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1)

萧观音剧照

秦统一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共存、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的王朝。嬴政为体现自己彪炳千古的历史功绩,确定了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且被此后历代沿用。与“皇帝”相对,皇帝的嫡妻,被称为“皇后”。在自秦到清长达二千余年的帝制时代的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数百位皇后。她们或出身名门,或出身低微;或容华绝代,或才华横溢;或悍然临朝称帝,或甘于相夫教子;或寿终正寝,或不得善终。

在众多皇后中,因一组艳词(或确系本人自作,或为他人伪作诬陷,已成历史迷案)而被丈夫赐死的皇后,可能只有辽朝第八位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的皇后萧观音了。作为契丹女子,萧观音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她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才华横溢,尤擅长诗词。她生前撰写的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绝命词》等诗词,反映出她跌宕起伏的传奇、悲惨的一生。下面,我们就以萧观音撰写的上述诗词为线索,简略叙述这位因擅作诗词得宠,又因诗词而丧命的皇后的传奇人生。

一、气势雄浑的狩猎诗:萧观音与耶律洪基伉俪情深

提起契丹的萧氏家族,大多数读者可能都不陌生,在《杨家将》等历史小说、影视中,作为“反派”频频出现的萧太后(萧绰,小字燕燕),可能是很多读者最熟悉的辽朝皇后。同样,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也给由汉族人抚养长大的丐帮帮主契丹人乔峰,安排了一个很显著的标明其族属身份的契丹姓氏—萧。

萧观音(1040年—1075年)出身于在辽朝时世为皇后家族的萧氏家族。她的姑姑,是辽朝第六位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嫔妃,后自立为皇太后,死后谥曰钦哀皇后。她的父亲,是曾任枢密使的萧惠。史书记载,萧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用今天的话说,妥妥的是“美女 才女”。这样的“美女 才女”,自然也会得到帝王“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

萧观音嫁给了辽兴宗的长子,当时被封为燕赵国王的耶律洪基为妃。对后来成为辽朝第八位皇帝的耶律洪基,很多读者可能感觉相当陌生。不过,熟读金庸先生《天龙八部》的读者,对辽朝的这位皇帝,或许颇为熟悉。对,他就是萧峰的那个结拜兄长。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2)

《天龙八部》对这位皇帝,并没有过多的评述其治国能力,只是详细叙述了他在萧峰的协助下,挫败了叔叔耶律重元和他的儿子耶律涅鲁古发动的叛乱。不过,估计令很多读者“不爽”的是,与义薄云天的大侠萧峰相比,志在吞灭宋、夏的耶律洪基,却利用卑鄙手段,诱迫萧峰出任侵宋军的主帅。最终逼得主张辽、宋和平相处的萧峰,先是抓住耶律洪基,逼迫他承诺永不侵宋;然后,自愧有失为臣之节、兄弟之义的萧峰,被逼自尽。令人不胜唏嘘。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3)

单于折箭

金庸先生塑造的耶律洪基,雄才大略,志向远大,与历史上真实的耶律洪基,有较大出入。史书虽然记载,耶律洪基年幼时就品德优秀,才学过人,生性沉稳闲静、严厉刚毅。每当他入朝时,即便贵为父亲,辽兴宗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收敛起笑容,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容。

耶律洪基刚即位时,也象历代明君那样,诏令大臣们直言进谏,劝农兴学,救灾恤患,励精图治,妥妥地一副“贤君”的形象。另外,耶律洪基文采斐然,擅长诗词,他写的《题李俨黄菊赋》诗云: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这首诗构思精妙,语词隽永,颇得时人及后人赞誉。以至于元代时,张肯作《蝶恋花》,还将《题李俨黄菊赋》诗句拆开,重新铺敷成词曰:

昨日得卿《黄菊赋》,细剪金英,题作多情句。冷落西风吹不去,袖中犹有余香度。沧海尘生秋日暮,玉砌雕阑,木叶鸣疏雨。江总白头心更苦,素瑟犹写幽兰语。

如此夫婿,倒也堪称容貌出众、才华绝代的萧观音的佳配。有一次,耶律洪基携备受宠爱的萧观音,率众贵族在伏虎林会猎(契丹礼俗谓之“捺钵”),萧观音随驾出猎.她触景生情,赋《伏虎林应制》诗: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哪叫猛虎不投降!

