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

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是古典哲学发展的顶峰,二十世纪哲学不论是继承还是反对德国古典哲学,都绕不过去这两座丰碑。

同时,在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许多前人的理论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道路,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

——海涅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恩格斯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德国哲学的25本经典。

01

《纯粹理性批判》

哲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康德的“第一批判”

  • 哲学乃一切哲学的知识之体系。吾人若以哲学指评衡“一切哲学化企图”之原型而言,又若此种原型为评衡各种主观的哲学(此种哲学之结构,往往分歧繁复而易于改变)之用,则此种哲学必须视为客观的哲学。

  • 彼等乃知理性之所能洞察者,仅限于理性按其自身之计划所产生之事物,又知理性不容其自身机械的为自然所支配,必以依据固定法则之判断原理指示其进行途径,而强抑自然以答复理性自身所规定之问题。

本书是康德全部哲学著述中意义最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

本书的根本思想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 从而确定理性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其使命是为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

(蓝公武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

(王玖兴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02

《实践理性批判》

人为什么是自由的?道德的原因是什么?康德的“第二批判”

康德是我们民族的摩西,带领我们走出了埃及的颓败,进入了自由而孤独的沙漠,他从神的山巅上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法规。

——荷尔德林

  • 概念只要与对象发生关系,不论对于这些对象的知识是否可能,它们都拥有自己的领地,这个领地仅仅是依照它们的客体所具有的对我们一般认识能力的关系来规定的。

  • 我们全部认识能力有两个领地,即自然概念的领地和自由概念的领地;因为认识能力是通过这两者而先天地立法的。现在,哲学也据此而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3)1788年,是康德思想的核心部分。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4)

(韩水法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03

《判断力批判》

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康德的“第三批判”

  • 我们有一单纯的审美判断力的机能,无概念地对诸形式来下评判,并且在这种单纯评判上发现一种愉快,我们同时使它成为每一个人的例则,这种判断并且不是建基于一个利益兴趣,也不导致这样一利益兴趣。

  • 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一种知性判断力的机能,对于实践格律的单纯诸形式规定一种先验的愉快,我们使它对每个人成为规律,我们的判断力也不是建基于一个利益兴趣,却仍然导引出这一利益兴趣。

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和崇高两个范畴。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对自然界有机体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5)

(韩水法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上卷)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下卷)04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 每一个人都必须尽其所能去做,以便成为一个更善的人。

  • 这种恶必须存在于准则背离道德法则的可能性的主观根据中,而且如果把这种倾向设想为普遍地属于人的,那么,这种恶就将被称作人的一种趋恶的自然倾向。

  • 把感官冲动对出于法则的动机的优越性纳入行动的准则,罪也就这样发生了。

康德的宗教观反映了一位哲学家在科学至上、理性至上的启蒙时代的处境中的宗教体验。一方面,他极力倡导理性的最高权威,坚持用理性及其需要来衡量一切;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理性自身的不足,意识到宗教信仰和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正面作用。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6)

(李秋零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05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纯粹理性批判》的“通俗本”

  • 真正的形而上学判断全都是综合判断。必须把属于形而上学的判断同真正的形而上学判断区分开来。

  • 很多属于形而上学的判断是分析判断,这些判断对形而上学判断来说只是一些工具,而形而上学判断才是这门学科的唯一目的,它们永远是综合判断。

全书的内容包括论一切形而上学的知识的特点、《导论》的总问题、先验的主要问题等。在书中,康德对人的认识能力(理性)作了一个批判性的研究,要为人类未来建立一种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做好头脑上的准备。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7)

06

《逻辑学讲义》

  • 由于我们的知性如此热衷于借判断来扩展自己,热衷于以知识来充实自己,或者由于我们对某些东西总是比对其他东西更加注目的偏好,保留我们的同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 哲学是哲学知识来自概念的理性知识体系。这是这门科学的学院概念。就世界概念来说,哲学是关人类理性的最后目的的科学。

《逻辑学讲义》是一部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德著作,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因而比起其他版本来更具有权威性。

在该书中,康德在传统的逻辑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8)

(许景行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07

《道德形上学探本》

  • 古希腊哲学分三科:自然学、伦理学和逻辑。一切理性知识分两类:实质的和形式的。实质的知识有其特定对象;后者只是关于智性的形式和理性的形式,以及一般思维的普遍定律。

  • 形式的哲学叫逻辑。实质的哲学依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规律,一类是自由的规律;研究前者的叫做自然学,研究后者的叫做伦理学;也可称作自然哲学和道德哲学。

书中认为道德上的善恶和行为标准是超经验的,人作为有理性者自我立法,道德律纯粹出于义务,与任何利益无关。所谓“道德形而上学”,是研究道德的超经验的、纯粹的普遍形式,即绝对命令。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9)

(唐钺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08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本书收录康德于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0)1784—1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1)797年间(60岁至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2)73岁)所写的论文8篇,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3)

(何兆武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09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之外唯一的一篇美学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风格、人格与若干重要思路。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优美与崇高的对立与统一,一是强调美的主观性。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4)

