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历史真相(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光时刻)
琅琊阁 | 子墨:纵览古今传奇,盘点世间英雄。
如果我们翻开中华古代史的浩然长卷,便能发现,大抵上没有一个中原王朝,像宋代这般,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压迫下,过得如此屈辱了。
从其诞生伊始,便面临着强敌环伺的恶劣局面,先是北宋时期耶律氏的契丹族辽国,李氏的党项族西夏国,再到南宋时完颜氏的女真族金国,后来还遇到了踏遍天下的大蒙古国铁骑,真是一天和平日子都没过过。
北宋形势图
南宋形势图
“命苦啊,还能不能让朕睡个好觉!”宋代的皇帝心里肯定这样想。
然而,自赵匡胤陈桥兵变算起,大宋王朝的国祚竟可以绵延三百一十九年,成为古代中国为数不多的长寿王朝。
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最为神奇的是,宋朝两次亡国,皆是外敌所致,而非内患,更是历代朝廷独一份!
我想,如果办个历代皇帝学习班的话,宋太祖一定是人气颇旺的讲师,门口排着等待请教的皇家CEO们,“老兄,你是怎么做到用制度设计让员工少点闹事,少点起义的呢?”
秘诀就在以下两点:
① 对内发展经济,减少限制商业,巩固民生,解决就业
② 对外花钱讲和,别动不动就打仗,伤了和气,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儿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教育十分兴旺、科学创新史无前例的大宋王朝。
所以,一票后市名流都纷纷对赵宋时代大加欣赏。
国学大师陈寅格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成就。
01 古代生产力的先进代表
不知什么时候起,中国民间开始流传一则俗语:“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殊不知,这句话最早就是出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见微知著,我们可以从这熟悉的人间烟火中一瞥当时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正是体现在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吗?
另一个可以体现宋代经济发达的是,北宋宣和年间的史诗级画作《清明上河图》,这幅近千年前的巨画,描述的是北宋帝都汴京城的市容市貌,绝对是稀世珍宝。
它高度写实地画有684个人物、95匹畜生、122座房屋、29艘船艇、15辆车、20多家店铺及28顶轿等,而且还有远景、近景的镜头布置,有河道、城门、树林、远近山等、如此鲜活的市民生活,如此繁华盛况的街景,不得不让我们感慨千年之间中华帝国的领先。
据有关史料数据,若以国家财政收入估计,北宋时期的经济中,工商业与农业已经将近各占一半,至北宋后期的1077年,在以银钱计算的7070万贯财政收入中,工商税竟然占到了七成。
套用今天的经济术语,第一产业农业占比大约三成,而高达七成的二、三产比例简直是史无前例了,要知道,此前各朝的统治策略都是“重本抑末”,即重视发展农业,而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至于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① 农业上,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大幅提高了主粮的产量。
原本中国本土的水稻品种,一年只能种一季,而据传来自古代越南的占城稻,以其高产、耐旱、一年熟两季,而得到官方的大力推广,快速增长的主粮产量无疑奠定了王朝的物质基础。
② 官方对发展工商业的支持。
这个在古代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当然,可能也是北方时不时的战争需要,朝廷需要充足的财政做支持。
所以为了多开源,朝廷也制定了不少鼓励工商业发展的良策。
比如,为了搞活城市经济,废除坊市制度。
什么是坊市制度呢?前不久一部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就对此有深刻的描绘,就是通过“坊”和“市”的设置,把大城市的居住区和商业区分开,此举虽然有利于官府管理和控制城市治安,但显然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大唐帝都,以坊市为分割,造型周正
所以宋代就把这一政策逐步放开了,“坊市”合一,效果出奇的好。
以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为例,城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的商店、旅舍不计其数,店门口还有许多货摊。营业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除了白天以外,还有夜市及早市。
城市娱乐业也发展起来,众多酒肆以及茶楼,给许多人提供了消遣的场所。
关于城市的繁盛,宋人孟元老曾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③ 身份制度的变革
这一点太重要了!
要知道,传统社会一直是一个等级森严、礼法严苛的社会,低等级的平民和贱民很难翻身。
而到了宋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级差异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虽然依然有皇亲国戚、富商大贾,但是穷人和富人之间只是经济上的差异,而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这就为人口的自由流动扫除了障碍,每个人也都有追求自身发展的权利,社会阶层开始流动起来,经济便有了向上发展的动力。
科举取士,是阶层上升的最好门路
02 文人若过江之鲫,文化若灿烂星辰
得益于宋太祖对子孙的遗训,永远不要杀文人。所以文化人的社会地位,在宋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而随着理学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印刷术的普及应用等,宋朝优秀文人辈出,如过江之鲫,数都数不过来。
文学上,最突出的莫过于宋词,自唐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后,宋词以一个华丽的挑战者的姿态流传后世,出现了像程颐、程颢、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词人,还出了首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唐宋八大家,宋朝独占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书法上,出了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人书法,不同于唐人,重意而非重法,意思就是重视趣味和意境表现,笔墨挥毫之间彰显独特气质,以标新立异的风格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另一个值得特别一说的是,宋代的绘画艺术。
毕竟北宋亡国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个被皇帝身份耽误了的著名字画家。
有宋一代,皇帝极其重视书画事业,特在宫廷设立了翰林画艺局和图画院,以国家意志推动书画艺术发展,真是用心良苦。
受宋代理学影响,宋代绘画艺术以注重写实为著,从山水花鸟间可以看到布局之精密。
花鸟画代表作品,有崔白的《双喜图》,兔鸟呼应,叶草同指一方,暗射秋风萧瑟;还有赵昌的《岁朝图》,李迪的《鸡雏待饲图》,林桩的《果熟来禽图》,李嵩的《花篮图》。
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有李成的《寒林平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燕文贵的《溪山楼观图》。
纵览宋史三百年,可能是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的最好时代。
03 四大发明,三出于宋
一般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包括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就是在宋朝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
这些当年的“黑科技”,不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未来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关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尤值一提。
北宋发明家毕升在11世纪发明了胶泥式活字印刷术,其中在《梦溪笔谈》记载了这一开创性的工作: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能力大规模生产纸张,所以当这二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大大增加了印刷品的发行数量。
这也就意味着学子们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知识,进而参加科举考试。
除此之外,此二种技术,还为金融创新准备了条件,当纸张不再昂贵,当印刷变的便宜,“纸钞”的诞生便顺其自然了。
于是,宋代的“交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正式发行的纸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朝廷在惠州、成都、杭州等处成立了几个铸币厂,据记录这些地方的工人数目极为庞大,仅在杭州就有超过1000人。
当然,除了活字印刷术之外,宋人还在火药开发、航海技术、纺织机械、建筑工程、冶金等方面建树颇多。
这些技术后来通过商路流传到西方,火药的运用为新兴市民阶层打败封建骑士提供了重要武器,而以指南针为代表的航海技术则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技术基础。
可以说,宋人发明的这些“黑科技”,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
结语:
虽然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但如果真的可以再来一次,多么希望赵宋王朝能够抵御住蒙古帝国的铁骑,说不定,我们有可能早几百年前就开始政治改革,开始工业革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国家。
即将上映的《孤城闭》便是以宋仁宗为背景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