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朱德元帅一生戎马,立下战功无数。但在战场之外,他也不乏儿女情长。朱德一生共经历了多段婚姻,但其中和他感情最深的当属伍若兰和康克清,这中间到底几多甜蜜,又几多辛酸呢?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

朱德

伍若兰

1903年,伍若兰出生于湖南耒阳,她家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第五。伍若兰出生以后,父亲取孔子《咏兰》“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中诗句,为她取名为“伍若兰”,希望她如兰花般坚贞、美好、高洁、典雅。

伍若兰的父亲做过私塾先生,因此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他不仅要求家中的男孩读书知礼,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女孩也一视同仁,所以伍若兰从小就有机会进学堂读书。

伍若兰小时候,奶奶给她裹了脚,她一走路,脚就钻心地疼,于是她就把裹脚布松了,奶奶很生气,让她重新把脚裹起来,可她就是不听。

这件事很快闹到了族长那里,族长把伍若兰和父亲叫到了祠堂,准备强行给她裹脚,但伍若兰却毫不畏惧,她反问族长:“为什么男孩子不裹脚?”

族长被她问住了,只好说:“这是历代传下来的规矩,谁也不得违背。女孩子一定要裹脚,如果你一双大脚,将来谁会娶你?”

伍若兰说:“我就是不裹,将来嫁不出去用不着你管!”族长也没有办法,只好由她去了。

1924年,伍若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结识了毛泽建、何宝珍等一批女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她们的影响下,伍若兰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书刊,逐渐懂得了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要拯救中国,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2)

女三师旧址

“五卅运动”爆发后,湖南也掀起了反帝反封的高潮,伍若兰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她们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等口号,而且发动群众罢工罢课、抵制日货,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1925年秋,经过党组织的考验批准,伍若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伍若兰从女三师毕业,此时北伐战争已经开打,她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家乡耒阳开展农民运动,她积极带领农民们打土豪、分田地、剪长发、放小脚,为了宣传革命的道理,她还专门编了一首歌谣:

如今世道太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

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3)

伍若兰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耒阳城,伍若兰也成了反动派的重点通缉对象,父母非常担心她的安全,劝她出去躲一躲,但她却说:“革命不能怕死,被敌人抓住了,顶多杀个头,没有什么了不起!”

有一次,敌人得知伍若兰回了家,便马上带人去抓她,还好有一位农民发现了敌人的行动,马上抄近路过来给她报信。伍若兰于是从后门逃了出来,跑到耒水河边,那位好心的农民又用小船将她送过河,她这才脱险。

正是在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伍若兰不仅坚持斗争,还和同志们一起重建了中共耒阳县委。南昌起义爆发后,伍若兰也积极发动群众收集武器,着手建立农民武装,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

1928年1月,当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来到湘南宜章举行暴动,迅速得到了20多个县的响应。伍若兰也与同志们一起组织农民自卫队,配合他们在2月16日一举攻占了耒阳城。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4)

红军时的朱德

随后伍若兰又配合朱德的部队建立起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并担任了妇女部长兼女子联合会主席,她积极发挥自己在宣传方面的才能,在她的鼓动下,老百姓们都踊跃参加红军。

伍若兰第一次见到朱德时,发现他虽然已经四十出头,而且因为多日战斗,身上穿的衣服破旧不堪,脸上也是毛渣渣的,但朱德看上去却很精神,尤其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和善而又深邃的光芒,这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朱德和伍若兰认识以后,非常地欣赏她。朱德后来曾回忆说:“她年龄只有25岁,演讲富有魅力、才智,大脚,体格非常健壮,头发挽在后面,黑黑的皮肤上有些麻点。她并不好看,可是一双大眼闪烁着智慧与果断的光辉。”

伍若兰也在和朱德的接触中,对他的感情从崇敬渐化为爱慕,她专门给朱德做了一双新的布鞋,这让朱德感到受宠若惊,朱德后来从鞋里还发现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一首诗:

莫以穿戴论英雄,为民甘愿受贫穷。

革命路长尘与土,有鞋才好赴成功。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5)

