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修行(聊聊打坐)

读初中二年级,我就开始练打坐了,那是我的同桌教我的。

初二那年,我的新同桌张洪波,是一个体验健将,我刚好相反,好静不好动。但在同桌的影响下,我跟着他早上一起跑步,领略了一年四季早晨的风光,呼吸清晨新鲜空气。为了大家行动一致,我们还住在同一架床的上下铺,也因为这样,张洪波教我晚上打坐,当时学习紧张,打坐确实是缓解了紧张情绪。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打坐到现在。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1)

散盘

打坐一般采用三个姿势,分别是散盘、单跏趺和双跏趺。散盘,就是双腿交叉,左腿叠压右腿或者反过来都可以,打坐过程中会出现累酸疼麻痛情况,经常换退是很正常的事。散盘是基础姿势,也是基础功夫,基础打不牢,起不了高楼,不要小看散盘,初学者一般从散盘开始,很多人下了大力气都不一定做得好。单跏趺,也叫单盘,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金刚坐。动作要领,一只脚后跟尽量抵住会阴,另一个脚压到这条腿的大腿跟上即可。散盘有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练单盘,同样会出现累酸疼麻痛情况。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2)

单盘

更高一级的打坐就是双跏趺,也叫双盘,先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后再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这种双盘的坐姿,又称“吉祥坐”。假如先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后再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则名为“降魔坐”,或称“金刚坐”。功能不同,所以名称有异。三种坐姿我都尝试过,开始散盘坐姿多,慢慢到单盘和双盘后,最多的是单盘的金刚坐,其次是双盘的吉祥坐,尤其是和朋友聊天时这两种用得多,散盘也会坐,例如码字、看书时。这些都是拉筋和让自己更专注于看书这件事,不练功。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3)

我们一般使用“七支坐法”,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个要点:

1、不管是采用散盘、单盘还是双盘坐姿,先把身体架起来。

2、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有要求又自然舒适为宜。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4)

接功手印

3、左右两手圆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这个手印问题下面专门讲述。

4、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这个也要一边练一边调整,感觉周正松弛舒适为宜。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5)

聚能手印

5、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这个要自己慢慢找感觉,我开始练了一小段时间才有感觉。

6、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一米左右,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我练功就微闭眼睛,不练功就像平时一样开眼。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6)

养气手印

7、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轻抵上颚是大多数功法必不可少的一个动作,习惯成自然,现在我除了说话和吃东西外,其它时间舌头很自然轻抵上颚。

“七支坐法”是打坐最理想的坐姿,如果打坐姿势不正确,就会堵塞身体的经络,气脉就会不畅通,能量就上不来,所谓三脉七轮就打不开,大脑就缺氧,人就会昏沉。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7)

定印手印

有两种情况的打坐,一种是放松拉筋的打坐,不练功。这个也不轻易做得到,能坚持打坐十几二十多分钟,拉筋、放松身心的目的都会达到。这个也是为练功的打坐打基础,姿势可以是散盘、单盘和双跏趺。另一种打坐是有结合练功的打坐,意守丹田,注意调匀气息,配合手印,手印有以下几种,接功手印,聚能手印,养气手印,定印手印,阴阳合和手印,还有一种是道家的修炼时双手结印,称为“掐诀”,在道教内部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简称“太极诀”。两手掐诀之时,男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女子右手虎口,抱左手四指。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而以右手虎口,抱左手大指(女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大指)。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8)

太极诀手印

同时,两手大指梢,各自接触另一手的劳宫穴(在手心正中凹陷处)。两手合在一起,象接通了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上述手印我都尝试过,基本不用的是阴阳合和手印,原因就是没有放在膝盖上或者小腹上自然,时间久了手很累,坚持不了。用得最多是聚能手印,养气手印和太极诀,三者容易做、舒服,特别是养气手印,这个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准,没有定论。

打坐修行(聊聊打坐)(9)

如来佛祖

不管是打坐,还是练其它功法,大家要遵循一个原则,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双盘很多人是很难做到,不要硬掰。锻炼本身就是想身体更加健康,因此伤到身体就得不偿失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