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与高棉文明(高棉古国为何成为历史)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赴东南亚国家旅游,因此对人们对东南亚的历史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提到东南亚的历史,高棉古国是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这也是历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尤其对高棉古国的消失感到十分费解。专家们给出了高棉古国消失的原因,但是都站不住脚,而真正的原因至今无解……究竟高棉古国如何消失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吴哥与高棉文明(高棉古国为何成为历史)(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高棉是现在柬埔寨王国历史上的古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在其强盛时期几乎统治了整个东南亚。史料记载,公元400年前后,高棉人建立了真腊国,也就是我国汉代史料中提到的吉蔑王国,而且真腊国还和汉朝互派使臣。经过三个世纪发展,真腊国逐渐成为高棉帝国,并在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国力达到最盛。在这一阶段,高棉帝国王子还曾到访唐朝,成为唐玄宗国宴上的座上宾,由此可见唐朝对高棉帝国也极为重视,从侧面也反映出高棉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实力。

吴哥与高棉文明(高棉古国为何成为历史)(2)

高棉帝国盛极一时,但是不和谐的因素也开显现,既有内忧,也有外患。从公元10世纪开始,高棉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就如走在没落之路上的大清国一样。值得一提的是,高棉帝国统治者在位期间不惜人力和财力修建佛寺和佛窟,比如著名的吴哥窟,它就是高棉帝国时期的产物,虽然现在的吴哥窟恢弘壮阔,但它也算拖垮高棉的原因之一。到15世纪,暹罗国(泰国)崛起后不断攻打高棉,最终高棉国无力抵抗逃离吴哥,并在此后几年间彻底消失。

虽然高棉帝国消失了,但是它却延续1100多年,这一点和我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相比是值得肯定的。在后期的历史研究中,我国的历史学家们也一直在探寻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高棉帝国的消失,最终他们得出了5个最有能原因:

1.直接原因是暹罗的崛起。暹罗国崛起之后不断入侵高棉,并在战斗中多次击败高棉军队,使高棉不得不迁离都城。

2.间接原因是鼠疫大流行。史料记载,高棉帝国在后期曾发生过多次鼠疫,将近百万的百姓和士兵感染鼠疫而死亡,而且在考古发现过程中,专家们也发现很多高棉国的遗址环境卫生恶劣,因此也极易导致鼠疫的产生。

吴哥与高棉文明(高棉古国为何成为历史)(3)

3.内部原因是压迫和内斗。高棉帝国的压迫十分严重,统治者不惜人力,财力和物力修建寺庙,让百姓也怨声载道。另外,还有宫廷群臣之间的明争暗斗,甚至后期也出现了勾结暹罗帝国的“内奸”,让暹罗国的入侵屡战屡胜。

4.气候原因是洪水和干旱。考古研究发现,高棉帝国的一些遗址内有大量的淤泥,专家们据此推测高棉帝国曾遭受洪水的侵袭,而洪水过后又迎来了连年干旱,这样一旱一涝的气候严重影响了高棉帝国的农业生产,使百姓常年颗粒无收。

吴哥与高棉文明(高棉古国为何成为历史)(4)

5.人口原因是婴儿潮爆发。高棉帝国在强盛时期百姓安居乐,国家的人口数量也急速增长,但是土地是有限的,粮食也更是有限的,因此为高棉帝国埋下的巨大的隐患,所以一旦遇到天灾,即便是人口优势也会变成人口劣势。

看完以上5点原因,或许您会觉得都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还会发现,这些原因也都很牵强,因为这5条原因全都是我国历史上王朝更迭的原因之一。

吴哥与高棉文明(高棉古国为何成为历史)(5)

比如说他国入侵,这就是北宋和南宋终结的原因。公元1126年,金国的大军南下,制造了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灭亡。公元1276年,蒙古大军入南下侵临安府,最终南宋灭亡。

再比如瘟疫,当年明朝就是因为崇祯年间多次爆发瘟疫,极大地削弱了国力,才让清兵顺利入关有机可乘。还有压迫和内斗,这是导致朝代更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比如暴秦被推陈胜吴广的起义推翻,晚清王朝在宫廷内斗中被列强瓜分,最终被迫退位。

吴哥与高棉文明(高棉古国为何成为历史)(6)

再说洪水和干旱,这通常也都是王朝覆灭的前奏,比如元朝统治期间,黄河多次发生决堤,而元朝皇帝无力治理,导致数十万百姓接连起义。最后是人口原因,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因为人口锐减,而直接导致朝代更替的,人口对于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影响。

对比就会发现,专家们得出的高棉帝国消失原因,完全是用我国朝代更迭的原因往上套,因此这些原因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高棉帝国的文化和我们华夏王朝的文化不同,要想弄清楚高棉帝国消失的原因,还得依靠考古学家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遗址。

参考资料:

《柬埔寨通史》作者:段立生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