(何兆武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0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整个费希特学说体系的基础

它在费希特的体系里的地位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在他们各自的体系里的地位是完全一样的。

如同法兰西民族将人从外部枷锁中解脱出来一样,我的体系将人从物自体的羁绊中、从外在影响中解脱出来。

——费希特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表明德国古典哲学乃是法国革命在德国的反映。

——马克思、恩格斯

  • 知识学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科学。它是决不能单凭字面,而只有通过精神才能得其真谛的。因为它的基本观念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想像力本身从研究它的人的身上诱发出来。

  • 我们的意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为我们的存在,即我们的作为自我的存在之所以可能,是以想像力的这种活动为根据的。

书中,费希特从本原行动出发,详细论述了本原行动展开的各个步骤,即知识学的三条原理以及由此推演的八条定理,从而建立起他称之为知识学的先验哲学体系。

费希特认为,这个体系证明,人类之所以能认识真理,就是因为能认识的自我与自我所认识的非我本来是同一个东西。因此,他的以自我为出发点的体系就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如何统一而成为真理的问题。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5)

(王玖兴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1《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

  • 不仅要意识,而且要按照认识而行动,这就是你的使命。

  • 社会的每一个体都应当根据自由选择,根据他认为最充足的信念去行动;他在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都应当把自己当做目标,也应当被社会的每个成员看做这样的目标。谁受到欺骗,谁就是被当做单纯的手段。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包括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两部重要著作。

《论学者的使命》阐述作者自己的伦理观点和政治观点的主要著作。文中着重阐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阐述了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性。

《人的使命》分三个部分,第一、二部分基本阐述他过去的哲学思想,而在第三部分,费希特则把信仰当作把握实在的官能,由此可看出他从哲学到宗教的过渡。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6)

(梁志学、沈真译本)

12

《伦理学体系》

  • 对哲学来说,一切问题都在于认识主体本身,以评判主体对客体的规定的影响;但只有把单纯地反思当作一种新的反思的客体,这项工作才能进行。

  • 不懂哲学的人对于我们应该意识到一种意识,可能会觉得离奇可笑;然而,这种人除了一次证明他们对哲学的完全无知和无能为力,却不能证明什么别的东西。

本书是费希特依据他的知识学原理,系统地研究道德哲学的专著。费希特在本书中贯彻了康德的基本立场,既反对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宗教道德哲学,也批评了在英国和法国盛行的功利主义、幸福主义伦理学。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7)

梁志学、李理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3

《现时代的根本特点》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现时代的根本特点》(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8)1806年)就像康德的《从世界公民的观点来看普遍历史的观念》(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19)1784年)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演讲录》(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0)1822-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1)1831)一样,是从先进文明的全球化角度来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的。在本书中,作者指明,每个民族的历史既有其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有其偶然的变化形态,因此每个民族的成员应该既以世界公民的意识,也以爱国主义的态度看待和参与历史进程。由此,本书不仅上继了康德的传统,而且下开了黑格尔的先河。费希特的历史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观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2)

梁志学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4《先验唯心论体系

  • 一旦一个儿童开始用“我”来称呼自己之时,就有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谁能对自己说出“我”这个字,他就是等于凌驾于客观世界之上,从外在直观进入自我直观了。哲学必须根据这个概念来展开自身。

  • 自我自己是自己的产物,它同时是创造者,也是被造者。自我是什么和几何虚线是什么一样,无法证明。人们只能描述自我借助以产生的一个行动。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3)

石泉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5《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也可以叫做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各个发展阶段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的缩影。

——恩格斯

  • 我们对事物的感受的多样性,并不从事物得来,而是由我们得来。因为事物是单一体,一要是有这样的多样性,就停止其为单一体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才是这些彼此分离的东西的共同的媒介。

  • 意识在作出一种区别,一方面它把诸多事物互相区别开,另一方面,又把事物看作诸多特质的集合体。

《精神现象学》的主题就是描述人类意识自身从最初的感性知识向科学发展的历程,即哲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4)

贺麟、王玖兴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上卷)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下卷)

16

《逻辑学》

“熟知的东西,正如我在别处说过,并不因此就是真知”

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

——列宁

  • 它的根本看法是,唯有通过思维对于事物和在事物身上所知道的东西,才是事物中真正真的东西;

  • 所以真正真的东西并不是在直接性中的事物,而是事物在提高到思维的形式、作为被思维的东西的时候。

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当理念处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阶段时,他称之为客观逻辑;当理念扬弃了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而作为概念的概念,即作为“主观性”的概念出现时,就称之为主观逻辑。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5)

杨一之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上卷)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下卷)

17

《小逻辑》

  • 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像这样的表象,一般地讲来可看成思想和概念的隐喻。

  • 本质是设定起来的概念,本质中的各个规定只是相对的,还没有完全返回到自身。

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关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为由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6)

