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

(公众号: 世说世界)

在国庆长假里去看了吴京主演的电影《长津湖》,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战争大片。这部投资了13亿人民币、三位大导演联合主导、动用了多位老戏骨和7万群演的巨制大作,通过各种宏观场景和人物细节,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善战和艰苦卓绝很真实地体现了出来,很多场面令人感动到泪奔,让人感慨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在观影时也听到一些讨论的声音,尤其是一些学生、年轻人,感慨自己没有好好学历史,电影里有些背景知识不是很清楚。我们今天就来捋一捋,在这部电影里,有哪些背景我们需要了解的,话不多说,直接开干。

1. 伍千里的家乡为什么设定在浙江湖州?

在电影开头,是吴京主演的解放军战士伍千里带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家探亲的场景,他的家乡在浙江湖州,父母都是渔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叫做伍万里,十足的乡村野小子。

伍千里所在的部队,这个时候,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源自于之前的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三野,即第三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一路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1950年5月,第九兵团还参加了解放舟山的战役和浙东剿匪。华东野战军中有不少将士都是来自于江浙一带,电影中的伍千里、伍万里兄弟,电影中给他们所定的人设,就是出生于浙江湖州的江浙子弟兵。还有,像第七穿插连的指导员,就是朱亚文饰演的梅生,给他定的人设是上海人。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1)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老同志,就是胡军饰演的雷睢生,人称“雷公”,给他定的人设是山东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又要说到华东野战军的历史了。1947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因此,华东野战军里面有山东老兵,再正常不过了。

新中国成立后,第九兵团原定的任务,是要参加对台作战的,所以电影里,我们能够看到在部队驻地有“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红色横幅,这个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得第九兵团的原定任务取消,转而北上。195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由宋时轮任司令员(就是张涵予饰演的那个宋时轮),入朝参战。

2. 仁川登陆是怎么回事?

电影开头中有一段美军司令官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耍酷的场景,宽阔的海面上,美军的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登陆舰等各种作战舰艇浩浩荡荡,星罗棋布,飞机遮天蔽日,大炮轰鸣,麦克阿瑟戴着墨镜,顶着特制的军帽,趾高气扬地踏上朝鲜的土地,鼓舞美军士气,说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大家就可以回家。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2)

这个场景,就是仁川登陆。这时候麦克阿瑟的讲话,虽然有点狂,如果不是后来遇到志愿军这个王者级对手,还真不是吹牛。

那么,美军为啥要搞仁川登陆呢?这还要从那个不争气的南朝鲜军的溃败说起。

自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署后,朝鲜就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战败,苏联和美国分别派兵进驻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在美国扶植下,1948年8月,朝鲜南部成立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9月,在苏联支持下,在朝鲜北部成立以金日成为国家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出现了两个对立政权,时常摩擦不断,而且双方都在酝酿干一场大的,灭掉对方,统一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方的朝鲜人民军迅速出击,南方的南朝鲜军、也就是“大韩民国国军”根本不禁打,这些样子做得很足的货真干起来一触即溃,很快北朝鲜军就攻占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并继续向南推进。

面对这情况,美国哪还能坐得住啊,立刻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问题,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是“侵略者”的决议,并宣布武装援助韩国。有小伙伴们好奇,安理会不是有五大boss么,五大boss里不是有苏联么,苏联不是有一票否决权么,同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老大哥,为什么就不支持小弟朝鲜呢?这里,就不得不让人鄙视一下苏联这个老滑头了。原来,苏联的代表故意不参加安理会,这就给了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机会。

那时候,正处于冷战初期,苏联和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世界闹得很僵,二战给苏联的人力财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斯大林希望苏联尽量不要和美国发生直接对抗,以免引发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对于朝鲜战争,苏联暂时选择隔岸观火,也是最优策略,因为无论如何他都是赢家,如果朝鲜打输了,美军进逼中国边境,那么中国就会求助于苏联协防东北,这对于从沙俄时代就一直垂涎东北三省的苏俄来说,正中下怀;如果朝鲜打赢了,苏联自己不受啥损失,就能看到对手挫败,岂不乐哉?顺带再卖卖军火,一举两得。所以,苏联故意在关键时刻溜号了,眼睁睁看着小弟朝鲜即将被人按在地上捶。

