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提到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专家在海底4500米处)

海洋一直是人类尚未探知清楚的世界,据科学家称,如今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还不及5%,根本无法对其全面了解。在1964年时,海洋探险队曾在海底发现了一座特殊的人类建筑物,也正是它的出现,令各路专家纷纷做出了大胆的猜测。它究竟是什么?真实用途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海底两万里提到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专家在海底4500米处)(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海洋的面积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71%左右,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不得不说,人类所创造文明的陆地,尽皆被海洋所包裹。

1964年8月29日,一队科考小组奉命来到南极进行考察,他们乘坐“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破冰而行,并顺利到达了智利合恩角7400千米附近。接下来的工作更为复杂,科考队员准备了一台深水摄影机,将其用特制钢罩保护后,拴住一根电缆下潜至海底4500米处。

海底两万里提到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专家在海底4500米处)(2)

特制摄影机对海底世界进行了全面的曝光拍摄,并在一天之内储存了数千张具有极高价值的胶片。不过当工作人员在晚上整理照片时,他们却有了一个相当意外地发现,照片中居然有一件特殊形状的物体。照片清晰地显示出了一个顶端呈针状的水下塔状物,塔的中部还延伸出4排芯棒,芯棒与塔呈精确的90度角,并且在其尾部带有一个类似于白色小球的装置。

如此奇怪的塔状物究竟是什么?探险队员们难以给出正确的解释,甚至连随同探险队一同出发的专家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此事一度被搁置,直至1964年12月4日,“爱尔塔”号完成考察使命,驶入了新西兰的奥克兰港,当考察船靠岸的一刻,探险队长下船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拿着塔状物照片拿给记者观看。随着记者的直播,当地各大媒体都对该神秘事件做了详实的报道,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海底两万里提到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专家在海底4500米处)(3)

众多的生物学家、航天科学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猜测,他们一致认为,照片上的塔状物应该是某种智慧生物的杰作,它的形状类似于电视信号发射塔,而人类当时不可能会在海底建设一座发射塔,由此来说,该塔状物很有可能是一种用于某种信号收发的探测发射器,并且制造它的智慧生物,其文明程度绝对不亚于现代的人类,其最大可能性便是海底人。

海底两万里提到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专家在海底4500米处)(4)

海底智慧人类,是人类猜想中的生物,它们被列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分支,属于人类的近亲。近些年来,关于海底人的报道层出不穷,1902年时,英国货轮伏特·苏尔瑞贝利号在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海湾航行时,曾在水面发现了一个半浮半沉的“怪物”,而当船长准备靠近看清楚时,它居然迅速潜入海底消失了。这是人类第一次有了“海底人”的概念,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沉入海底的巨大“怪物”,应该就是海底人的交通工具。

海底两万里提到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专家在海底4500米处)(5)

1938年时,东欧波罗的海岸的海滩上,有渔民发现一只嘴如鸭、胸似鸡、头如蛤蟆的直立行走生物,它被认为是海底人的真身。一直以来,科学家对于海底人充满了兴趣,除了童话中的美人鱼之外,海底人被描述成拥有高度科技文明的种群,他们深居于海底,其科技水平远远超过人类,甚至还有人认为他们是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居民的后代。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假如该塔状物为海底文明人类所制造,那么它的作用又会是什么?众所周知,关于海底人是否存在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故此来说,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但是诸多科学家依然给出了自己的假设。

海底两万里提到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专家在海底4500米处)(6)

科学家们指出,该塔状物应该对海底人的生活生产帮助很大。海底的环境较陆地之上更为恶劣,无论是海啸、地底震荡等因素,都会令海底世界为之倾覆,故此海底人可能会针对这一状况设计一种自动报警装置,而该塔状物就是用于测量海底水文环境以及海底地震的重要装置。当然我们前面也曾讲过,这一切暂时还都是推断,是科学家基于理性的合理猜测,而非最终的准确答案。

科学家为此还补充道,想要彻底揭开海底塔状物之谜,必须要找到实物并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否则一切都是纸上的空谈。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后续不少探险船都曾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探访,但皆未能在海底发现任何关于塔状物的踪迹,它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得不说,这对于科学家以及诸多未解之谜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者必将全网举报,并让转载者承担赔款等相关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