伍若兰给朱德写的诗

伍若兰不仅给朱德做了鞋,她还组织妇女成立了临时纺织厂,姐妹们昼夜不停地编呀、织呀,硬是只用6天时间就编织好了3000双草鞋,给部队的战士们送了过去。

县委的领导很快也发现了朱德和伍若兰的感情,于是在3月中旬的一天,由县委书记邓宗海出面介绍,朱德和伍若兰正式结婚。

进入洞房后,伍若兰对朱德说:“我长得不漂亮,脸上有麻子,配不上你。”

朱德哈哈大笑:“麻子有啥关系,你是麻子,我是胡子,我俩马马虎虎过一辈子!”

后来因为这个故事,大家还专门编了一个顺口溜:

麻子胡子成一对,马马虎虎一头睡。

唯有英雄配英雄,各当各的总指挥。

1928年4月底,朱德带着部队来到了江西省宁冈县,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他们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伍若兰担任红四军军部政治部宣传部长。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6)

井冈山会师

伍若兰上任后,带领宣传队员们到处刷标语、贴传单,向群众宣传革命,在井冈山的茅坪、塘南等村的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她用石灰水写下的粗犷强劲的大字标语。

伍若兰不光搞宣传,也积极和战士们一起进行军事训练,她通过刻苦努力,不久竟练就了双手持枪射击的本领。大家问伍若兰为什么练这个,她说:“如果我右手受伤了,还可以用左手射击打敌人!”

有一次,伍若兰带着两个宣传队员在一个村子里写标语,突然有十几个敌人朝他们围了过来,伍若兰临危不惧,飞快地从腰间抽出两支短枪,“啪啪”两枪把带头的两个敌人击倒,后边的人还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她又打出两枪,另外两人也倒在了地上,其余人吓得转身就跑,连滚带爬,十几天也没敢再来村子。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7)

影视作品中的伍若兰

伍若兰是军里的干部,又是朱德的妻子,但她没有一点架子,而是像红军战士一样吃红米饭、南瓜汤,穿草鞋、睡硬板床。为了工作的需要,军部发给伍若兰一匹马,但是她自己很少骑,经常让给体弱的女战士或伤病员用。

1929年1月14日,为了反击蒋介石又一次大规模的“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挺进。2月初,部队到达江西省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休整,却被尾随而来的敌军刘仕毅部包围了,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伍若兰十分焦急,为了军部和朱德的安全,她急中生智,决定带领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以掩护军部往另一方向突围。

但朱德坚决不同意,他说:“要走一起走!”

伍若兰则说:“来不及了,你先走,我掩护你,部队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说完她就冲了出去,朱德根本拦不住。此时的朱德,似乎并不知道伍若兰已经怀上了孩子。

朱德最终成功突围,而伍若兰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寡不敌众,最终腿部受伤被捕,落入敌手。

刘士毅得知抓获了朱德的妻子,非常高兴,马上发电报给蒋介石邀功请赏,蒋介石回电命令刘士毅对伍若兰“软硬兼施,为我所用”。

敌人对伍若兰施以酷刑,用竹签扎她的手,把她吊起来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但她始终不肯屈服。敌人问伍若兰红军在哪,她说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敌人又要她投降,她却说:“要我投降,除非赣江水倒流!”

最终蒋介石恼羞成怒,亲自下令将伍若兰砍头示众。2月12日,伍若兰在赣州卫府里英勇就义,年仅26岁,她当时还怀着三四个月的身孕,其头颅解送至长沙,悬于城头。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8)

伍若兰就义油画

此外,《民国日报》上还发了两篇“欣赏”头颅的文章,试图以此“震慑人心”。杨开慧见到文章后,悲愤不已,挥笔写下了《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一文,怒斥敌人的暴行。

1929年3月,朱德在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了妻子牺牲的消息,他悲痛不已,当着毛泽东的面嚎啕大哭他说:“她是为我而死啊……”哭完以后,朱德拿着伍若兰给他做的布鞋,默默地走进了树林。

粟裕后来回忆说:“我们看到朱军长把伍若兰同志为他做的一双鞋子一直带着,很受感动。”

