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

欢迎来稿!介绍你的家乡!今日阳曲

众志成城,共同抗疫!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1)

三晋首邑 阳曲

阳曲县,史称“三晋首邑 ”,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地处忻州与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扼晋要冲,太原门户。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低平。东临盂县,西连静乐县,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东北与定襄县交界,东南入寿阳县毗连。境北系山系横亘东西,云中山系纵贯南北,因为并北屏障,号称太原之北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

阳曲县有文物保护单位57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4处,市级24处)。2007年,与平遥、敦煌、大理、等历史文化厚重之地同时入选了“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2)

阳曲境内路网纵横密布,108国道、314省道穿境而过,太佳、大运、太阳三条高速接为一体,大西高铁、石太客运专线将实现出境道路全高速。阳兴大道、卧虎山快速通道距省城15分钟。

阳曲小米地理环境独特,阳曲小米经国家农业部发放“阳曲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09年8月经国家农业部门检测它富含人体所需的5种维生素高于其他地方同类产品,是杂粮小米的摇篮。阳曲县以侯村黄道沟村和东黄水范庄产量和质量最盛。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阳曲县“省定贫困县”退出并向社会公告。

2019年11月,阳曲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阳曲县 名优特产

阳曲县农产品以玉米、谷子、葵花、豆类、山药蛋、油料等为主产,并盛产苹果、酥梨、桃(张拔白桃)、葡萄(阳寨葡萄)、(石城、韩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干鲜果品和无公害蔬菜。小国光苹果为部优产品,小国光、红富士、酥梨为省优产品,花椒、核桃为国际博览会金奖,二次灭菌奶填补了山西的空白,畅销省城市场。山杏、山桃、黄芩、柴胡、串地龙、山枣、蘑菇、木耳、野菜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主要土特产品还有有:“太后香”、河上咀豆腐干、大红袍花椒、核桃核仁、“阿牛”系列奶制品。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3)

阳曲县 旅游景点

阳曲县有国保金代建筑不二寺、无梁殿大王庙、古、秀、悬、奇、险、野于一体的悬泉寺、三藏寺水陆殿等建筑精品;有青龙、黄寨、三畛、北社、上原等名镇古村;有郭氏之源于阳曲、系舟信雨、傅山文化、马文蔚书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与上海畲山圣母堂齐名的阪泉山圣母堂;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天门关、赤塘关、石岭关;有龙池山庄、青草坡乡村庄园、郭家堡等农家乐旅游项目。

不二寺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4)

亦称“不二禅院”,位于阳曲县城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脊檩及碑文记载,始建于北汉乾祐九年(956)。现存三圣殿一座,呈正方形,下承青石台基,上建悬山式殿顶,覆以简瓦素脊,前檐带廊,檐柱四根,斗拱七朵,俗称“隐刻斗拱”。整个建筑举架平稳,雄浑淳朴,自然大方,为金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殿内塑华严三圣等像9尊,其彩塑艺术继承了唐代的艺术风格,端庄肃穆,妍丽典雅,祥和恬静,乃人物塑造艺术之精品。壁画以东西山墙为主,绘有东方三圣、十二神像和舞狮图,西山墙绘有西方三圣、十六罗汉和礼佛图,每壁分上中下三层,画面清晰,构思奇特,技巧细腻,栩栩如生。

红峗山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5)

又名黄花山,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东北五公里处,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壁立千仞,蜿蜒峻峭,始为道教场所,后佛教逐步渗入,曾是明朝晋王朱木冈第五子朱济焕宁化府佛堂,也为明末清初阳曲名人傅山先生的云游隐居之地。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至十八日,远近民众来此敬香求子盛多。

据碑文记载,山上有“立猿”、“卧虎”、“马头”、“牛公”等奇景,素有“天造仙境”之美誉。山中还有马赶祖师洞、天佛洞、地佛洞、六仙洞等。山之主峰庙宇林立,早在唐朝年间已初具规模,现存有永司门、香山圣母殿、泰山行祠、文殊菩萨殿、法台山、观音堂等古建筑群。

青龙古镇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6)