言归正传,话说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涉朝决议后,7月联合国安理会又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美国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联合国这边开着会,朝鲜这边掐架掐得也没停着。到了1950年8月,朝鲜人民军已经占领了南部90%以上的地区和人口,把南朝鲜军队压缩在东南沿海一带,眼看着李承晚集团就要去跳海喂鱼了。

除了苏联、美国,鸭绿江西岸的新中国也不寂寞。一直在关注朝鲜战局的中国领导人,这时候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随着朝鲜人民军的轻松挺进,他们的补给线拉得很长,而且这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宣布参战。朝鲜海岸线绵长,如果美军从朝鲜中部登陆,就可以直扑朝鲜人民军后方,将其拦腰截断,分割包围。要知道,我军在大型战役中的制胜法宝就是“迂回穿插,分割包围”,并将这种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因此,对朝鲜的战况风险,我们比任何人都有足够的清醒认知。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3)

很不幸,正在急功冒进的朝鲜人民军,对于中国朋友的善意提醒,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还真就是这么想的,中国的担心最终不幸应验。在7月份“联合国军”宣布参战后,总司令麦克阿瑟就计划借鉴二战时在法国搞的“诺曼底登陆”的经验,在朝鲜半岛搞一个“仁川登陆”,直接插入朝鲜人民军后方,将其拦腰斩杀。

1950年9月15日,在麦克阿瑟策划下,美国调集在东亚的全部机动部队5万人,在500架飞机和300多艘军舰配合下,突然在朝鲜中部的仁川登陆,并切断朝鲜人民军南进部队的后路。

这就是电影中“仁川登陆”的那一幕。

3. 为什么要打长津湖战役

先聊聊美军发动“仁川登陆”之后的一些事情。

1950年9月5日,美军发动“仁川登陆”作战以后,朝鲜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骁勇善战又有飞机坦克大炮的美军,深入朝鲜人民军后方将其拦腰斩断,分割包围,人民军很快便溃败。9月28日,美军攻占了南朝鲜首都汉城;10月,又越过“三八线”,占领北朝鲜的首都平壤。

战火很快烧到了中国,美军派出飞机越过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轰炸中国的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场景,美军飞机已经在我国境内轰炸。伍万里第一次看到被炸死的人,就是在丹东火车站被轰炸后的废墟里。

美国这种操作,其实一方面是在试探中国的忍耐底线,一方面也是敲山震虎,警告中国不要帮助朝鲜。

话说美国人还是不够了解中国人,尤其是不够了解已经站起来的新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杰出领导人,怎么会容忍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胡作非为?更何况,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更是明白,借用电影中第七穿插练指导员梅生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场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道理多么清晰啊! 插一句,当时看到这一幕,很多观众真是泪奔啊,太感人。

1950年10月19日,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志愿军分三路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作战。本来“联合国军”的计划是在感恩节前(11月23日)占领朝鲜全境,彻底消灭朝鲜人民军。志愿军入朝后,很快在10月25日发起了第一次战役,到了11月5日基本结束,志愿军歼灭上万名美英及南朝鲜军队,将其逼回到了清川江以南。

发现中国人参战后,有点懵逼的“联合国军”迅速组织反扑,但是志愿军在11月7日马上又发起了第二次战役。电影中,伍千里所在的第九兵团奉命集结北上,就是入朝参加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就是在第二次战役期间发生的。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4)

第9兵团11月初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宋时轮司令指挥10多万志愿军翻山越岭,严密伪装,忍受着严寒和饥饿,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我军拿手的穿插迂回,成功将美军分割包围,截为5段。

电影的主题就是围绕着这一段展开的。

11月27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和美军在长津湖一带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激战。进攻的一方是志愿军第九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将近15万人;防守的一方,由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南朝鲜第一军团组成,有10多万人。

