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契存在吗(你见过真实的卖身契)

三叔的“卖身契”

王 宏

闲暇之余,翻看电脑里的资料,又一次看到了三叔“卖身契”的照片,不禁潸然泪目,三叔的音容笑貌蓦然浮现在眼前。

卖身契存在吗(你见过真实的卖身契)(1)

三叔的卖身契

一、三叔的身世之谜

这份几十年后才见天日的“卖身契”全文如下:

天理合通(同)

立写凭据,过继出文字人王生宝。因为将妻亡故,家丢幼子,无人照管衣服饭食,他父不能周济。天道荒旱,田苗薄收,难以存在。出与(于)无法,同四邻乡老寻壹善娘善老子养育姓(性)命,情愿出过继于杨寿山膝下为子。同众言明,做离父法洋贰佰肆拾万元整(1947年1亿法币约合10块大洋)。如有亲房户人舅父争说,有王生宝壹面承当。恐口失信,立此凭据为证。

亲房人:王生吉 王生璞

中事人:杜尚义 张志恒 朱维平

张湖清 王正元 王国儒

代书人:王国儒

民国叁拾陆年古六月初六日 立

2021年12月19日上午六点,家住陕西省乾县梁山村的三叔杨生金突发脑梗去世,享年82岁。

卖身契存在吗(你见过真实的卖身契)(2)

三叔遗像

三叔的突然离世,甘肃家族的亲人们心中无比悲痛,纷纷做出安排要求前往悼念。谁知当时新一轮新冠疫情袭来,国家严控,西安封城,道路封锁,寸步难行。

关于三叔的身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年幼的我只是简单听爷爷提起过,但并不知详情。也许是因为血脉相连的缘故吧,希望见到远在陕西的三叔一直是我幼小心灵中的一个祈盼。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家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实施,公共交通的逐年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农民的三叔和叔母也有了时间常回老家看望我们,我们也经常前往乾县三叔家看望他们,曾经相隔甚远的亲人们往来日益频繁。

直到2004年,看了退休后的父亲写的回忆录,我才从中了解了一些三叔不为人知的往事。

卖身契存在吗(你见过真实的卖身契)(3)

爷爷生前与前来看望他的三叔三叔母合影

爷爷一生务农,目不识丁。新中国成立前,爷爷的家住在一个叫庙嘴的小村子里。那里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战争与灾荒,使家里日子过得极其艰难。爷爷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是我伯父,二儿子是我父亲,三儿子就是我三叔(生于1940年12月30日),老四是我姑姑。

1946年,奶奶在生孩子时大出血,母子双亡。当时,伯父13岁,父亲8岁,三叔6岁,姑姑刚满2岁。奶奶的突然离去,使爷爷家雪上加霜,陷入绝境。时年39岁的爷爷成了光棍汉,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孩子,本就贫困如洗的家庭,年幼的孩子缺衣少食,眼看难以活命。

被迫无奈之下,爷爷于一九四七年农历六月初六,将我时年7岁的三叔忍痛卖给当时在本地做生意的陕西乾县人杨寿山为子,为三叔觅得一条活路。

卖身契存在吗(你见过真实的卖身契)(4)

陕西乾县杨寿山爷爷的遗像

三叔13岁那年,杨爷带着三叔回到了陕西乾县老家。之后几年,爷爷念子心切,无法得到三叔的任何消息,便往返徒步千余里,忍饥挨饿,沿路乞讨,走破了鞋子,走烂了双脚,历时近两个月,一路打听到乾县看望过我三叔一次。

在得到三叔去世的消息之前,我跟八旬老母、三弟商定,待疫情缓解之后,就前往乾县看望二老。在伯父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中大哥也谈及看望三叔之事,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母亲和三叔通了电话,三叔知道我们要去,十分高兴。

哪曾想,我们看望三叔的愿望还未成行,老人家却与我们阴阳两隔。

虽然如今网络通信、高速、高铁方便快捷,但却因新冠疫情横行霸道,未能前往为三叔吊孝,俨然成为甘肃老家亲人们的终生遗憾。

二、三叔留给亲人们的印象

三叔勤劳淳朴的品格和耿直坦荡的胸怀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三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少年时期历经磨难、饱经风霜。青年时代肩负着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重大责任。异地他乡的三叔,吃了比别人更多的苦,受了比别人更多的罪,忍了比别人更多的无奈。无论怎样含辛茹苦,三叔都是任劳任怨,搞副业、种柿子、栽苹果,硬是千方百计用自己坚强的肩膀和博大的胸怀筑造起了一个子孙满堂、安详和谐的大家庭。

三叔富有韵味的乡音和乐观爽朗的笑声依然回响在我的耳畔。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跟三叔见面,三叔还是个小伙子,走路火急,说一口鼻音很重的陕西话,我感觉十分有趣。三叔很乐观,说话间常常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听起来很有男儿味儿。尤其是三叔口中时不时说出的陕西地方口头语,让我一辈子都记得。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和伯父、父亲、姑父四人特意去三叔家住了几日。三叔领我们逛县城、游览乾陵,跟家人们聚餐,合影留念。除了我们5个人,耳畔回响着的全是陕西口音的陕西话,使我至今记忆犹新。

卖身契存在吗(你见过真实的卖身契)(5)

我和伯父、父亲、姑父、表弟看望三叔一家

三叔尊老爱幼的情感和善待邻里的大爱家人和乡亲们不会忘记。

从小离开甘肃老家的三叔,对老家人非常惦念。爷爷、伯父、父亲和姑姑对三叔更是惦念有加。过去经常书信往来,后来通电话成为常态。父亲、母亲、我和三弟也分别数次前往三叔家看望他们。在爷爷、伯父、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姑姑经常与三叔联系,相互关心。逢年过节,三叔也是我们晚辈电话问候的亲人之一。

三叔在村上是出了名的孝子。尽心赡养杨家爷爷、奶奶,将二老养老送终。

三叔母从年轻时期就一直多病,隔三差五地吃药、住院。尤其是近几年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主要是靠三叔的悉心照料。

三叔当年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关心着家家户户的生活和婚丧嫁娶之事。多年的热心关怀和友好相处,三叔一家与乡亲邻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三叔高尚的品质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

现在三叔已经走了,但三叔的精神和品质已经在杨家子孙后代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终将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现在三叔已经走了,但在血脉相连的甘肃老家的亲人们的心目中,您永远是一位达观向上、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永远是那个走路风风火火、声音洪亮厚重、干活雷厉风行、表情和蔼可亲的小伙子。

三叔,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对您的思念。

愿敬爱的三叔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