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此时大陆除西藏外全部解放。就在这一年的6月,中央发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响应,为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10月3日晚上,各民族代表齐聚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隆重的向中央首长献礼大会。在观看精彩的表演的时候,毛泽东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于是柳亚子即席赋了一首《浣溪沙》,全词如下: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1)

从内容上来看,整首词歌颂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上阕写当晚的盛景,到处火树银花、热闹非凡,各民族人民欢聚一堂,唱歌跳舞共庆国庆。下阕写如此盛况,没有伟人的领导,是不可能出现各民族团聚的景象的,这样的盛会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毛泽东看完此词后,在第二天按照柳亚子的原韵写下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并用宣纸抄好,送给柳亚子。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与柳亚子很早就认识,早在1926年两人就认识了,并经常约面喝茶,此后两人常有诗歌来往,毛曾多次和柳亚子的诗词。

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2)

旧中国被三座大山压着,整个神州大地被黑暗笼罩着,见不到光明。除了自己国家的压迫外,在1840年,更被西方列强入侵,那份苦难更多了一重。正因如此,全国五亿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团圆。

现而今雄鸡发出了鸣叫,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天下敞亮了,我们自己当家做主人了。此种盛景,包括新疆人民,都用自己最甜美的歌声庆祝祖国第一个生日。而诗人们更是兴致高昂,作诗唱和。

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3)

与柳亚子词相比,毛词无疑要高明许多。柳亚子词虽歌颂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但上、下阕意思大致相同,有重复之嫌。而毛词上、下两阕,一旧一新,一暗一明,一哭一喜,写出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区别。两相比较,高下立判。伟人的眼界、胸怀,是一般诗人无法企及的。

郭沫若说这首词:“上阕只有二十一个字,却概括了一部中国近百年史。解放前一百年间的中国,长夜漫漫,百鬼夜行,群魔乱舞。在这时,有帝国主义鬼,有封建主义鬼,有官僚资本主义鬼,鬼魔们得意洋洋,弄得全国人民不能团结一致。人民希望天亮是多么迫切呵!希望了一百年,也作了不断的流血斗争,却总不容易天亮。人民的苦难是罄竹难书的。”

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毛泽东与柳亚子各写一首浣溪沙)(4)

读完郭沫若的这段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毛词的上阕。此种不容易,更可见出下阕胜利后的喜悦。“一唱雄鸡天下白”化用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郭沫若称其为“点石成金”。

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蔡清富说“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各种各样无论是新社会还是旧社会的诗词,气魄最宏大的估计就是这篇《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了”。

毛泽东以伟人的气魄写下这首词,用强烈的对比告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不忘初心,珍惜眼下,砥砺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