这场战役,反正就是打得相当惨烈。包饺子本来是我军的强项,对待国民党军那是屡试不爽。但是对于作战勇敢又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军机械化部队,志愿军将士们必须付出几倍的牺牲,才能达到原预定目标几分之一的战果。

电影中的战斗场景,很多都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常讲,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的战斗情节其实在朝鲜战场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且真实的战场,远远要比电影中的情节还要惨烈。

在进攻“北极熊团”这一段,雷公抱着标识弹狂奔,看得多少人眼泪狂流啊,但是你可知道,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有多少这样舍命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连全尸都没有留下。

说说这场战役的结果吧,在20多天的战斗中,中美双方都损伤惨重,阵亡、受伤、冻死数万人之多,可惜的是美军大部队最后还是逃走了,可喜的是志愿军达到了战略目的。

经过第二次战役,在极端严寒的恶劣天气下,拥有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战斗精神的志愿军,打退了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美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朝鲜东部,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让“联合国军”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第二次战役是朝鲜战争的转折点,经过这次战役,双方的攻防形势发生了转变。

4. “北极熊团”是咋回事

电影中,伍千里一枪打伤了“北极熊团”的团长麦克莱恩,伍万里最后也缴获了他们的团旗。那么,这个“北极熊团”,是咋回事呢?

“北极熊团”的正式称呼,是美军第7步兵师第31团。该团组建于1916年,称为第31步兵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沙皇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一方面宣布退出战争,一方面派出红军一路追击继续效忠于沙皇的白军,就这么一路追到了西伯利亚。帝国主义国家对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是极端敌视的,就组成了干涉军进入西伯利亚。1918年,第31步兵团被美国派到了西伯利亚,帮助白军抵抗红军。不过最后啥用也没顶,苏维埃政权还是统一了西伯利亚。1920年第31步兵团回到美国,因为他们在西伯利亚的服役,就给他们发了一个奖励,把他们称为“北极熊团”。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5)

“北极熊团”后来被调到菲律宾驻扎(那时候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战争结束后,西班牙就把菲律宾割让给了美国),期间还来过一次中国。1932年,中日淞沪会战爆发,为了保护在上海的公共租界,美国把“北极熊团”派到了上海驻扎。会战结束后,这支部队又回到了菲律宾。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南下进攻菲律宾。“北极熊团”与日军战斗了四个多月,除了少数人逃脱外,大部分被俘。相比于那时候很多一触即溃的美菲联军,能坚持打四个月的31团,战斗力算是很可以了。

二战结束后,麦克阿瑟把“北极熊团”派到了南朝鲜,隶属于第7步兵师。虽然期间有短暂换防,但这个团最后还是一直待在南朝鲜,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在长津湖战役中,这个团最后被志愿军打残了,两位团长先后被打死,成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个成建制消灭美军团级作战单位的战例。

看了美国那边的一些资料,说是这个团有人逃了出来,并入了其他部队,随着他们从海上逃走了。后来,美国还是重新组建了这支部队,依旧称为第31团。

电影中,面对受伤的“北极熊团”的团长麦克莱恩(Alan MacLean),吴京阻止了易烊千玺开枪打死他,这是虚构的剧情。但在真实的长津湖战役中,麦克莱恩确实被志愿军战士打伤了,而且最后伤重不治而死。菲斯中校(Don C. Faith)继任了他的团长职务,但是后来也被打死了。志愿军战士缴获了他们的团旗,最早是准备当包袱皮用,后来才发现这是个重要战利品,然后被送到了军事博物馆展览。

5. 战斗英雄杨根思

在电影中,有一段战斗英雄杨根思的剧情,在战士们都倒下之后,孤身一人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上去和敌人同归于尽,感动了无数人。杨根思这个人物,不同于周千里、周万里这些虚构角色,他是真实存在的英雄,他的事迹是真实的。

杨根思,生于1922年,江苏泰兴人,是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杨根思在1944年参加了新四军,并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多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6)

1950年11月杨根思跟随志愿军部队到达朝鲜,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在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率领连队驻守在长津湖畔下碣隅里的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在激战中,面对装备先进的美军,杨根思所在部队,全连将士几乎打光,他最后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杨根思的英勇战斗精神,感染着无数的志愿军战士,感动着无数的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题词赞誉杨根思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7)