新中国成立后,井冈山雕塑园立起了伍若兰英姿飒爽的铜像,供人们敬仰。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9)

伍若兰铜像

朱德在伍若兰牺牲以后,喜欢上了种养兰花,1955年,朱德养了50盆兰花,到了1964年,他已经培育了6000多盆。朱德一生还写了近40首赞美兰花的诗,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临下山时什么也不要,只带走了一盆“井冈兰”,同时作了一首《咏兰》诗:

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1964年2月,面对解冻绽放的春兰,朱德触景生情,又写下了一首《春兰》诗:

东方解冻发新芽,花蕊迎春见物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0)

朱德养兰花

2008年9月初,朱德的侄孙女朱玉珍、外甥孙女刘克明专程从北京到耒阳寻找伍若兰的亲属。在通过耒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找到了伍若兰的亲侄儿伍天晓时,他们热情洋溢地紧握着伍天晓的双手说:“叔叔,伍若兰烈士是我们朱家的恩人,没有伍若兰就没有朱德,也没朱家的今天,中国的历史也要重写。”

康克清

伍若兰牺牲以后,为了缓解朱德的悲痛,毛泽东决定为他再物色一个对象。一天晚上,毛泽东回到家后,对妻子贺子珍说:“子珍,你看得出来吗?朱军长的心里很悲伤呐!”

贺子珍也感叹说:“是啊,若兰姐与他是这么好的夫妻,如今恩爱鸳鸯少了一只,他岂能不伤情?”

毛泽东说:“我劝过朱军长好多回,但感觉他的情绪改观不大。”

“你劝他,只是一种思想上的慰藉,这不是根本的办法,最好能够……”

毛泽东当然明白妻子的意思,但他也有顾虑:“若兰牺牲时间还不算长,就张罗给朱军长物色对象,这样做好不好呢?”

“有什么不好?朱军长现在正是痛苦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尽快从情感的折磨中解脱出来。”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1)

贺子珍

“言之有理,这件事就交给你吧!”

贺子珍又去找好友、红四军民运股长曾志商量此事,曾志也十分赞成,她问贺子珍:“那你看谁合适呢?”

贺子珍说:“你们看,小康怎么样?”

曾志听后大喜:“小康,31团特务连的康桂秀?哎哟,倒叫子珍想到了!”

这个康桂秀究竟是什么人?竟能让贺子珍和曾志如此满意?

1911年,康桂秀出生于江西省万安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康桂秀刚出生20天,父亲康定辉就因缴不起苛捐杂税而被抓去坐班房了。康定辉在牢房里认识了同乡肖庆仲,两人患难相交,互诉衷肠,康定辉告诉肖庆仲,自己的孩子刚出生没几天,孩子妈缺奶,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活下去。

肖庆仲对康定辉说:“孩子没奶吃,与其饿死,不如送人做童养媳。我有个姑父叫罗奇圭,是大禾场村人。他为人忠厚老实,有个儿子,想带个童养媳,如你同意,我可以牵线搭桥。”

康定辉觉得这是件大事,自己不敢一个人做主,他出狱回家后,和妻子黄年姑商量此事,黄年姑考虑再三后说:“不给人家吧,孩子留在咱这穷家吃不上饭,这条幼小的生命还真不知道能否拉扯大,给了家境好一点的,或许有条好点的生路。”

这年腊月,罗奇圭选了个良辰吉日,提着装有酒肉的篮子去康家把康桂秀抱了回去。罗家虽然也很穷,但比康家还是好一些,罗奇圭夫妇对康桂秀也很好,有什么好吃的都给她吃。但没过多久,罗奇圭的儿子不幸夭折,康桂秀就成为罗家的养女,与罗家父母相依为命。

康桂秀从小就热爱劳动,十二三岁时学会了煮饭、炒菜、洗衣、做针线活、下水田干农活,十四五岁时长得又高又大,身体结实粗壮,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了。

大革命时期,万安的农民运动基础较好,1926年,县、区、乡都成立了农协组织。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康桂秀也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6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她又担任了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2)

康桂秀

养母见康桂秀整日里东奔西跑,觉得女孩子这样不像样,又容易惹事,时常为她提心吊胆,她决定为康桂秀说一门亲事,好把女儿拴在家里。

一天上午,康桂秀在外开展完革命活动回家后,发现家里坐着一个老婆子和一位小伙子,桌上还摆着贴了红纸的酒、肉、糕点等礼品,便问养母:“这是怎么回事?”

