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东路(外滩中山东一路至河南中路段)是中资银行林立的金融地块,机构聚集,享有“中资金融街”的美誉。在北京东路的东段鳞次栉比地坐落着一幢幢中资银行大楼,这些银行建筑华丽高雅又庄重和谐,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包容的非凡气度,丝毫不显局促。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

北京东路一览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2)

☑国歌“首播”地

☑“中资金融街”

☑“五金一条街”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3)

北京东路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起初,这条路是通达黄浦江的土路。1849年辟筑新路,当时仅辟筑了从外滩到今河南中路一段,因其东端附近是英国领事馆,故初名为"领事馆路",俗称"后大马路"。1945年更名为北京东路。

主要建筑一览

格林邮船大楼(上海广播电视台)

(北京东路2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4)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5)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6)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7)

格林邮船大楼于1922年竣工。现大楼地上7层(局部8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主入口位于北京东路2号,东入口为中山东一路28号。现为上海清算所。大楼整体基调为三段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同时另有巴洛克式山花、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立面悬挑空间、装饰艺术风格的室内墙裙等多种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大楼外形时,设计方引入了邮船形象的理念,整个建筑格局东高西低,东侧的屋顶塔楼象征邮船的指挥塔,是整个建筑造型的重点。

益丰大楼

(北京东路99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8)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9)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0)

益丰大楼于1906年设计,1911年建成。一直用作商用,20世纪50年代后改为住宅,现名益丰·外滩源。大楼为砖木混合结构、地上5层(4层加夹层,后改为5层)。大楼的建筑风格为英式风格,平面呈长条形,清水红砖外墙,南北方向总宽度约19米,东西方向总长度约123米,可谓上海最长的清水红砖建筑。

信托大楼(沙美大楼)

(北京东路190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1)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2)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3)

沙美大楼于1921年建成,通和洋行设计,地上5层、局部6层。大楼沿北京东路南立面居中为主入口,南立面主入口上方的纵向楼梯间以及转角顶部的塔楼穹顶处理,在规律中增加了变化,使立面变得更为生动活跃。立面处理上十分强调入口轴线,三重檐口以及弓形断檐山墙腰线下复杂的雕饰加强了这一轴线。顶部卷涡形的断檐山墙、弓形断檐山墙以及底层入口的卷涡形山墙都是上海近代建筑中巴洛克建筑装饰的精品。

中一信托大楼

(北京东路270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4)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5)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6)

中一大楼原名中一信托大楼,初建于1924年,由通和洋行设计。原为地上5层,局部有地下室,1991年大楼上部经扩建为7层建筑。大楼南立面分为三跨,中心对称,大气简约,是一幢局部有简洁几何图案装饰的古典风格大楼。建筑一层大厅空间高敞、装饰精美,由两排爱奥尼式巨柱承托着的双层采光玻璃天窗,工艺精湛,造型精美。

盐业大楼(盐业银行)

(北京东路280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7)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8)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19)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20)

盐业大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39平方米,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加盖为七层。大楼以中间的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底层与二层的檐口设计为腰线,使底层与二层以上作分割,提高建筑的立体视觉效果。建筑外立面装饰简洁,转角处以墙隅石装饰。五层上方檐口外挑,有明显的装饰性椽头,主立面简洁而不失典雅。

金城大戏院(黄浦剧场)

(北京东路780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21)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22)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23)

黄浦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1934年2月1日开幕,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剧场。1935年5月24日,主题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的电影《风云儿女》在此首映,这里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首播地”。1949年后,建筑改名为黄浦剧场,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剧场题名。

北京东路是安静的,与隔路的南京东路相比,它犹如山林隐士,远离了熙攘的人潮,曾经的显赫身世也被多数人所忘却。如今,这条路上的建筑依然静静地矗立在路边,承载着自身的历史,将半部中国银行史留存在这里。如果你想了解中国银行业的变迁,不妨去北京东路走上一遭。

30年前上海外滩美篇:遇见北京东路的秋天(24)

编辑:刘义

特别声明: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联系邮箱:654870764@qq,shanghaitourism

本文由“乐游上海”微信号shanghaitourism 授权刊载。

栏目主编:李宝花 文字编辑:李宝花

来源:作者:乐游上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