市合伙人的计划,2017年上半年武汉先后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计划”和“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前者武汉市通过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等政策支持大学生留汉;

后者则由市财政出资设立政策性引导基金,主要围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投向武汉校友在汉企业、校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

武汉东湖高新区最近3年也加大对互联网产业的重视力度,不断给与政策支持。

就在11月18日,武汉东湖高新区还发布《东湖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出台全国首个区域性《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根据规划,光谷人工智能产业要在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全国领先的人才培养基地、产业竞争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

到2020年,光谷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光谷将每年设立不低于2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谷相关企业集聚高端人才、领军企业引进和培育、提升计算能力、积极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创新应用、产学研深度合作等,以有效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扶持和推动产业发展。

东湖高新区配套出台《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对高技术人才落户、企业建设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平台、举办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等方面给予奖励或补贴,领军企业和“独角兽”落户最高可达1亿元。

此外,光谷还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 ”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对于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互联网 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

去年,光谷在智能制造、智慧商圈、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遴选24个互联网 人工智能项目开展示范应用,共计给予1500万元的经费支持。

武汉,这座中部城市注定要崛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