除《伏虎林应制》诗外,萧观音还作《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曰:

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

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

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后人多评价道:此二诗大气磅礴,彰显作者睥睨天下、威霸四海八荒的雄心壮志,也尽显萧观音的飒爽豪气。当然,我们更可以将这二首诗,视为此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萧观音踌躇满志、志得意满心态的真实体现。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4)

萧观音剧照

除才思敏捷不输于丈夫外,在军国大事上,萧观音也临危不乱,尽显巾帼风采。耶律重元叛乱时,萧观音主政内宫,临危不惧,切实有效地协助丈夫平定叛乱。如此郎才女貌人间难寻的佳配,令人不禁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艳羡和感慨。

二、《回心院》,色衰爱弛的皇后意图挽回丈夫感情的辛酸之作

真实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尽管情商、智商皆可圈可点,但到了执政后期,终究逃避不了昏庸、忠奸莫辨、沉迷酒色等评价。正是上述品性,导致容貌绝代、才华横溢的萧观音皇后被冷落,被枉杀。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5)

辽道宗耶律洪基剧照

辽道宗统治后期,已不再有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了,他终日以饮酒、赌博、狩猎、渔色为乐,而懈怠处理国政,以至于屡屡用令他沉迷不已的掷骰子的方式,来选拔朝廷重臣。辽道宗还象曹操一样,颇有“好人妻”之嫌,他经常冒用萧观音的名义,把大臣们年轻貌美的妻妾宣到宫中,名义上是参拜皇后,实则供自己肆意淫乐。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6)

深鉴历史成败的萧皇后对丈夫上述种种荒唐作为,颇以为患。她多次上奏劝谏,陈说利害。辽道宗却忠言逆耳,对萧观音也日渐疏远、冷落。为挽回丈夫昔日的宠爱,萧观音效仿汉代卓文君作《怨郎诗》巧劝司马相如,令其打消蓄妾的念头,回心转意,夫妻恩爱的历史典故,撰作了10首缠绵悱恻,柔肠寸断,倾诉了失宠后的寂寞、凄凉之苦,渴盼重新得到丈夫爱恋的《回心院》词,其中有如下词句: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回心院》写成后,萧观音意犹未尽,又命擅长音律的宫廷乐师赵惟一为这10首诗谱曲。赵惟一殚精竭虑,精心谱曲。完成后,同样擅长音律的萧观音一时技痒,亲自弹奏乐器,与赵惟一丝竹相合,堪称佳配,奏唱的效果,轰动宫中。自然,后宫中也开始偷偷流传一些皇后与赵惟一情投意合的传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难免恶意中伤。

或许,萧观音内心是否会天真地认为,曾经深宠自己的丈夫,在读到、听到这10首词后,也会象司马相如那样,既羞且愧,夫妻恩爱如初?这些内心的想法,我们现代人很难断定了。不过,有一点或许可以确定:一张阴谋的大网,正在无声无息地套向这位容貌、才华出众,此刻正企盼丈夫回心转意、夫妻恩爱如初的皇后。

三、作者扑朔迷离的《十香词》,将萧观音推向死亡的边缘

此刻,正在阴谋算计萧观音的,是久掌朝政的权臣耶律乙辛。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7)

耶律乙辛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人们叫他的父亲耶律迭剌为“穷迭剌”。尽管《辽史》记载了这个辽朝权奸出生及儿时很多颇具吉祥意味的“异兆”,但不可否认的是,无爹可拼,没有雄厚家庭或家族力量的支撑,即便身长八尺、“美风仪”的耶律乙辛的仕途之路,也算不上顺风顺水。辽兴宗时,他只是一个掌管太保印章的小吏。辽兴宗时,勉强升至类似于侍卫队长的护卫太保的官职。辽道宗即位后,因耶律乙辛是三朝老臣,擅长政事,逐渐予以拔擢,迁至枢密副使(副宰相),后又迁为南院枢密使,封赵王。

真正让耶律乙辛深得耶律洪基信任的,是皇太叔耶律重元在朝中遍插党羽,排斥众多重臣、忠良,且耶律洪基无所觉察时,耶律乙辛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极力谏阻。耶律重元叛乱时,耶律乙辛也坚定地站在耶律洪基一方。叛乱被平定后,辽道宗认为耶律乙辛忠勇可嘉,封他为北院枢密使、魏王,还赐号“匡时翊圣竭忠平乱功臣”。后又加封守太师,赐他“掌军旅,许以便宜行事”的特权。自此,耶律乙辛专擅朝政,势震中外。他权势大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民间盛传的谚语说:“宁违敕旨,无违魏王白帖子。”

正当耶律乙辛大权独揽、权势炙手可热之际,大康元年(1075年),辽道宗命萧观音所生的皇太子耶律濬参预朝政。耶律濬自幼聪慧,美恣容,文武兼备,很快就得到众臣的赞赏和拥戴。耶律乙辛既忧且惧,连日思索下,一条铲除皇后、废黜太子,以保住自己权势的毒计,慢慢成型了。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8)

《陆贞传奇》里的萧观音

据史书记载,耶律乙辛先命人撰写了一组淫秽不堪的艳词《十香词》,然后买通素与萧观音、赵惟一有矛盾的宫中侍婢单登、教坊艺人朱顶鹤等。他指使单登将《十香词》呈递给萧观音阅看,并说这组词是宋朝皇后撰作的。萧观音看过《十香词》后,赞叹不绝。单登趁机恳请皇后手书此词,以便与宋朝皇后媲美,在后世留下“词(创作)、书(书写)双绝”的佳话。萧观音不知是计,欣然书写。那么,这组将萧观音置于死地的艳诗,究竟是怎样的一组词呢?

