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症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诺贝尔奖因为没有设立数学奖,所以数学家很难获得诺贝尔奖,可是,这个惯例在1994年被一位数学怪才所打破,他就是富有传奇人生经历的纳什。数学家纳什凭借他辉煌的数学成果,摘取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妄想症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1)

​​

说纳什是一位不同寻常的怪人,一点也没错。这位美国大学数学系教授,头发灰白、双眼深陷,一天不停地在一张纸上潦草地写写画画。多年以来,他一直看似行将就木,并一直生活在贫困中,他的世界里满是魔鬼、武士和先知,他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拿破仑、撒旦或是巨人的威胁下。他对世界的毁灭和自己的死亡有深深的恐惧。他目光空洞地四处游荡,认为只有自己才真正明白世界的真相,而其他人都生活在幻象之中。他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其他人杀害,因为自己是“通晓天机的人”。他的全名叫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但就是这样一位病人,却是一位20世纪少有的数学天才,是诺贝尔奖得主。

1928年6月13日,纳什出生了,像一些所谓的“神童”一样,儿时的纳什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他没有朋友,成天埋头做着他的各种奇怪的实验。有时,妹妹出门去玩,只好把这位孤僻的哥哥也带上,但是带着这个“小尾巴”哥哥,妹妹也没能让哥哥跟小伙伴们打成一片。幸好纳什的父亲是一位很有耐心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电子工程师,他总是很乐意地解答纳什提出的各种问题。

学校的老师们一点没发觉小纳什有什么超人的才能,相反,他们非常讨厌这样一个学生,因为这个学生太不合群,而且对人非常不尊重。青年时的纳什总是成为人们嘲弄和取笑的对象,因为他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善于跟人打交道。他奇怪的举动让他饱尝了众人的白眼。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纳什越来越在数学方面显示他出众的才能。

纳什他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如今的卡内基大学——就学的时候,一位教授就将纳什称为高斯第二,以此来形容这个学生的数学才能。纳什来到卡内基理工学院是为了成为一个工程师,但最后他却在这所学校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成长为数学家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47年3月,纳什遭遇了一生中首次重大失败。他参加了当时的威廉·洛厄尔·帕特南数学竞赛。这是一个为大学在校学生举办的数学比赛,也被认为是让自己的名字在数学界出现的好机会。但是纳什输掉了这场竞赛,他没能进入前5名。对于一个被认为是数学天才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948年,纳什从数学系毕业,并得到了去哈佛大学或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深造的机会。纳什本人向往哈佛,但是由于在帕特南数学竞赛中的失败,哈佛提供给纳什的奖学金是各所大学中最少的。最后,凭着推荐信中一句“这个学生是个天才”,纳什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的环境非常适合纳什。这个1933年成立的大学城聚集了众多著名的科学大师:罗伯特·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纳什进入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数学系的主任是莱夫谢茨,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和前臂。

莱夫谢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的老师非常适合纳什,他在这里学习,如鱼得水。每天下午3点钟的下午茶时间,教授和学生们总会坐在一起,讨论数学,说着有关数学的笑话,谈论各种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能力。这时的纳什谈起数学来,不再木讷,而是神采飞扬。

有一次,纳什前去拜访爱因斯坦,向他讲述自己对于重力的看法。在一个小时的讨论之后,爱因斯坦对纳什说:“年轻人,你应该来学一点物理。”但纳什并没有遵从他的建议。他觉得数学才是自己的最爱。1949年,纳什开始研究被当时数学界人士认为是“丑姑娘”的对策理论。

妄想症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