贺麟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8

《自然哲学》

(在自然界)僵硬冰冷的石头会呼喊起来,使自己超升为精神。

——黑格尔

  • 既然理念现在是作为它自身的否定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它对自身是外在的,那么自然就并非仅仅相对于这种理念(和这种理念的主观存在,即精神)才是外在的,相反的,外在性就构成自然的规定,在这种规定中自然才作为自然而存在。

《自然哲学》介于《小逻辑》和《精神哲学》之间,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部著作里,黑格尔站在辩证唯心主义立场上,把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绝对精神自我异化和自身复归的过程。

全书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学三篇,它们分别代表了绝对精神由于自身内部矛盾而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7)

梁志学译本

19

《哲学史讲演录》

“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恩格斯

  • 凡是自在的东西必定要成为人的对象,必定要进入人的意义,因而成为“为人”的存在。一个东西是人的对象,这就等于说它是人的潜在性;

  • 所以人由于有了对象,他才由自在成为自为,这样他就双重化了,他就保持着他自身,而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东西。

《哲学史讲演录》作为西方哲学史的概括与总结,兼有一部分是东方哲学史。虽然这是一套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其内容也主要涉及哲学史,但其中的许多思想同样适勇于哲学本身。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8)

贺麟、王太庆译本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卷一)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卷二)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卷三)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卷四)

20

《法哲学原理》

  • 一种更高贵的主观性怎样地把一切客观性都目测为虚无,从而连自己也因丧失一切现实性而消灭。

  • 直接作为法而存在的自由的定在,在自我意识的反思中被规定为善,现在,这里要过渡到的是第三个阶段,它是这个善和主观性的真理。

黑格尔的法哲学属于其哲学体系中的精神哲学部分。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精神哲学,都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法哲学作为精神哲学中的客观精神同样也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

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法哲学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29)

张企泰、范扬 译本)

21

《美学》

  • 动作总要导致纠纷和冲突,而纠纷和冲突又要导致一种违反主体的原来意愿和意图的结局。在这种结局中人物的目的性格和冲突的真正内在本质就揭示出来了。

  • 这种在凭借自己独立发出动作的个别人物身上发出作用的实体性因素原是史诗原则中的一个方面,现在在戏剧体诗的原则里也很活跃地起作用。

黑格尔的《美学》在美学研究中运用了辩证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它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为中心,强调了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关系,并且深入地讨论了艺术的理性内容和艺术的发展史,史无前例地拓宽了美学研究的范围。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30)

朱光潜译本

22

《耶稣传》

《耶稣传》是第一部超出了正统黑格尔学说的著作

——恩格斯

D·F·施特劳斯代表着现代神学的坏良心,因为他“使神学家去面对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也许到今天,它也未曾充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卡尔·巴特

  • 凡宗教团体认为其神圣起源的组成部分是它的全体成员的感情和概念的绝对表现的每一非历史的故事,都是一种神话。

本书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的代表人物施特劳斯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批判了基督教的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神迹的说法。该书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31)

梁工译本

23

《宗教的本质》

  • 把道德当作宗教的主题,等于说保存宗教之名,而放弃宗教之实。

  • 自然不仅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而且还是宗教的不变基础、宗教的潜伏而永久的背景。

  • 凡是由上帝推出世界、由精神推出自然、由形而上学推出物理学、由抽象事物推出实际事物等一切演绎,都被证明为只不过是逻辑的游戏

本书是研究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入门著作,西方哲学史和无神论史上的代表著作之一。费尔巴哈在这一著作中,概述了宗教,尤其是自然宗教即多神教的本质,明确提出神学就是人本学和自然学的论点,弥补了《基督教的本质》漠视自然界的缺陷。

在这一著作中费尔巴哈在论述自然宗教时,还阐明了自然的存在并不象有神论所妄想的那样,以神的存在为基础;相反,神的存在倒是以自然的存在为前提。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32)

(王太庆译本

24

《基督教的本质》

  • 宗教先使上帝成为人,然后才使这个具有人的模样、象人一样地感知和思想的上帝成为自己崇拜和敬仰的对象。

  • 我认为宗教之真理或本质,就在于它将一种彻头彻尾属人的关系理解和肯定为属神的关系。

全书分3部分:《导论》,概述人和宗教的本质;第一部分,论述宗教的人本学本质;第二部分,批判宗教的神学本质。

费尔巴哈在该书中认为,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等特性,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宗教是人类的精神之梦,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33)

荣震华译本

25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在对莱布尼茨的精彩叙述中应当摘下某些特别出色的地方(这是不容易的事,因为第一部分【第1—13节】全都是出色的)。

——列宁

  • 莱布尼茨在<<神正论>>里不外是力图使信仰与理性一致起来:“神学的范畴是关系,哲学的范畴是实体性。

  • 哲学使作为一切对象的对象的那个对象仅仅与自身发生直接的关系,神学却使这个对象直接与人发生关系并且仅仅与人发生关系。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是费尔巴哈的早期著作。写于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34)1836年,出版于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35)1837年。是作者在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莱布尼茨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含有丰富的资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点。

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25本哲学经典德国古典哲学)(36)

涂纪亮译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