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古筝怎么避免杂音(古筝有杂音最全)

初学古筝怎么避免杂音(古筝有杂音最全)(1)

弹琴时出现杂音是常有的事,需要检查排除来消除杂音。

一、古筝本身使用上的杂音问题

如果在使用古筝弹奏的过程中,发现古筝偶尔会出现杂音的情况,却迟迟找不出原因,怎么办呢。

以下大致整理出了几种古筝可能出现杂音的情况及解决方法,供各位筝友参考。

1、弦破损。筝弦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因为用力过大或者指甲不圆润等原因可能会把筝弦上缠绕的尼龙包层损坏,弹奏这根筝弦就会发闷。

解决办法:换一根新筝弦。

2、筝码上的弦槽太宽或太窄,致使筝弦与筝码接触不稳,筝弦在弦槽内晃动,产生沙沙的金属丝性杂音。

解决办法:用锉刀修整一下,使筝弦在弦槽里稳定就可以。

3、筝码与面板接触不严,筝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筝码或者面板会有轻微的变形,筝码与面板之间的接触就会不严实,弹奏时产生撞击面板的杂音声。

解决办法:用粗砂布放在筝码位置的面板上,把筝码在上面磨一磨,筝码与面板的接触就会严实,问题解决。

4、筝首盒盖关不严,因震动产生哒哒的杂音。

解决办法:找个木匠或会修理的人帮忙修理一下。

5、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

解决办法: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或者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6、拨弦后,筝码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

解决办法: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筝码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古筝摆放不稳,产生咯噔咯噔的杂音。

解决办法:放稳古筝。

8、古筝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

解决办法:修理或调换古筝指甲。

二、古筝弹奏时杂音解决办法汇总

1、 弹奏类杂音 (勾托抹及组合指法)

勾、托、抹是古筝最基本的弹奏技巧,也是最常用的弹奏技巧, 其他指法如点指、 四点、 小撮都是建立在单指的基础上的组合指 法。 如能解决单指的运指杂音问题,那么其他组合指法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也就迎刃而解了。

正确的弹奏方法,是避免杂音的关键所在。

(1) 手型

手成半握拳状,掌心要有所控制,小中、大三关节自然弯曲, 大指虎口打开, 手腕与手臂成一条线,肩膀自然放松下垂。弹弦时,应以小关节运动为主, 同时 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向掌心方向弯曲弹奏, 弹完后要放松手指并回原位。各指指关节和掌关节手腕不要塌陷, 否则手臂力虽不能直接下达指尖, 犹如水管水被堵塞一样。且各种手指要独立, 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适当的放松。

(2)触弦角度

触弦角度即义甲与弦之间形成的夹角,当义甲触弦角太小接近平行时,会导致动作过大而接触到相邻的弦, 出现双音的效果, 或者是胶布碰到琴弦的声音, 正确的触弦角度是90",犹如手指在抓东西的感觉, 力度集中在指尖上,顺势向手掌心弯曲弹奏。 义甲与弦面也要正面触弦,这样出来的音色才会光滑、 圆润。当义甲的侧边与弦身接触时, 则会出现义甲剐弦的声音,特别刺耳。

(3)触弦速度

触弦速度是指弹奏过程中, 义甲经过琴弦时停留的时间。 在演奏快速的同音型旋律时, 触弦速度过慢会导致产生杂音。 尤其是在倍低音区演奏时,由于弦身较长且粗, 义甲经过筝弦时,筝弦的振幅较大, 振时较长。 当义甲第二次撞击琴弦时,如果触弦速度很轻,会发出明显的"吱吱”声。 当连续拨动同一根琴弦时, 义甲不要提前放在棽弦上, 弹奏之前义甲应离开琴弦,在最短的时间内叩击发音。 当义甲拨完琴弦后, 手指不要立即放回弦上, 因为刚拨完弦后,弦仍在振动过程中。 此时义甲放回去, 立刻会产生摩擦杂音,同时指尖也要有瞬间的爆发力, 掌心要有控制力, 更不要在有效弦长的中间位置演奏,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次触同一根弦时产生的杂音。

(4)触弦深度

触弦深度是弹片尖端与弦接触时的深度。当义甲接触过深时, 义甲受到的阻力相对就会增大, 如果演奏者想要使义甲经过弦身,必然会加大指尖关节发力,从而出现音量过大, 超过了弦本身所能负担的能量, 杂音也就加大。 有时还有可能导致琴码的跳动,严重时会导致琴弦断裂跑音等现象。 触弦过深也会导致产生的音点状不清晰, 音色暗哑发拙。 在蹭弦时伴随产生的杂音, 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效果, 同时也增加了触弦的时间, 影响快速度的弹奏。 占弦弹奏时用义甲尖触弦,一般义甲尖入弦5mm为宜。这样能有效减少琴弦对义甲的阻力,同时可以缩短触弦时间, 减少义甲与琴弦摩擦的几率。

2.摇奏类

摇指是古筝演奏中常用的技法, 是在同一根弦上快速、 密集、 力度均匀地同音拨弹,表现出线状的音乐效果。 弹奏要求食 指顶住大拇指,不可过分用力, 也不可过分放松, 需找到一个适当的力度。过分用力易造成手腕僵硬, 大臂酸痛, 导致耐力不足, 音不连贯; 过分放松, 导致触弦力度不够,弦对手指有反作用力,而产生碰弦的杂音。 在换弦时,身体重心与手臂随着音的变化要主动移位,避免换弦时重心不到位而碰及相邻弦。 在摇 指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技法一一扫揺, 是摇指和扫弦的结合, 中指扫弦要迅速,力度集中,否则重音不清晰, 产生含糊不清, 杂乱一片的效果。 扫弦完瞬间要接上摇, 使之间没有间隙,一气呵成。

3.刮奏类

古筝被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潺潺的流水声, 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这种音效的产生是用刮奏的手法。很多人在刮奏时,产生的无清晰、 明亮的音乐效果, 且伴有碰弦的杂音。 解决办法是手掌心要有适当的控制,刮奏的时候手肘要自然弯曲, 触弦的角度成45,特别是小关节不能塌陷、 松懈, 避免指甲因手指无力而击打在琴弦上所产生的声音;指甲的触弦深浅要严格控制, 触弦过深会增大过弦阻力,井且容易导致手指不受控制而掉入弦面;而触弦过浅又会使发出的声音虚弱轻飘。 刮奏力度、 速度都要随乐曲的要求而产生变化,让刮奏更具有层次感。

4,按滑类

左手按弦及离弦时产生琴弦摩擦声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演奏者左手的准确性和控制能力还不够强,不能随右手的变化准确一步到位,按弦不在指尖, 柔软无力,且按弦不足在一个点上,而足在弦上滑动按弦, 并使之产生了摩擦的杂音。 且有的弹奏者不习惯左手带古筝指甲,弹奏时总会出现挂 弦的杂音。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 按弦时左手的手型要求成半握拳状,在按弦的过程中,肩膀要放松,肘自然弯曲,手臂与手腕平行, 食指、 中指自然弯曲放于弦上,用指尖肉垫按压琴弦,小关节不塌陷无力,力点落到指尖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