养母笑着说:“桂秀啊,今天是个好日子,给你定亲,这是件大喜事,你应该高兴才是。”

那个老婆子正是媒婆,小伙子则是媒婆给康桂秀物色的对象,此时媒婆也凑过来说:“恭喜,恭喜!”

康桂秀听后大怒:“你说什么贺喜?你现在就给我滚出去!我的事不要别人管,我自己做主。”

养母气得浑身发抖,她对康桂秀说:“桂秀呀,你哪儿来的这么大的胆子,连妈的话也不听了!”

媒婆也趁机帮腔:“你家收了人家的彩礼,如不去,到时捆也要把你捆上轿。”

康桂秀听后更加生气:“我今天就是要带头反对封建迷信、包办婚事,看哪个敢动我?你们不快点滚出去,我就到农会状告你!”

媒婆和小伙子见势不妙,赶紧溜了。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上门给康桂秀提亲。

1928年秋天,陈毅来到了万安县,他了解了万安的革命形势后,鼓励当地愿意当红军的革命青年跟他一起上井冈山,革命青年争相报名,康桂秀也报了名,但负责报名的同志却说:“不行呀,不知道上级要不要女的当红军。”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3)

陈毅

康桂秀理直气壮地说:“革命不分男女,女的也可以做革命工作,我能烧火煮饭,也能学会打枪打炮,古代有花木兰从军,我为什么不能当红军?”

此时坐在报名处的陈毅听了康桂秀的一番话后,笑着问她:“当红军,要行军打仗,白狗子捉到要砍脑壳,你不怕吗?”

康桂秀说:“人总是要死的,为革命而死,总比被人当棵烂白菜踩一辈子要强。”

陈毅听后十分满意,当场同意康桂秀参加红军。

康桂秀上井冈山后,和其他女战士一起住在井冈山下遂川的一个叫“小井”的地方,承担军事值勤任务,参加挑运粮食,修筑哨口,修建红军医院。

有一天,朱德在曾志的陪同下来看望康桂秀等女战士,大家见到朱德后连忙起立,朱德对大家说:“都坐吧,各人照干各人的事情,是曾志让我来坐坐的。”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4)

朱德

女兵们坐在各自的床边,都显得有些拘谨,朱德问大家:“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啊?我刚才进门时还听到你们这里挺热闹的嘛!”

曾志对朱德说:“你是军长,她们有点怕你。”

朱德听后大笑:“敌人怕我,你们怕我干什么?还不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巴!”

大家都被朱德幽默的话语逗笑了,此时康桂秀大着胆子说了一句:“朱军长,您真有意思!”

朱德见康桂秀那黑里透红的脸蛋闪耀着青春的光彩,黑黑的大眼睛透着泼辣和活力,他便问道:“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曾志抢着回答说:“她叫康桂秀,江西万安人。”

朱德又问:“今年多大了?”

康桂秀回答说:“17岁了。”

朱德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康桂秀是个地地道道的红小鬼,他又问康桂秀:“你怕不怕流血牺牲?”

康桂秀坚决地回答说:“报告军长,怕死就不出来当红军了!”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5)

红军女战士合影,后排左一为康桂秀

朱德连声称赞:“好,回答得很好嘛!”

这次见面,康桂秀给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以后,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发,有一天晚上部队正在组织宿营,朱德挨个检查战士的地铺,摸着稻草的厚薄,关切地问这问那。当朱德看见康桂秀脚上的草鞋快要烂掉时,便亲切地在她的头上摸了一下,爱怜地说:“小鬼,晚上用稻草把草鞋补一下。”

入夜以后,康桂秀正在补草鞋,朱德的警卫员提着一双新草鞋过来了,他对康桂秀说:“军长担心你晚上来不及补草鞋,叫我过来给你送一双。”

康桂秀接过草鞋,心里涌起一阵阵暖意:“朱军长真体贴战士呀!”

