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1)

毛主席和梅兰芳、老舍、田汉等作家、艺术家在一起。

余生也睌,沒赶上 " 四大名旦 " " 四大须生" 的艺术盛年,却在家乡庙会上看了不少 " 高台戏 “。

那时候,草台班跑码头,梆子二黄两下锅,唱的是《杀子报》《劈灵棺》《蝴蝶杯》《走雪山》《马前泼水》《三娘教子》……我看不懂,却又肯离去,挤在戏台下凑热闹。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2)

梅兰芳便装照

爱看"猴戏”。拿一根竹竿儿,站立当院,发一声喊:妖魔休走,老孙来也!好像自已真的是齐天大圣。

邻居一位跑天津卫贩杂货的行商,家里有一台戏匣子,我常跑去他家听戏匣子唱戏,有《武家坡》《四郎探母》,我学了几句,回到家就扯看桑子唱:" 一马离了西凉界……“

在县城念小学四年级时,放学不回家,听老师唱《捉放曹》,学了两句,回到家便扯着嗓子唱:" 八月十五桂花香,行人路上马蹄忙……”。

1958年,在河北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看罗蕙兰演《会审》,为其情深意切的声腔艺术所折服。此后,陆续看了梅兰芳、周信芳、荀慧生、奚啸伯、厉慧良、吳素秋,开始从审美层面认识京剧。

1981年,在纸媒任文艺编辑,正值传统戏恢复改出,近水楼台,看了不少名角的演出:李万春、谭元寿、赵燕侠、陈永玲、宋长荣、裴艳玲、李世济、冯志孝、李维康、耿其昌、李炳淑 、于魁智 、李胜素……看戏后,兴之所至,写咏戏诗,为之喝彩。

1993年,应邀以 " 客座主持 " 为《燕赵晚报》策划并编辑《京剧》专版,后改名《京昆戏楼》,开设《今日头牌》《戏迷包厢》《聊戏》《咏戏》《小唱本》《老照片》等栏,受到读者青睐。

这些年,从央视《空中剧院》看史依弘、王珮瑜、迟小秋、张火丁、熊明霞、常秋月、孟广禄、杨赤、张建国、张建峰、傅希如……大饱眼福,大饱耳福。

……

我和京剧有缘。一日,突发奇想:如果有一位有钱又喜欢京剧的主儿,出资办一张《京剧报》,我将立马投奔其麾下,再为心爱的京剧,揺旗呐喊。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3)

剧作家马少波题字:京剧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4)

梅兰芳剧照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5)

孙毓敏演《红娘》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6)

笔者关于戏曲演出的新闻报道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7)

纸媒副刊《京昆戏楼》版面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8)

武丑张春华在《杨香武三盗九龙杯》中饰杨香武

王声的小品全集(王继山逸兴小品)(9)

一张珍贵的戏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