位于阳曲县南端,紧邻太原市尖草坪区,距太原市中心约15公里。古代是太原府通往忻州、大同,以至蒙古、俄罗斯的必经之路,为“南北往来通衢也”。

青龙古镇原名青蒿嘴,是历史上集军事、文化、商贸、农耕为一体的北方闻名重镇。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偿赐“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王家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形成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

青龙古镇被评为全国传统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锐景区之一。

三藏寺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7)

又称大安寺,位于阳曲县泥屯镇龙泉村,背靠万寿山,面对龙泉河、牙牙山,是一处集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据碑文记载,三藏寺始建于唐,相传唐玄奘取经归来曾游于此。明、清屡有修葺,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清建筑。上院水陆殿内有佛、道悬塑350多尊,盘龙6条,塑造技法为三重天排列,是三藏寺文物之精华。院内有古松两株,枝叶繁茂,树龄据考证已有千年以上。万寿山脚下有一泉源,名曰龙泉,亦称长寿泉,泉水四季常流,清澈见底,甘甜可口。

三郎洞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8)

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六固村的乌琴沟,与静乐县的康家会相邻,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东西两侧山峰耸起,沟西侧是左泉山黄龙崖的三郎庙,庙北侧石崖孤峰陡立、直冲云天,上面摩刻有“三郎洞”三个大字,相传石崖前供奉的是杨三郎和杨家诸将,由于历史原因,庙中神像已了无踪迹。

沟中溪流缓缓而出,向北行进,流泉、飞瀑、奇石、草坪、松林、古树、小溪、灌丛纷至沓来,溪流声、松涛声、百鸟和鸣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不绝于耳。

三畛村

位于阳曲县大盂镇,素有太原府北门第一文化村的美誉,自古以人才辈出而闻名,在历史上曾出现过朝庭亲赐半付鸾驾和下马石的文武官员多名,进士、文武举人、贡士、生员、秀才更是层出不群。

三畛村的建筑规模宏伟、布局合理、风格独特,历史上曾修建过多座官府、商居,村中最大的建筑群磐石堡为明初建立,堡内分十二大院,共建楼房十七座,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民居的建筑水平也高于其它地方,村内现遗存有真武庙古戏台、古地道、文房四宝、古堡墙、古南桥等多处人文景观

开化寺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9)

位于阳曲县高村乡辛庄村,属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金皇统年间(1141-1149)移建此处,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为皇帝敕封的寺庙,建筑规格高,建制严谨。

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37.14米,宽25.88米,占地面积961.18平方米。中轴线有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正殿内塑释迦牟尼佛等塑像11尊,是开化寺珍贵的文物精品。寺内还保存了明清时期记事碑和功德碑10通。

大殿门“大雄宝殿”牌匾为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字体工整,笔力遒劲。开化寺千佛殿,是建国以来太原市第一座高大雄伟的殿宇,殿内塑有连佛台高8米的香樟木五方五佛像和四面天冠弥勒,精雕细琢的香樟木元宝供桌上绘就了释迦牟尼佛一幅幅动人故事,其佛教韵味浓郁,文化内涵深刻,雕刻工艺精湛,堪称当今一绝。

悬泉寺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10)

悬泉寺位于阳曲县西凌井乡伙路坪村南约5千米的官山山腰,以“古、秀、险、奇、野”著称,早在北宋年间就已是有名的避暑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晋王府家庙,明成化年间(1465~1487)、弘治年间(1488~1505)续建,清代多次重修,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清建筑。

寺内建筑依崖壁而建,自西向东绵延150余米,依次为山门、钟鼓楼、伽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三圣殿、观音堂、斋堂、七佛洞、龙王殿等建筑,占地面积241平方米。

山下是碧波荡漾、景色宜人的汾河二库,站在山顶举目远眺,悬泉美景尽收眼底,恰似进入云飞雾涌的仙境。

太原方特(在建)

太原市阳曲县历史简介(锦绣晋都风情山西第82期)(11)

来源: baidu.com


如有误编,欢迎私信!

锦绣晋都,定期更新风情山西

下一期,忻府区

锦绣晋都 阳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