《十香词》由10首五言绝句组成。每首词依序描写了女子的发、乳等各个隐秘部位之美,比如:

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妆;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萧观音读完、写完《十香词》后,深有感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又写了一首《怀古》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或许她在阅读、书写《十香词》和《怀古》诗时,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这组让她称羡不已的艳诗,和这首《怀古》诗,将她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四、《绝命词》:萧观音留在人间的最后一首诗

耶律乙辛拿到单登送来的萧观音手书《十香词》和《怀古》诗后,如获至宝,迅即入宫,向辽道宗举报皇后与乐人赵惟一有染。他污蔑说:《十香词》是皇后写给赵惟一的情诗,《怀古》诗中有“赵”、“惟”、“一”三个字,更是皇后与赵惟一通奸的铁证!

自己肆意奸淫大臣们妻妾的耶律洪基,对萧观音送来的这顶“生态帽”,却坚决“拒签”。当然,“原谅她”也不是这位皇帝的选项。他逼令萧观音坦白,而对萧观音的极力辩解,他却用铁骨朵掷向萧观音,几乎将她当场打死。

古代文学复习清朝著名的长诗(狩猎诗回心院十香词)(9)

话剧《凄凉辽宫月》剧照

气愤难消的辽道宗又派耶律乙辛等彻查此桩“风流”案。正中下怀的耶律乙辛无所不用其极,对赵惟一施用钉钉、火烤等酷刑。赵惟一最终屈打成招,承认与皇后有染。耶律乙辛唯恐凭此不足以置萧观音于死地,于是他又精心炮制了一篇《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作为审讯结果,上奏辽道宗。奏疏中,对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渲染和描写。辽道宗读后,盛怒之下,诏令将赵惟一灭族,勒令萧观音自尽。萧观音死前,希望见耶律洪基最后一面,也被耶律洪基拒绝。心如死灰的萧观音含泪写下《绝命词》,自缢而死。容貌出众、才华横溢的一代传奇皇后,就此香消玉殒。

文史君说

《十香词》究竟是不是萧观音写的?萧观音究竟与赵惟一有无私情?《十香词》一案,究竟是不是耶律乙辛捕风捉影,单纯的诬陷萧观音?这些看似无解的历史迷案,却可以从史书遮遮掩掩,甚至掩过饰非的若干记载中,得到若干合乎史实的解答。

首先,《十香词》语辞暧昧淫靡,以萧观音的地位和素养,不难判定它的性质,怎么会单纯地相信单登所说,它是宋朝皇后撰作的呢?即便它是宋朝皇后撰作,又怎么会轻易地流传到辽朝一个地位卑下的宫婢手中?

其次,众所周知,“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中国,都是一个比较禁忌的话题。萧观音又怎么会对此等淫词秽语赞赏不已,且亲手抄写,以图流传后世呢?

再次,单登等宫婢,素与萧观音等有隙,也因此被萧观音疏远。那么,她的言语,萧观音怎么会不加辨析地听信呢?所以,史书所谓耶律乙辛命人撰作《十香词》,栽赃、陷害萧观音的记载,可能恰恰与史实颠倒!寂寞孤独的美貌皇后,遇到英俊帅朗、同样才华横溢的乐师,做出点风流韵事,恐在所难免;写艳诗以自娱,以娱情人,以炫耀才华,以留念,……似皆在情理之中。不幸的是,这组本应秘藏的情诗,不慎落到早就为保住权势,不择手段阴谋构陷皇后、太子的耶律乙辛手中!一场惊天动地的艳诗大案,由此拉开帷幕!所谓宋朝皇后撰作,耶律乙辛命单登哄骗萧观音抄写,以流传后世云云,可能不过是辽道宗与萧观音之孙、耶律濬之子耶律延禧(辽天祚帝)即位后,以之作为掩饰萧观音与赵惟一私情丑闻的托词而已。

参考文献

1. (元)脱脱等:《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 李敬武:《萧观音死于诬案》,《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

3. 王荣华:《辽道宗懿德皇后萧观音留世作品探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4. 张志勇:《大辽皇后萧观音冤狱的多维视角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