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一个小白的话(正经参考08重回真诚而清晰的语言)



写给一个小白的话(正经参考08重回真诚而清晰的语言)(1)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020年的冬天,不少中国人被这短短的十个字击中落泪。这十个字,来自七世纪我们的故人,但跨越时空,日本的友人将它们写在了捐赠物资上,让那些物品带着不同寻常的情谊和温暖。

自此之后,与我们一衣带水、文化相近的日本一次次用我们的语言感动着我们。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唐时的日本长屋亲王,又《东征传》里所载: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决心东渡弘法。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时是两乡”出自唐代王昌龄送别友人的《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则更为久远,出自《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意为谁说没有战衣,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征作战,修整我们的战甲与兵器,与你共同前行。是秦人出征作战时所唱的歌,慷慨激昂,群情激愤。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出自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诗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日本《朝日新闻》也表示,诗句有中日双方一同期盼春天的到来之意。

这些诗句与很多简单粗暴的“硬核”口号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拥有情感的力量和温度,或者说,它讲的其实是“人话”。言语与人一样,若真诚,便能唤起对方内心最美好也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写给一个小白的话(正经参考08重回真诚而清晰的语言)(2)


重回真诚而清晰的语言

回首我们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中,不真诚、不坦率随处可见。从事新闻评论教学的马少华指出,长期以来主流媒体中使用的语言是不健康。与简洁、直白的主动语态相比,更多的主流媒体倾向于选择较为复杂、别扭的被动语态。这种小心翼翼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有意隐蔽了行为主体,而行为主体往往也是责任主体。

马少华援引英国话语分析学者费尔克劳夫(Norman Fairclough)在《话语与社会变迁》(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一书中的例子,新闻标题选为“民主主义者遭枪击”,而不是“警察枪击民主主义者”。这样的语言选择带来了一个显著的效果:“诸如此类的转换可以和文本的那些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特征——诸如行为机构的系统的神秘化——连在一起:它们都可以让句子的执行者删除”。

而对比1月27日《环球时报》的社评:500多万人近期流出武汉的信息清楚显示了全国当前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必须指出,武汉市没有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未能阻止这么多人前往全国各地,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工作疏漏。这一情况使得在全国开展疫情防控变得殊为复杂,公众对此有强烈不满,舆论的这种情况是应当被坦然面对的。

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全球都遵循一些基本的准则:迅速和坦率地与公众沟通,确保建立和保持信任,并持续向公众通报最新的情况。只有遵循了这些规则,政府当局确认其公信力和可信赖,公众才更倾向于与之合作。

而在这次的疫情之中,武汉乃至湖北的当政官员进退失据,换言之,公众的不满和愤怒是有明确指向的,但在《环球时报》的行文之中,这些本来明确的指向、本来清晰的责任主体以被动语态——“舆论的这种情况是应当被坦然面对”有意隐去了。

知名博主“六神磊磊”一语点破,“原来工作关系,我也接触了不少公文和文件。撰写这一类的文牍,最大的技巧和本事在什么?一句话,就是用最大的篇幅,说出最少的信息”。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于1946年发表杂文《政治与英语》(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批评“丑陋不准确”的当代英语。奥威尔指出,政治语言是为了“使谎言听起来真实,使谋杀看起来正当,把空话说得真有其事”而形成。他认为这些文体隐藏真相,而非彰显真相,所以必然是语意含糊或无意义的。这种文体甚至可以“传染”无意隐藏真相的人,也会使作者的思想在自己和其他人面前隐蔽起来。

奥威尔指出,清晰语言的最大敌人是不真诚。当一个人的真实目标和他所宣称的目标之间有差距时,他就会本能地转向冗长的文字和使人筋疲力尽的习语。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远离政治”,所有的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而政治本身就是大量的谎言、逃避、愚蠢、仇恨和精神分裂。当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语言必须受到影响。

中文是美的,日本善意的捐赠上文雅蕴藉的标语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这一点。语言的力量如此充沛,常常让我们热泪盈眶。但中文作为一种语言,表意是其根本。

如果这场疫情能改变什么,愿我们从改变语言开始,记得中文曾经简洁、明亮、清晰,同时警惕所有包含在复杂表述之下、阻碍信息顺畅流通的文字游戏。

“愿春早来,花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写给一个小白的话(正经参考08重回真诚而清晰的语言)(3)


以诗酬答

应当说,酬答是礼,中国人一直有以诗酬答的传统。过去,文人雅集,四座酬唱也是平常事,特摘录众家答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出自唐代朱庆馀《上张水部》。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出自阿倍仲麻吕《衔命还国作》。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出自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出自唐代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

“同情相成,日亲日近”。

——出自周·姜尚《六韬·武韬·发启》。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出自唐代张祜《破阵乐·秋风四面足风沙》。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出自唐代杨巨源《城东早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出自南宋陈刚中《阳关词》。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出自《吕氏春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出自唐代张九龄《答陆澧》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出自唐朝白居易《夜雨》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出自明代吴伟业的《遇旧友》。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

“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出自清末巨赞法师《风月同天法运长二首 其二 赠日本莲宗立本寺细井友晋贯主》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出自唐代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出自《小雅•伐木》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出自唐五代鲍溶《壮士行》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出自唐代虞世南《接客少年行》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出自唐代李白《君马黄》

“大圭白璧男儿事,小酌青灯兄弟情。”

——出自宋代许月卿《用名世弟韵》

“常棣之花,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出自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出自唐代李白《陈情赠友人》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出自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唐代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

——出自《周易革卦彖词》。

“既厚不为薄,想君见时思。”

——出自刘桢《室思诗》

“既往既来,无密尔音。”

——出自王粲《赠士孙文始》

“苍茫海水连江水,罗列他山助我山。”

——出自郑板桥《郑板桥题江苏镇江汉焦公祠》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出自汉乐府《箜篌谣》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

——出自唐代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惠而好我,永矢弗谖。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出自《诗经》集句

“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

——出自先秦《邓析子》无厚篇


阅读原文,即可购买书籍


写给一个小白的话(正经参考08重回真诚而清晰的语言)(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