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逆全球化(江时学逆全球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2期P115—P116,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评析逆全球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评析逆全球化(江时学逆全球化)

评析逆全球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2期P115—P116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原题《“逆全球化”概念辨析——兼论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摘自《国际关系研究》2021年6期,张萍 陈茜摘

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之所以不会逆转,主要是以下几种力量在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

一是人的社会性。人类社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相互依存的本性。自古以来,虽然人类经常爆发战争,甚至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人的社会性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本性并没有被抛弃。这一本性同样构成了全球化的动力,使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是资本的扩张性。作为生产要素,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制的,因而资本具有扩张(扩大再生产)的天然本性。这一本性在客观上为生产力的进步创造了多种条件,也使人类社会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财富。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都与“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息息相关。

三是生产力的惯性。生产力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能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强化了人类活动能力,进而使生产和商品交易突破了地域限制。同时,也促进了劳动分工,使各个国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由此可见,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四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性。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科技进步,都能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期。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涉及许多与高科技有关的领域,因而对全球化的影响更大,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的力度也更大。

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越来越关注“逆全球化”。在字面意义上,与“逆全球化”对应的英语应该是reverse globalization。2011年6月26—27日,“霍拉西斯”全球印度商业大会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在讨论印度经济、世界经济以及全球化等议题时,有人创造了reverse globalization这一新名词。“霍拉西斯”的创始人弗兰克-于尔根·里希特在介绍reverse globalization这一新名词的由来时写到,全球化出现了以下四个新的特点:(1)非西方国家的地位在上升;(2)全球化正在从贸易和投资向更为复杂的跨国界交流过渡;(3)文化、历史和精神价值正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4)除民族国家以外,各国的城市和地区也在积极参与全球化。他认为,这些特点使“逆全球化”应运而生。但他进而指出,“逆全球化”并不会使全球化逆转,因为全球化进程是不可抗拒的。相反,上述四个特点能使全球化得到更多的尊重且更具可持续性,从而进一步强化全球化。reverse globalization中的reverse是形容词。在英语中,reverse还可用作动词,意思为“使……逆转”。但由于全球化趋势在现实中是不可能逆转的,因此,“逆全球化”一词的确切含义,应该就是更为常见的“反全球化”。

事实上,“逆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原因在于:第一,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萎缩不会持久。全球化由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组成,因此,判断全球化趋势发展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是否出现持续性的萎缩。确实,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现象不会持久。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必然会继续增长,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暂时性的下降就断言全球化趋势被逆转。

第二,英国“脱欧”对全球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大。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的打击沉重,但英国“脱欧”后不会走闭关锁国之路,而是会以一种不受欧盟法规束缚的方式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同时,英国“脱欧”后并未在欧盟内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并未诱发其他欧盟成员国步其后尘。国际上的许多跨国公司已表示,他们将继续把总部设在英国或继续在英国扩大业务,甚至欧盟成员国的许多企业也认为其在英国的业务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虽然英国“脱欧”后与欧盟的关系充满不确定性,但这一不确定性不会导致全球化逆转。

第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无力扭转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的所作所为对全球化的影响不容低估。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既发动了多起“贸易战”,又多次“退群”;既要求美国企业将就业机会转移到美国本土,又以卑劣的手法限制技术转移。但是,这些手段尚不足以扭转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全球化大趋势相比,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谓螳臂挡车,蚍蜉撼树。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员交流的不良影响不会永久存在。跨国界的人员流动是全球化趋势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应对疫情,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这导致航空业、旅游业和其他一些与人员流动息息相关的产业受到巨大影响。但可以预料,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跨国界的人员流动必然会恢复常态,再次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第五,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机制始终在持之以恒地推动全球化。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依然在高举多边主义大旗,为全球化保驾护航。此外,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也在尽其所能地推动全球化趋势。

第六,中国为推动全球化而作出了巨大努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开放措施。除进一步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和大幅度降低关税以外,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多个国家签署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积极参与多边、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所有这一切措施都为推动全球化的稳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鼓吹“逆全球化”,就是贬低中国的贡献。

近几年,“反全球化”确实越来越明显,其出现并非偶然。全球化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会产生以下几个副作用。

首先,全球化导致富国与穷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从全球化中获取的收益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发达国家利用其在资金、技术、国际规则以及综合国力等方面的优势,从全球化中获取的利益明显大于发展中国家。

其次,全球化放大了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尽管一些发展中国家已脱颖而出,成为颇受国际投资者青睐的新兴经济体。但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不容低估。这一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较弱、市场经济体制欠发达、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强、对外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较小。这一脆弱性使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最后,全球化增加了维系非传统安全的难度。由于全球化促进了人员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主权(尤其是边境线)的重要性,因此,非传统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新冠病毒到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到气候变化,从非法移民到毒品走私,从网络不安全到跨国犯罪集团,都与全球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反全球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反全球化”人士的构成五花八门;“反全球化”人士攻击的目标无所不包;“反全球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进步、创造更多经济福利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反全球化”的出现不足为怪。而且,全球化的动力总是大于全球化的阻力,全球化趋势不会因“反全球化”的存在而出现逆转或倒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全球化趋势出现后,总会遭遇或大或小的阻力。换言之,“反全球化”是永远不会偃旗息鼓的。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和其他一些进步力量为推动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虽然全球化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受到多种多样的不利因素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全球化遇到了阻力就得出全球化在逆转或倒退的结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