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是谁先说的(他提出的三纲五常)

董仲舒

三纲五常是谁先说的(他提出的三纲五常)(1)

董仲舒出身富二代,从小刻苦好学,就连自己家的花园都没去过,甚至看都没有看一眼,他把精力全都放在研究学问上,特别是《春秋公羊传》,并因此而出名。

董仲舒少年时与公孙弘一同拜胡毋生为师,汉景帝元年与胡毋生一起被立为博士。汉武帝上台之后,董仲舒以"天人三策"上书,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求贤养士,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采纳。但董仲舒的仕途并不顺利,任江都相辅佐易王刘非时,受牵连被废为中大夫;任中大夫期间,董仲舒写成《灾异之记》草稿,被妒忌他的主父偃窃走并上奏给朝廷,汉武帝发现其中有讽刺时政的文字,便把董仲舒打下了大狱;出狱后,又因公孙弘的嫉妒,被打发到胶西王刘端那儿做丞相。因为董仲舒是有名的大儒,胶西王刘端也还算善待他。董仲舒害怕相处久了以后会得罪他,就称病辞去了丞相之职。

《春秋繁露》、《董子文集》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天意是要大一统的,汉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合乎天的意志。他还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是董仲舒的道德哲学。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一切秩序化、合理化。他的政治思想成为汉朝统治者以及历代封建王朝巩固中央集权制、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他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哲学观基础之上的。董仲舒的基本哲学观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有意志的,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人与天是相合的。他还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即是说"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秩序的"道"是永远不变的。他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命于天,包括认识活动。人认识的目的就是了解天意,人通过内省可以判断是非,达到"知天"的目的,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能了解天意、天道。他还认为人与神相沟通是通过祭祀来达到的,这一活动能使人知道天命鬼神,看到日常看不到的东西。由此可见,"天人感应"和神学是分不开的,他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

对于皇位的更换和改朝换代等现象,他也做了很好的解释,他提出了"谴告"与"改制"之说,谴责、警告统治者:如果为政有过失,天就出现灾祸:如果不知悔改,就出现怪异和惊骇;若是还不知畏惧,大祸就会临头,历史是按照必然的顺序循环不已的。

董仲舒是思想家、哲学家、神学家,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限民名田"、"盐铁皆归民"、"去奴婢"、"薄赋敛"、"省徭役"等改良主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三纲五常是谁先说的(他提出的三纲五常)(2)

董仲舒墓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于家中病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