6. 冰雕连

电影最后有一段情节,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将军(Oliver Prince Smith)率领美军在撤退途中,遇到了在路边埋伏的志愿军战士。美军震惊地发现,在长津湖零下40度的严寒中,设伏守在此地的志愿军将士,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战斗姿态,已经冻成了一具具冰雕。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8)

这个冰雕连,据说就是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全连130人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第九兵团是南方过来的部队,很多战士连厚棉衣都没有穿上就上了战场。在朝鲜零下40度的严寒中,这么多志愿军战士,严守纪律,埋伏在美军难逃的路上,连夜坚守,保持攻击状态,直到活活冻死都没有任何人逃脱,没有任何人挪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想想真不可思议,真是一种超人类的存在。

战后,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向毛主席报告战况时,在电报中写道:

“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志愿军战士们在打扫战场时,从6连一个上海战士宋阿毛的单薄衣服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首绝命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9)

7. 水门桥

电影最后,对于美军在长津湖之战后败逃的过程,讲得比较简单,大概就是逃跑的美军大部队通过了水门桥,逃到了兴南港,然后在航空母舰的掩护下乘船逃离。

关门打狗,苦战一个月,最后居然让美军给跑了,这样的战果,是不是有点遗憾呢?

其实志愿军总部在战略部署上是非常严密的,在美军的撤退路线上,都有志愿军设伏围追堵截。但是很无奈,双方的装备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彼时的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战斗意志顽强的志愿军只有单薄棉衣、土豆、轻武器,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有火鸡饼干巧克力,有大炮汽车坦克,更有能随时呼叫的空中支援,一旦遭到攻击美军立刻用漫天呼啸的飞机对毫无制空权的志愿军部队进行狂轰滥炸。从双方实力来看,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就拿水门桥来说吧,这是南逃美军的唯一退路,志愿军早已在此设伏炸桥。缺乏重武器的志愿军,只能由战士们扛着炸药包去炸桥,但是炸一次,美军就修好一次。到了第三次,志愿军连水门桥的底座都给炸了,没想到美军连夜安排在日本造好新桥,用飞机空投到美军阵地,美军工兵又一次将桥架了起来,最终美军大部队通过水门桥,逃到了海边的兴南港。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10)

可以说,双方都把实力用到了极致,志愿军把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斗技巧用到了极致,占领了阵地,赶跑了敌人。美军机械化部队把现代化装备和较高的军事素养用到了极致,在被分割包围之下,居然能逃出生天。要知道,在对阵国民党军和南朝鲜军的战例中,面对志愿军的分割包围,敌军发生四散溃逃是常有的事。

电影似乎给水门桥这一段留下了伏笔。听到有消息说,近两年可能还会开拍一部新电影,纪念在水门桥战役中英勇战斗的志愿军将士们。

8. 尾声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快70年了,对于这场战争的评价,我们的主流记忆和主流价值观一直是很正能量的。这是一场伟大的保家卫国之战,志愿军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在极其不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保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这场战争的意义在哪里?还是套用电影中指导员那句话:这一场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去打。

吴京长津湖电影战斗场面(吴京的电影里都有哪些背景)(11)

当然,最近也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媒体人、律师和知识分子等,借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各种阴阳怪气的语调,否定我们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来污名化我们的战斗英雄。事情虽然气人,但也不用过度担心,这些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注定了只会是一些蚍蜉撼树的跳梁小丑,不可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对于战争,歌曲《我的祖国》中的歌词很能代表我们的态度:“朋友来了有好酒,要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我们历来反对穷兵黩武的非正义战争,但是对于抗美援朝这样的正义战争,对于保家卫国的英雄,历史一定会牢记。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下一代人,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会知道:

正是这一仗,让西方帝国主义强盗们知道,觉醒了的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

正是这一仗,让自1840年以来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正是这一仗,用一代人的血和汗,为几代人打出了一个和平环境和安定生活。

全文完,感谢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