贺子珍和曾志正是从朱德平时的举动中发现了他对康桂秀的好感,所以才想撮合此事。不久以后,曾志主动向朱德报告了自己的想法,朱德经过考虑后点头同意了。

曾志于是又来找康桂秀,她开门见山地问:“桂秀,你看朱军长这人怎么样?”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6)

曾志

康桂秀不假思索地回答:“军长人很好的,他带领部队打仗,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对士兵还特别和蔼可亲。”

曾志又问:“如果要你同朱军长结婚,你愿意吗?”

康桂秀一时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曾志又对她说:“桂秀,你是知道的,朱军长的爱人就是伍若兰姐姐,被敌人抓去后,在赣州杀害了。朱军长的心情很悲痛,他又军务在身,需要有个人照料呀!当然婚姻的事乱来不得,我们是来同你商量的,你要是不愿意,决不会强迫你。”

康桂秀有些羞涩地低下头,好一会儿才轻声轻语地回道:“我不能和若兰姐比呀,她是满肚子文墨的女秀才,而我是一个乡下姑娘,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怎么能和朱军长相配?”

曾志开导康桂秀说:“小康,暂时没有文化不要紧,可以慢慢学习,朱军长一定会教你的。”

这天晚上康桂秀想了很多,一夜没有睡着,但第二天早晨起来吃过饭后,她还是照样去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

这天朱德又找康桂秀进行了一次深谈,他诚恳地对康桂秀说:“虽说我们彼此有些差距,但如果能走在一起,我会好好帮助你,你也可以给我许多帮助,我们会成为很好的革命伴侣,你能答应我吗?”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7)

朱德和康桂秀

康桂秀被朱德这番真诚又恳切地话打动了,她红着脸,终于点了点头。就是这微微的一个点头,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就是这微微的一个点头,开始了她与朱德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相随相伴的情缘。

不久以后,朱德和康桂秀在军部正式举行了婚礼。这天陈毅的兴致很高,他对康桂秀开玩笑说:“朱军长今天容光焕发,我陈毅当然要借光呷酒喽。新娘子,你说要得要不得?你要晓得,是我把你带进红军队伍里来的。你同朱军长结婚,我陈毅是第一大功哟,你要不要多敬我几杯酒?”

毛泽东听后大笑:“你陈毅就是喜欢耍,你看人家江西妹子都害羞了!”

新婚当晚,朱德拿出一个纸包让康桂秀打开,他说:“桂秀,这是我们结婚的纪念品——两枚金戒指,你收下吧。”

康桂秀笑着说:“都参加革命了,还讲究这个。”

朱德说:“反正已经买了,你就保存着,也许以后会有用得着的时候。和我结婚,你是不是有什么担心?”

康桂秀说:“我只是担心,会不会影响我以后的工作。”

朱德说:“这样好了,平时你还继续干你的工作,必要时还可以和女兵们吃住在一起。如果不是打仗,你只是星期天回来住,好不好?”

康桂秀愉快地点了点头。

不久以后,红军攻克吉安,康桂秀在吉安城里遇到了当年万安游击队的负责人、带领她投奔井冈山参加红军的刘光万,她对刘万光说:“我觉得‘桂秀’这个名字太女孩子气了,我想改个名字。”

刘万光当即表示同意,她对康桂秀说:“那你就改名叫‘康克勤’吧。勤俭的勤,意思就是要克勤克俭。”

康桂秀说:“这个名字不错,不过我觉得一个人光勤快还不够,还应当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这样吧,把‘勤’字改为‘清’字,写起来比较省事,也符合我的意愿,清清白白地做人、做事,你看怎么样?”

刘光万听后高兴地说:“太好了,那以后你就叫‘康克清’吧!”

这天晚上,康克清和朱德说了自己改名字的事,朱德也高兴地说:“好嘛,这名字的改动,说明你在思想上又成熟一些了嘛!”

从此以后,“康克清”这个名字,伴随着她和朱德行进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上,留下了无数佳话。

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18)

朱德和康克清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 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