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满腹经纶而我饱经沧桑(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2014年刘同在他当年的新书《你的孤独 虽败犹荣》中写道:有一种孤独,不是做一些事没有人陪伴,而是做一些事没有人理解。

20多年前,马云逢人就描绘互联网的神奇,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他被很多人认为是 “骗子”。但吃的闭门羹和白眼不但没有改变他对互联网的信心,还成为阿里巴巴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你满腹经纶而我饱经沧桑(你的孤独虽败犹荣)(1)

当年为了创业在北京的14个月,马云从没带团队一起去游玩,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去长城。晚上,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饭店,天下着大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那些创业的失败以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或许就在这一首接一首自嗨的歌里被宣泄出去。

马克-吐温说过:“一个新的想法,在没有成功之前,总是被人称为异想天开。”当你的想法超越时代,势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所以,“万人诺诺,一人谔谔。”谔谔者怎么会不孤独?

这种孤独,2500多年前的孔子,体会至深。

你满腹经纶而我饱经沧桑(你的孤独虽败犹荣)(2)

要说论人品,孔子当时已经是誉满神州;论名气,他走到哪都有领袖接见;论学问,各路大V都来找他讨教问题;论人脉,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论能力,他当政三月,已经是“男女别道,路不拾遗”。

然而孔子空怀一颗济世之心,终其一生,却没有一个大boss真正重用他。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文臣武将,经世济国,能真正理解他的又有几人。

你满腹经纶而我饱经沧桑(你的孤独虽败犹荣)(3)

曲高和寡,孔子的才华和抱负注定了他是那个时代孤独的人。甚至当他门下的弟子纷纷被大公司挖走重用,作为师尊的他依然孤独的行走在路上。

孔子六十岁那年,鲁国的季桓子病重,临终前,他反思鲁国没有兴盛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重用孔子。于是,嘱咐即将接掌鲁国政权的康子说:一定要把孔子请回来啊,鲁国的兴盛需要他!

康子即位之后,想召唤孔子回来,结果被公之鱼阻拦了,公之鱼说:从前我们的先君季桓子任用孔子但没用到底,结果惹来了别国的笑话。现在你又要用他,万一半途而废,别国岂不是又要笑话你?

康子问:不召孔子,那该召谁呢?

公之鱼说:召孔子的学生冉求吧!

于是,鲁国就派人来接冉求。孔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学生都被重用了,自己却还漂泊在外,心里拔凉拔凉的。

你满腹经纶而我饱经沧桑(你的孤独虽败犹荣)(4)

子贡明白,其实孔子也盼着回国做官。所以送别冉求的时候,他一再叮嘱:兄弟啊,苟富贵,勿相忘啊!等你站稳了脚跟,一定要想办法把咱老师请回去!

的确,冉求最终将老师孔子请回了鲁国,不过却是7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孔子回到鲁国之前,他曾几经辗转到了楚国。楚昭王对孔子颇为赏识,为表示对孔子的敬重,他决定把七百里方圆的土地封给孔子。眼看孔子的人生即将迎来华丽转身,不料,楚国的令尹子西跑来砸场子了。

他一上来就抛给楚昭王四个问题:

Q:大王出使诸侯的使者有像子贡这样称职的人吗?

A:没有。

Q:大王的相国有像颜回这样贤能的人吗?

A:没有。

Q: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勇猛的人吗?

A:没有。

Q:大王的各部长官有像宰予这样干练的人吗?

A:没有……

这下可把楚昭王给问慌了。

子西接着说:“当年,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周朝受封时,封号为子男爵位,封地仅有方圆五十里,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现在孔丘占有七百里土地,又有贤能的弟子辅佐他,大王如果任用他,那么楚国还想世世代代保住泱泱数千里的土地吗?

楚昭王听了子西的话,突然醒悟:是啊孔子能量太大了,要人脉有人脉,要才干有才干,如果再封给他土地和爵位,保不齐哪天就像周文王那样,称王于天下了,不行不行,我得防着他点……

于是他放弃了给孔子封地的想法,也一直没有让孔子参与楚国政事。

最后点醒孔子的,是一个装疯卖傻的隐士。这位隐士经过孔子的车前,唱起了歌:“凤凰啊凤凰,你的德业是多么不吃香!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将来的事情还可重作主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是自投火坑啊!”

孔子被点醒了,他知道自己在楚国已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于是悻悻然离开了楚国。

你满腹经纶而我饱经沧桑(你的孤独虽败犹荣)(5)

回到故国仍被边缘化

孔子周游一圈,最后回到家乡鲁国。此时,孔子年事已高,他寄希望于能在故国发挥余热,可惜,鲁哀公尽管常常向孔子请教问题,却从来不提让孔子理政之事。孔子算是想明白了,自己这辈子,是无缘在朝堂之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了,于是他转而把精力集中到整理古代文献上面,终于在71岁时,写成了《春秋》。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把孔子与弟子间的对话,汇编成了流传千古的儒家经典——《论语》。

你满腹经纶而我饱经沧桑(你的孤独虽败犹荣)(6)

生活总是有些讽刺,很多伟大的荣光总是在寂寞凄清之后才开始蓬勃。幸而孔子是豁达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他不为自己的不被理解而怨天尤人,而是用超脱的思想,捍卫着内心的“道”,为着他的济世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周国平曾经说过: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

对有些人来说,孤独是把双刃剑,在痛苦的磨砺中凤凰涅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